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璐 《视听界》2008,(2):109-109
一,戏曲节目内外均要加强与听众的沟通和互动。 江苏是一个戏曲艺术大省,全省境内不仅有淮、锡、扬、淮海、昆等戏迷组织,而且京剧、越剧、黄梅戏、沪剧在江苏也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近几年,全省各地的戏迷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仅南京就已有上百家戏迷业余组织,没有加入组织的戏迷更是不计其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京剧进课堂"、昆曲《牡丹厅》唱红了大学校园……几乎被大家遗忘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戏曲,近年来似乎又开始火起来。然而,要让古老的戏曲文化走近现代生活,光靠一时的宣传和少数部门的提倡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它的唱腔、内容、表演程式等专业内容,现代人比较陌生,接受  相似文献   

3.
“京剧是国粹,是国宝”,人们经常这样说,然而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呢?尤其是当今的青年人,有关京剧的知识甚少。因此,通过书刊等媒体的大力宣传,让国人,特别是青年人了解京剧,熟悉京剧,认识京剧就显得十分必要了。今年  相似文献   

4.
2005年初夏的一个星期天,应邀到淮安担任江苏省首届少儿戏曲“小梅花”大赛评委的京剧大派青衣花旦黄孝慈,抽空专程赴淮安市楚州区桃花垠参观周恩来纪念馆,并向周恩来纪念馆捐赠1964年周恩来接见她的照片。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许多热爱民族艺术的有识之士,为了繁荣与振兴戏曲艺术,花费了大量心血。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他们发现,电视这种现代化的传播工具,具有十分强大的威力,于是提出了“戏曲与电视联姻”选样一个口号。不少人把繁荣戏曲的希望寄托于电视,也有人断言,振兴戏曲的出路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6.
论标语口号     
朱自清  潇柠 《出版参考》2004,(12):37-37
许多人讨厌标语口号,笔者也是一个。可是从北伐到现在二十多年了,标语口号一直流行着;虽然小有盛衰,可是一直流行着。现在标语口号是显然又盛起来了。这值得我们想想,为什么会如此呢?是一般人爱起哄吗?还是标语口号的确有用,非用不可呢?  相似文献   

7.
无题     
李沐之 《新闻传播》2007,(5):I0001-I0001
春风起处尘飞扬,这让我想起了城市的绿化. 城在林中,是人们的一个梦想,但也只是一个梦想而已。口号也终究是一个口号,并没有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我国独有、具有悠久历史的舞台艺术,中国戏曲的传承与发展始终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媒体人更应当承担起保存及传播这类艺术形式的责任。2019年在海峡卫视播出的《海峡戏苑》节目向全球推广中国戏曲,高画质保存了精品佳作的舞台原版的同时,很好地展现了戏曲制作团队的创作初衷。如何运用现代的传播方式,把中国传统戏曲更加有效地传播出去?如何运用它们创造出意想不到的社会效益,乃至经济效益,让戏曲的录制、传播进入到更加良性的循环轨道中?本文中,笔者将对当下传统戏曲的传播情况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窥探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首届电视戏曲”兰花奖”的初评和复评.观赏了近120个电视戏曲节目.其中包括晚会.专题.栏目,戏曲电视剧和艺术片以及戏曲电视(戏曲TV)等。这些节目涵盖的剧种多达35个,有京剧.昆曲.评剧.豫剧.越剧.川剧.秦腔.黄梅戏等知名度较大或者当前观众比较多的剧种.也有在当地很受群众欢迎的剧种,像山西的四大  相似文献   

10.
郑淑玉 《东南传播》2016,(10):29-30
数字典藏是保存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之一。台湾地区十分重视戏曲文物数字化工作。除了《从苏州昆曲到台湾昆曲数字典藏》、《京剧文物馆》等中国传统戏曲典藏数字化项目,台湾本土戏曲(如布袋戏、歌仔戏、傀儡戏等)的数字化典藏也成绩斐然。台湾地区戏曲文物数字化工作的最大特色在于数字典藏与加值推广并重。  相似文献   

11.
王斌 《新闻实践》2005,(8):50-50
作为广播戏曲栏目的主持人,除了必须具备一个主持人应有的基本技巧外,还必须热爱和熟悉戏曲表演艺术。戏曲广播是在无形的极其广阔的空间里,通过采访、编辑、录音、播出多种手段,把戏曲作品中故事情节,把戏曲表演艺术中的音乐和唱腔、念白,借乐队之手、演员之口传达给听众,让听众听其声如临其境,感受戏曲舞台上所体现的艺术境界和人物形象,感受戏曲作品的艺术魅力。对于电台戏曲节目主持人来说,“知戏”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只有知戏懂戏方能说出“戏味”。  相似文献   

