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联系实际,启发思维立体几何中有很多的重要概念,如异面直线、二面角的平面角等。在教这些概念时,要先结合实际,利用教具,让学生观察;再让学生仔细地读课文,独立思考,再相互讨论,以便学生牢固掌握。如在讲“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教师提出课题后,让学生根据教室里的顶棚、地面与四面墙壁的交线、电灯线、黑板边缘等实物研究两条直线的各种不同位置的关系。当学生研究到“既不平行又不相交”这一新的位置关系时,情绪很高涨,这时,教师指出这两直线的新的位置关系(异面直线)。并让学生自己给异面直线下定义,然后再看书对…  相似文献   

2.
揭示课题,引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引入新课不但要有一定的艺术性,还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望,使引入的新课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有一节课是“月球旅行”。这是一节复习课.主要目的是借助“月球旅行”这一情境,综合复习前面几个单元所学的知识.并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节课需要复习的知识有时间的认识、乘除法的有关内容以及方向与位置等,内容多而杂。我借助于教材提供的丰富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了适当修改,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如何讲好一堂课的“开场白”,引入新课题,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小学生求知欲强,喜欢提问,敢想,敢于创新。我们要根据学生这些心理特点,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来设计“课题引入”。一般说,引入课题有如下几种常用的形式:一、联想式的课题引入通过复习旧知识,拓宽旧知识,学生能联想到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从而引入新课课题。  相似文献   

5.
一、用类比法揭示二面角的概念学习二面角的概念,学生并不感到困难。当概念引入以后,再从复习平面几何中角的定义出发。使学生在新旧概念的类比中,较为深刻地理解二面角的概念很有必要。下面的表格,就是角(平面几何)和二面角概念的类比。可让学生当堂填写。  相似文献   

6.
教学实践证明,抓住涉及面广,思路开阔的典型题目,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有效途径笔者在复习二面角这部分内容时精选了一个例题,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由学生思考讨论,这样在活跃的研究气氛中,学生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探讨出解决题目的一个又一个途径.例题:在正方体中,E、F、G、H分别是有关棱的中点(图1),求二面角E-FG-H的度数.一、引导学生思考用基本方法求二面角的度数求二面角的度数通常是求二两角的平面角的度数.因此,要做的工作是:1.作出这个二面角的平面角,2.求这个平面角的…  相似文献   

7.
高考大题中通常有一道立体几何题,立体几何中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是高考中重点考查的内容,也是立体几何中较难的问题,许多学生面对这个问题时,会觉得无从下手.有关二面角的问题很难,究竟难在哪里?是否有规律可寻?本人觉得是因为二面角问题罩集中了线线、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的知识与方法,综合难度较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且求二面角的方法灵活、形式多样,同学们较难掌握.本人觉得不仅要重视二面角教学,还应帮助学生抓住问题的关键,总结解题方法、探索解题规律,现就其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线面和面面垂直关系在解题中的应用杨瑛芳(甘肃省民乐一中734500)立体几何中有关“距离”和“二面角”的计算问题历来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距离”和“二面角”的概念容易理解,但涉及具体问题的计算普遍感到较难把握,特别是“距离”问题中...  相似文献   

9.
“课标”施行以来,在数学必修(二)的立体几何中有求二面角的大小方面的内容.在历年高考中,求二面角的大小,几乎是必考的知识点.但是,在备考复习中,这个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知识点,学生却并不十分熟悉,对较难题型更不知从何入手.可见,有必要通过例题的剖析,较完整地总结求二面角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立体几何中,求二面角大小的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求二面角大小问题更是高考命题的一个热点.求二面角大小的方法有很多,而许多学生在遇到求二面角的大小问题时,却感到有些不知所措,弄不清该选用何种方法来解最为简捷.在高考复习过程中,如何抓住二面角的本质,灵活选用最优的方法来求解,是我们要达到的复习目标.下面就此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如今在数学复习中真正能做到“知新”的学生不多,究其原因,恐怕与他们的复习方式不无关系.据笔者调查,如今的高三数学复习课大都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或学生反复训练的层次上,学生视复习为“炒冷饭”.试想,“炒冷饭”式的复习能“温故而知新”吗?要彻底打破这种局面,笔者以为,我们有必要把“研究性复习”引入高三课堂,即教师提供相应的学习材料或设置与学  相似文献   

