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包括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而良好的专项身体素质是保证网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充分发挥技术的基础。一名优秀的网球运动员必须具备较强的速度、力量、耐力和灵敏性等专项身体素质,通过科学、有效的身体训练方法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包括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一般身体素质是指合理组织过程的多方面并全面合理地发展的各种运动素质;网球运动员的专项素质是指网球运动员在做网球技术动作进程中,身体的主要负荷肌肉群及对抗肌所承担的负荷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网球     
G845.2 20034841网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手段[刊,中,I]/江明非(武汉科技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3,21(1).-138-139 参2(TY)网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素质训练//训练法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保证网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充分发挥技术的基础。一名优秀的网球运动员必须具备较强的柔韧性、灵活性以及速度、力量、耐力等专项身体素质,通过科学、有效的身体训练方法可以提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从网球运动项目的特点出发,阐述了网球项目中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要性,并就身体素质训练中的相关问题展开了论述,最后对少年女子网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安排及训练手段方法制定了具体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网球     
G845,G808.14 20024282网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方法探讨[刊,中,B]/张琪,李俊//辽宁体育科技.-2002.-24(3).-36(SJ)网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法//专项耐力G845.3 20024283善用注意力是打好网球的必要条件=Concentration  相似文献   

6.
我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体能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临场测量、数理统计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的体能现状进行研究,找出女网运动员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中的不足与差距,探讨我国网球体能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发展对策,为提高我国女网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运动员选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网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方法的研究,旨在为我网球运动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网球运动员的年龄、身体形态、神经类型、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五个方面选材因素进行探讨,通过对网球运动员科学选材的综合分析,结合专项特征,选材时应注意网球运动属于隔网对抗性的个人项目,技术复杂、球速快、角度大、落点变化复杂等特征。旨在探索对少儿网球运动员选材的科学性,以提高网球运动员的成材率,为少儿网球选材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机选取武汉体育学院10名网球专项学生实施六项专项身体素质测试与功能性动作测试,利用费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对体育院校学生以上两项测试进行系统分析,以此降低网球专项学生因不适宜的日常训练所造成的损伤概率,为我国大众网球的开展储备优秀的师资力量。结果表明,在测试过程中很明显可以观测到运动员肩部和核心区肌群完成功能性动作质量不高;根据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分析可以得知,专业体育院校男子网球运动员FMS测试与专项身体素质之间有部分显著性相关,而专业体育院校男子网球运动员FMS测试总分与专项身体素质之间无显著性相关。因此,功能性动作筛查测试只能简易的识别个体的功能限制和不对称发展,而对于预测运动员现有的竞技水平和运动员潜在的竞技能力缺乏一定的效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网球竞技运动中,无论是国际比赛、国内比赛,还是青少年的系列比赛,倘若网球运动员要想实现技战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其中,网球运动员的核心力量尤为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网球运动核心力量的内涵特征,然后阐述了核心力量对网球运动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网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现状,最后提出了网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路径和方法,希望可以为网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顺利进行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身体综合素质主要指运动员在完成专项技术竞技所需要的,肢体之间相互配合的灵敏度、协调能力、柔韧性与耐力等素质。目前部分运动员身体出现肥胖等亚健康现象,导致运动员在训练中表现出运动速度止步不前、动作技术变形等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令人担忧,为此有关部门针对此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发现与运动员身体素质紧密联系的主要因素是体能训练。为此本文将以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为例,开展体能训练对其身体素质影响的深入研究,为提高青少年身体综合素质、提升网球运动员培训质量、改善青少年身体亚健康状态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薛亮 《体育世界》2010,(5):59-60
伴随着我国网球运动在第28届奥运会的重大突破,网球必将在全国内得到更大的发展,随着网球运动的发展,各种技、战术不断创新,对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发展爆发力训练为专项网球运动员身体训练的一个部分,必将获得更大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网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主要指网球运动员身体运动能力和自身素质提升而采取的必要训练措施。随着网球运动事业的不断发展,网球技术流派的打法击类型层出不穷。尤其是以底线进攻为主流的进攻方法成为运动员最为推崇的类型。基于此,网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所产生的体能消耗更为巨大,赢得比赛的关键就在于运动员是否具备良好身体素质和充沛体能。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遵循比赛导向、系统性复合、适量区别、适度恢复的基本原则。在网球运动中,要强化体能训练的速度训练中反应速度、位移速度、动作速度等几个方面的训练,提升网球运动员的整体技战术水平。  相似文献   

14.
2009年美网费德勒与对手网球技术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关国网球公开赛的官方网站数据统计,采用数据统计法对2009年美国网球公开赛费德勒与对手的技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网球比赛结果虽然主要由运动员各项技术发挥情况所决定,但是运动员心理等因素同样重要.建议在网球运动员培养过程中,注重其技术、战术、心理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加强抢七局的竞技能力;加强心理承受能力、应变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该文采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对高校网球运动员进行训练,了解PBL教学法对高校网球运动员运动表现的影响。方法:使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测试法,对30名网球运动员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进行8周的教学训练。结果:实验后实验组身体素质(50m跑与立定跳远)具有显著性的提升(P<0.05);网球技能方面两组实验前后均有显著性提升(P<0.05),将两组之间的网球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实验组的运动员进步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教学法对于提升网球专项运动员身体素质与专项技能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尤其对50m跑与立定跳远2个项目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建议:今后在网球教学中,高校网球教练员可以采用PBL教学法提升运动员的运动兴趣,培养训练积极性,但需要教练员充分掌握PBL教学法并熟练运用,也需要拥有更多的网球专业知识储备,为提高网球专项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逻辑推理法等对当前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心理技能、技战术训练方面进行分析。分析得出:在"蝴蝶效应"影响下,教练员通过正确的引导、合理科学的训练方法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进行培养,才能对其以后在网球方面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提升身体素质对打好好网球的意义非常重大。首先你得加强下肢灵活性的练习,其次你还要适当加强针对提升网球能力的练习。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网球运动员,这两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8.
凡是持拍的运动项目几乎都包括跑动、转身、弹跳和握拍等几项内容。因此,从事持拍运动的运动员较易受伤。网球运动员比其他持拍项目的运动员跑动的范围更大,所以网球运动员腿部更容易受伤。 小腿肌肉拉伤是常见病。它被称做“网球腿”。大腿肌肉拉伤也是常事儿,这是因为很多运动员比赛时间过长、过于疲劳而引起的。预防伤病的最好方法是加强身体素质练习。  相似文献   

19.
熊洪富 《新体育》2023,(10):43-45
网球运动对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战术能力要求较高,通常需要运动员通过大量的训练才能提高综合水平。教练员对网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和技战术能力培养重视起来,采用多元训练方式为运动员提供良好的培训服务。本文围绕某高校网球队的实际比赛情况,对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和技战术能力进行了调查、统计与研究,详细提出了八条体能训练和技战术能力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沈志新 《网球天地》2023,(11):77-79
近年来,网球运动越来越受到广大青少年群体的关注与青睐。网球作为一项竞技性、持续性的运动,对运动员身体素质、运动能力提出了严格要求。具备良好的体能是投身网球运动的一大前提,体能训练是网球训练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科学有效的体能训练,不仅能帮助运动员在网球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还可减少伤病。本文从网球训练中体能训练的必要性入手,阐述网球训练中的体能训练内容,探讨网球训练中的体能训练实践,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