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个性化阅读作为一种新的理念,伴随着新课程走进了我们的语文教学.一时间,个性化阅读"风靡课堂",课堂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个性迭出"、"精彩纷呈".但仔细审视,静心思考,却发现个性化解读在操作中存在诸多误区.一些老师在教学中无主见地附和学生、无原则地迁就学生、无标准地盲目称赞学生,个性化阅读变成了散漫化阅读,这不能不让人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2.
茶馆开张两年来,一直关注新课标下的新课堂。前年是谈理念,去年是聊理念。今年,我们打算把各位茶客带到教室里去听课———具体围绕对一篇课文的教学,感受新课标的意义以及操作。新年伊始,我们给大家奉献的第一堂实录课,是2003年10月1日魏书生老师在北京为初一学生讲授的《人生的境界》。围绕这堂课,河北徐水综合高中的几位老师展开了讨论与争鸣。魏老师是影响20世纪下半叶中国语文教育的风云人物之一,在广大教师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有媒体甚至把魏老师誉为“中国当代的孔夫子”。但今天茶馆里几位老师却不把魏老师视作“圣人”,而是把魏…  相似文献   

3.
随着七八年级统编教材的培训和使用,诸多的语文知识出现在了我们的教材中、作业本中,同时也贯穿于我们中考试卷中。这不得不引发我们语文老师的思考,思考如何教学,思考如何将语文知识融入我们的课堂,让学生学习到真正的方法,而不是为了教教材而教教材,对课本中的文章只是讲解情节和主旨,却忽视了语文教学最核心的语文知识。作为九年级教师,更要深切地感受到必须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的迫切性,在我们平时的研究备课中,要紧跟统编教材引领的步伐,学习教材、作业本中出现的甚至没有出现的语文知识,将其带入课堂,跳出原先教学的"围城",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语文,重建语文知识体系,强化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4.
费雅玲 《成才之路》2012,(12):19-19
素质教育的口号的提出,肯定了语文教学的方向,加深了传统教育的外延,应该说它是对传统语文教学在批判认识基础上的拓展,既把传统语文教学的主要部分的肯定作为它的立足点,又给予了必要的修正。因此,在贯彻这一精神的同时,当务之急是要求语文教师对教育因素重新审视。通过对魏老师语文教学艺术的学习,我们发现,魏老师的语文教学艺术始终贯串着素质的任务,其中对素质的认识,远高于一般理解。魏老师身兼数职,  相似文献   

5.
肖莹 《考试周刊》2012,(53):45-46
过往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过分地关注了教材,关注了自己,关注了教学任务,关注了圆满的教学过程,却忽略了存在于课堂之上的活生生的学生们,我们总希望学生能够像我们一样地思考,但实际上那是不可能的。就在这样的训练中,学生也变得势利了、功利了,他们不再动脑筋,却学会了察言观色,老师怎样高兴,他们就怎样回答,完全看老师的脸色行事。这哪里是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质是在充分发挥老师“指挥  相似文献   

6.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晓白: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常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老师的语文教学水平很高,课堂感觉也很不错,可学生的语文能力却提高得不快.究其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其中一条应该跟学生有否语文预习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7.
语文单独设科已近一个世纪,语文教学也走过了近百年的风风雨雨。在新世纪即将来临的曙光中,我们的语文教学却受到了多方责难。语文怎么了?语文教学怎么了?许多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都在探索。本刊特约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长沙电力学院语文教学法教授李维鼎老师撰写了一组文章。作为学术论争,尽管李老师的文章仅为“一家之言”,但我们仍然希望能引起您的某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经常听到语文老师抱怨:"这个××内容都讲了很多遍了,这些学生为什么就没有听进去呢?"其实低年级孩子的年龄决定了他们的自制能力,小孩子在课堂上开小差听不进老师的某些讲课的内容完全属于正常现象,可是有的老师却不能静心思考,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思考怎样改善这种现象等,只是一味地批评孩子,试图用自己的威严来迫使孩子集中注意力,但低年级孩子却偏偏"屡教不改",直惹得某些老师怒气冲冲.针对这个问题,我静下心来仔细地做了个分析,大致有两种原因影响着学生的听力:第一种情况就是学生本身就没有养成倾听的习惯,他们上课时注意力很不集中,思想游离于课堂之外,根本听不进老师说的话;第二种情况是学生本身的听力就比较欠缺,他们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如同听天书一般,所以无法理解老师所说的话,听了也就等于没有听.大家都知道,小学生听课的情况直接决定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那针对这些孩子听力低下的情况,语文教师应该怎么办呢?是任之发展,还是努力训练他们的听力呢?我想绝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后者,只是苦于没有好的方法.那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中,语文老师应该怎样训练学生的听力呢?我在多年的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积累了一点经验,在此跟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9.
崔峦老师曾经说过:"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我们追求‘真实、朴实、扎实'的最高教学境界,我们更要追寻教师那种对教育虔诚、对学生真诚,淡泊名利,无私‘忘我'的心."崔老师无疑是在告诉我们——真实才是课堂的生命.语文课堂应该是真实的,应保持一颗平常心. 一、从自主探究中感受真实 教学是一种复杂的活动,教师无疑应认真地做好教学预设,以保证课堂运作的有效进行.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更多地考虑自己怎样教得流畅,而很少会思考学生怎样才能学得主动.真实的课堂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  相似文献   