12.
杨飞 《传媒》2019,(12):61-62
《戏码头》是湖北卫视精心推出的一档原创戏曲文化类节目,也是湖北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2018年十项重点工作之一。其主题紧扣“传承文化,品味经典”,旨在通过戏曲经典演绎、情境故事讲述、跨界观察欣赏以及戏曲演员真人秀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和呈现方式,彰显中国戏曲艺术背后的文化内涵、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让戏曲走进千家万户,让青年人得到戏曲文化的滋养。这档全新的戏曲节目,完成了传统戏曲综艺节目的升华蜕变,赢得了业内外的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1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瑰丽灿烂,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是维系两岸同胞民族感情的重要纽带。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弘扬传统文化不仅是国家战略,也是媒体的责任和义务。戏剧文化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各方面传统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近年来,两岸戏曲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深入,戏曲文化在台湾日益根深叶茂,台湾的土壤也丰富了戏曲艺术。笔者主持戏曲节目六年来,对两岸戏曲现状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因此一直思考怎样根据受众心理,运用心理学知识有效开展戏曲文化的入岛宣传,为两岸同胞营造一个共同的精神乐园。笔者以中国华艺广播公司戏曲节目《缤纷戏苑》为例,就如何应用心理学知识,更好开展戏曲文化的对台宣传谈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14.
马雪平 《大观周刊》2011,(19):50-50,43
面对新课标、新教材和新学生、物理新课标到底带给我们什么呢?物理课堂又该怎样新起来呢?从教以来.就教新课程也有两遍了,教学中总存在许多困惑:虽然教材基本知识没有多大的变化,但备着备着课就总是想到不够新颖吧?是否是在穿新鞋走老路子?跟课改步调一致吗?这次培训正好是我一个学习的机会.受益非浅。使我真正体会到讲课是一种艺术,在探究、实验中.一堂课  相似文献   

15.
戏曲近代的发展繁荣与庶民文化的勃兴有高度相关性,19世纪末以来京剧的发展演进更是如此。因此,戏曲、尤其是京剧研究不能只局限于精英文化视野中的经典文献,仅凭这些经典文献无法真正认识与理解戏曲/京剧,必须重新定义"文献"的内涵与意义。进入21世纪以来,包括戏单在内的大量非书籍/印刷品类文献中的海量历史文化信息,逐渐为新一代戏曲/京剧学者所发掘,因此,戏曲/京剧文献研究也在呼唤超越传统的新分类。  相似文献   

16.
李静 《新闻爱好者》2007,(11):58-58
目前,广播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频率也越来越专业化了,戏曲作为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戏曲广播不可避免地在许多城市开办了。但是,真正懂戏的主持人太少,如何与时俱进主持好戏曲节目,笔者根据戏曲节目类型来谈一谈。  相似文献   

17.
中央领导每到新年前夕都要观看一次新年京剧晚会,这足以说明我国领导人对民族戏曲艺术的高度重视与提倡。广播电视亦随之而起,响应中央领导的倡导。除了中央电视台开设戏曲频道传播以外,春节期间,浙江、陕西、山东、黑龙江、河南等10家电视台联袂推出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大型系列节目  相似文献   

18.
"如果没有爱,那么整个社会就像一片荒漠。爱是人们生下来和活下去的唯一理由,也是社会发展不竭的动力。现在的社会显得有些浮躁和功利,有些人甚至缺失信仰。作为一个媒体人,为什么不能让手中的媒体去传播爱心?让这个社会每个人都快乐起来呢?  相似文献   

19.
4月 29日起,为期 8天的河南电视台“梨园春”北京戏曲周在中国剧院举行,饱含浓郁地方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连台好戏征服了见多识广的首都观众。他们或扶老携幼,或几代同堂,或亲朋互邀,或情侣相约,万余名热情的首都观众来到中国剧院观看河南戏曲艺术家的精彩表演。   5月 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丁关根亲临中国剧院观看了闭幕演出。丁关根对演员的精彩表演和大家为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戏曲艺术所做出的努力给予肯定,并祝贺演出成功。这为“梨园春”北京戏曲周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在 8天的演出过…  相似文献   

20.
戏曲广播指的是广播中所有的戏曲节目。就整个戏曲艺术实践来看,舞台戏曲肯定是主阵地,它代表着整个戏曲艺术发展的水平。戏曲广播的发展必须依赖和借助于舞台戏曲创作实践的成果。但这并不等于说戏曲广播是无能为力的,它也有与生俱来的优势,这就是它美化、突出、筛选、利用戏曲可听性因素,能动反映整个戏曲艺术实践的灵活性、广泛性、深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