12.
有关二面角的问题中,常会碰到“无棱”的二面角(即图形中没有给二面角的棱),对于这种“无棱”二面角的求解,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手,下面就此问题的解法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立体几何中,求二面角大小的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求二面角大小问题更是高考命题的一个热点.求二面角大小的方法有很多,而许多学生在遇到求二面角的大小问题时,却感到有些不知所措,弄不清该选用何种方法来解最为简捷.在高考复习过程中,如何抓住二面角的本质,灵活选用最优的方法来求解,是我们要达到的复习目标.下面就此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平时的教学像“栽活一棵树”,总复习似“育好一片林”。栽活一棵树容易,育好一片林要花大功夫。许多数学教师都感叹“复习课最难上”。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复习课在数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使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迁移方法,提高能力。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加强对复习课教学模式的探讨,提高复习课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取得复习效果,应当成为广大教师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不重合的平面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或平行两种情况.为了对相交平面的相对位置关系作进一步的探讨,就必需引进二面角和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二面角是角的概念拓广到两个平面之间.使学生形成这一概念,一般来说困难是不大的,但是对于什么是二面角的平面  相似文献   

16.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立体几何》第47页有这样一道题:“在一个二面角的一个面内有一点,它到棱的距离等于到另一面的距离的二倍,求二面角的度数”。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学参考书的答案是30°。然而多数学生的解答是30°或150°。教师的意见也不尽相同,大部分认为学生的解答对。如图一(甲)和(乙)。有关复习用书、数  相似文献   

17.
在立体几何中,确定垂线及其垂足的位置是求点到平面的距离,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平面和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棱锥和棱台的体积等一系列问题的关键。笔者在涉及“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单元复习中,抓住“平面的垂线”这一关键,采取“变式”教学,使“平面的垂线”贯串多题,帮助学生掌握关键,提高了对空间问题的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与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课题引入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恰到好处的引入课题,就能创造最佳的思维情境,激励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用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探索,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一、调动自觉的学习心理,强化目的性。人的心理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具有自觉性和能动性。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活动,学习的目的越明确,自觉性和能动性就越强,心理状态就越佳,学习越自觉主动,效果就越好。这是心理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在引入一节课的课题时,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求知心理,使学生处在像在饥饿中寻食那样的心理状态,把学生内在的自觉性、主动性挖掘出来,变“要我学”为“我要  相似文献   

19.
从一道课本习题谈二面角的求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面角是空间三大角之一,它是教学的一大难点,难因在于二面角不能直接度量,而需要借助于它的平面角来度量。而平面角既“死”又“活”,说它“死”,是指它有三个条件:①顶点在棱上;②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③边与“棱”垂直。三者缺一不可,尤其是空间的两线垂直不直观,难以把握。说它“活”,就是指它的顶点在“棱”上没有固定的位置,具有开放性。为突破这一难点,本文以上海市高中数学教材中的一道习题为例,谈谈二面角大小的求法。  相似文献   

20.
求二面角的大小,是立体几何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困难在于二面角不能直接度量,而需要借助于平面角来度量,而平面角既“死”又“活”,说它“死”,是指它有三个条件:①顶点在“棱”上;②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③边与“棱”垂直。三缺一不可。尤其是空间的两线垂直不直观,难于把握。说它“活”,就是指它的顶点在“棱”上没有固定的位置,具有开放性。为突破这一难点,对求二面角的大小本以一道习题为例,谈其六种常见策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