10.
魏佳  罗德瑛 《四川教育》2015,(Z1):62-64
如何将课标先进理念转变为切实可行的教学行为?如何以生为本、让学于生、发现至上?如何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如何以全面育人为宗旨实现学科教学的改革与优化……在探索课改的过程中,语文拓展课程已经在部分学校得以展开。任课教师通过新课程研发,构建立体课堂观,深层思考学生发展,致力于课堂变革,形成了"大课程"引领下的"小课堂"研究,课堂教学呈现出"活动、合作、分享"的特质。魏佳老师的《比本领》一课就是这种探索实践行为的一个缩影。在本节课教学中,魏老师灵活地使用教材,巧妙地将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活动化、童趣化,其语文学科知能训练扎实有效,情趣语文、生活语文特色鲜明,是值得借鉴的优秀课例。  相似文献   

11.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关于几何图形的教学,一定要注意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探究空间,操作空间,留给教师自己仔细倾听认真解答学生问题的空间,一定要注意课堂的节奏,尽可能的"慢"下来。  相似文献   

12.
仔细分析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不难发现很多语文老师只在专门的节写作课上大做文章,基本的模式是:一选题,二指导,三范文,四实练,然后到下一周再周而复始.事实证明这样花费了很大精力,但学生的写作水平却停滞不前.造成这种严重后果的原因是我们相当一部分语文老师把课堂教学和写作教学完全割裂开来,殊不知写作和平时的课文学习联系是多么的紧密!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我在惊讶中读完孙双金老师的《我的语文教学思想》,很佩服她的学生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对书本内容进行质疑,能在课堂上"不拘一格"地提出连孙老师都没能想到的问题,更令人费解的是孙老师也很难回答的问题,学生在思考后却"迎刃而解"了。孙老师的教学感言是"学生可畏",我也那么认为。  相似文献   

14.
目前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病是老师在教学中缺少个性化的东西,而语文教学需要的正是个性化教学。我们见到的或者听过的语文名家大师,可以说无一不是个性化十分明显的教师,魏书生、钱梦龙、于漪莫不如此。  相似文献   

15.
校本研训活动正成为我们教师成长和学习的平台,研训活动让我反思自己的课堂:是否有效?是否真实?观摩过不少小学语文教学界名师的公开课,其中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课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和思考:于老师的课堂是如此的朴实、简单、快乐。虽然没有华丽精美的课件,只是书本和粉笔,却让我们听课的老师陶醉其中。反复咀嚼中,我发现这种简单并不是草率,不是省事,而是改变了面面俱到的分析课文内容,或离开了课文语言环境,挖掘人文内涵的教学  相似文献   

16.
侯器 《教学与管理》2000,(11):54-56
提到魏书生“教书” ,就不能不提到他的“育人”。有许多老师曾问魏书生 :“看您教语文多轻松啊 !您是靠什么方法 ,使各类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学习的 ?”魏书生的回答出人意料 ,只有两个字 :“育人”。是啊 ,我们都感觉魏书生语文教学轻松、省时、高效 ,然究其诀窍 ,魏书生却只用了两个字作了概括 ,还说是“育人” ,这不能不使我们感到疑惑。然而在我们认真分析了魏书生一系列语文教学活动后 ,我们又不能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 ,那就是 :魏书生的语文教学的确与他成功的思想教育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他的语文教学里 ,“教书”和“育人”已经水乳交…  相似文献   

17.
在实行新课程改革之前,我们的语文教学无非是分段落,写段意,明确中心思想,简单了解课文内容,一篇课文就这样草草结束了,那时就是老师讲,学生听。新课程改革之后,我们对于课堂教学的研究,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欣喜的发现,语文课堂可以这么上,也可以上得如此精彩。伴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电子白板等现代媒体手段的发展与运用,我们的语文课堂也越来越精彩,这时是学生读,老师讲评。但是很多的课堂却从原本片面追求老师讲走向了片面追求学生读,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那么如何把握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与讲的方法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实际教学经历、思考,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改的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实施,我们欣喜地发现,我们的语文老师非常热心于触摸新课程的崭新理念,并能自觉地演绎于教学行为中;我们的课堂一改以往那副可憎的面孔,变得清新宜人、百花齐放。但是,欣喜的背后却又蕴含着隐忧。许多老师打着新课程理念的旗号,去追求欧美化、贵族化、时尚化,使语文教学迷失了方向,语文变成了不是语文,或者说语文成了只重形式而不重实效的语文:课堂变热闹了,  相似文献   

19.
如何学好语文一直是学生和老师们一直探究的问题,由于语文学习伴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作为国学,尤其在初中的语文学习中,因为孩子们大多都步入了叛逆期,端正语文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就至关重要。在初中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是,随着自主课堂政策的逐渐推广,如何培养同学们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就成了我们在新时代新的使命。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独霸课堂已经成为过去,现代教学要把课堂交给同学们,让他们提高自主能力,锻炼自主水平,使他们自觉对语文感兴趣,能够愿意主动为语文学习而刻苦努力。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我在惊讶中读完孙双金老师的《我的语文教学思想》,很佩服她的学生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对书本内容进行质疑.能在课堂上“不拘一格”地提出连孙老师都没能想到的问题,更令人费解的是孙老师也很难回答的问题,学生在思考后却“迎刃而解”了。孙老师的教学感言是“学生可畏”.我也那么认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