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合意 《考试周刊》2011,(47):188-188
心理教育是发展性教育,学生拥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学业成功,事业成功,正常健康地生活和发展成品德良好的人。就要求教师要持之以恒地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教师的心理素质山西阳泉教育学院朱耀宏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和学生一样会产生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念过程等一系列心理活动。一个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应当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之成为获得知识、能力和品德的内在条件,并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中学语文教师的...  相似文献   

3.
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其优良素质的重要方面。在诸多心理素质中,教师的情感在教育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情感是人对待事物的态度和体验,它存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中,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情感对学生认识能力的提高、良好品德  相似文献   

4.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开宗明义地讲到:教师是用心脏和神经工作的职业,没有应对孩子的特殊技能的人是无法胜任的。对幼儿教师而言.这种应对孩子的特殊技能首先表现在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方面。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幼儿教师搞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得心应手地教育和培养孩子的心理基础。那么,幼儿教师应当具有哪些心理素质?如何才能养成这些良好的心理素质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谈一些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良好心理素质养成方面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5.
武成小学以加强学生心理教育为突破口,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一、为什么要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我们认为,学生心理素质水平是其文化素质和品德素质的基础,只有在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上,才能形成高水平的文化素质和品德素质。心理素质的核心是智力素质和个性素质。智力素质...  相似文献   

6.
<正>在现代社会身心健康的人才能称之为一个健康的人,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探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有重要意义。作为一名品德与生活课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儿童心理,这样才能使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效果更加明显,从而培养出品学兼优、心理健康的学生。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也要重视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品德与生活课提倡"活动、综合、开放",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其具有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7.
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素质,心理素质的提升能极大地促进整体素质的发展,学生心理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到自身整体素质的发展,还将影响到未来实践中的各种人际关系,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哲学教师,不仅应重视哲学知识的传授、学生品德的培养,还应充分挖掘教材,理论联系实际,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哲学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  相似文献   

8.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小学班主任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和促进品德修养的内在条件,对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能够产生深刻的影响。小学班主任应具有丰富的教育情感、完美的人格魅力、顽强的教育意志和完善的智能结构。只有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才能提高小学班主任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来适应,学生的心理素质取决与教师的心理教育水平、现阶段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只有通过继续教育才能发展,继续教育中应重视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为人师表,简单地说。即教师自觉地以自身的纯正品德为学生作表率,起示范作用。教师要用自己的由内表现在外的示范来塑造学生的心灵。如何让学生富有爱心、上进心,让班集体有凝聚力,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呢?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的处事态度常常决定着教师工作质量的高低。只有爱的教育,才能让师生关系融洽,充分发挥教学双方的最大潜能,如果用暴力教育则导致“生反师伤”。  相似文献   

11.
开设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有系统的教材和专用时间。教师应理论结合实际,从学生心理现象入手,采用“讲故事、明事理、找症结”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心理方面的问题,提高其心理素质。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在各科教学中,教师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恰当地训练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学校将课堂教学是否渗透心理素质教育,列入课堂教学水平评价方案,各科教研活动都注意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指导与评价。要让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12.
张凌 《宁夏教育》2004,(12):11-11
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因为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所以,要培养良好、健康、文明、向上的学生,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3.
“心育”即“心理教育”,又称“心理素质教育”,是指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而进行的教育工作。心育教师的心理品质对学生心理的影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人格品质,可以说,教师良好的人格品质是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基础,是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一个必要条件。教师的个性及言行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影响着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通过对教师的思想、行为加以模仿,并自然而然地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观点和品德。一个有良好人格品质的教师容易与学生打成一片,友好相处,能对学生心灵深处的喜悦、烦恼、疑惑及时察觉,并对他们的进步予以肯定和表扬,从而与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共鸣,赢得学生的信任。反之,一个性格暴躁…  相似文献   

15.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中学班主任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和促进品德修养的内在条件,对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能够产生深刻的影响。中学班主任应具有丰富的教育情感、完美的人格魅力、顽强的教育意志和完善的智能结构。只有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才能提高中学班主任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劳动技能素质教育、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教育等,这五个方面是素质教育内容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小学体育教学担负着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的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的重任,是培养学生良好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除了进行体质训练外,还要体现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教师只有正确而又巧妙地进行引导,才能在学生的学习中实现认识、情感、行为三者的统一,获得教学的最佳效果。在体育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要消除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心理因素,教师…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是由科学文化素质、思想政治品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诸多因素构成的一个系统工程。在新形势下,“两课”教师不仅面临良好的机遇,而且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两课”教师的思想道德教育要体现时代特色,突出思想教育主题,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武彩莲 《宁夏教育》2014,(10):72-73
家长素质是影响家庭教育的关键因素,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一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应具有优秀的品德、良好的心理素质、科学的教育方法,孩子才能更好地成长。  相似文献   

19.
傅振宏 《考试周刊》2009,(16):230-230
学校的教育工作需要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较高的教育能力、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担任,只有心理素质良好的班主任,才能出色地完成所肩负的重任。班主任应该努力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促进班级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20.
王瑞 《宁夏教育》2012,(3):49-49
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我深切地认识到对学生行为的规范、指导、激励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教师只有抓住习惯养成的良好契机,施展教育教学的魅力。才能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