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关于欧阳修祖父欧阳偃的身世,当前出现了另外一种说法,即认为他是今福建晋江的乡贡进士,是后唐状元黄仁颖之子.但通过对福建晋江和江西永丰两地所记载的欧阳偃事迹考证发现,他们在生活的时代、科举的出身及相关家谱的记述中皆存在着明显的不同.由此可知,在我国唐代和南唐时期确实存在过两个同名同姓的欧阳偃,但欧阳修祖父欧阳偃并非福建晋江的欧阳偃.  相似文献   

2.
教育掌故     
朱衣点头北宋嘉祐二年(一○五七年),欧阳修主持了全国性的科举考试—礼部试,留下了不少佳话。当时,受晚唐五代以来浮靡文风的影响,文坛上,险怪奇涩、淫巧侈丽的「太学体」文章风行。有鉴于此,欧阳修和范仲淹力倡诗文革新运动,提倡平实朴素的文风,以匡挽时弊。欧阳修更是借主持考试之机,来倡导实施他的主张。在主持嘉祐二年丁酉科考试时,欧阳修将尚未知名的苏轼、苏辙兄弟举为进士,并将三次进京应试落第、却有真才实学的曾巩拔为进士,黜落了以写生涩险怪之文著称的刘几等辈。正如欧阳发在《先公事略》中追述的;「时学者为文,以新奇相尚,文体大坏。公深革其弊。一时以怪僻知名在高等者黜落几尽。「由于欧阳修的改革极大地触犯了那些擅长写「太学体」文章的考生的利益,公榜之后,他们之中的许多人聚于欧府门前,待欧阳修外出之时。群起鼓噪,甚至连巡逻的街卒也不能将他们驱敞。然而,通过这次考试之后,「场屋(即科场)之习,从是遂变」(《宋史,欧阳修  相似文献   

3.
关于欧阳修的诸多故事,有两个是色彩全异的。第一个故事:某甲爱写诗,有一次曾与欧阳修同行--只是他并不知道同路的就是欧阳修。走着走着,看到路边有一棵枯树,于是按捺不住,念念有词来了两句:"远看一枯树,两个干树丫。"显然,这是两句"俗不可耐"且"不可救药"的"死"诗,既无生命,也无色彩。欧阳修听了并没有嘲笑,而是笑眯眯地告诉他说:"你如果能再加两句,这诗保证漂亮!"某甲听了,也就绞尽脑汁  相似文献   

4.
两个欧阳修——你是哪一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欧阳修的诸多故事中,有两个感情色彩迥异。先看第一个。某甲爱写诗,有一次曾与欧阳修同行———只是并不知道同路的就是欧阳修,走着走着,看到路边有一棵枯树,也就按捺不住,念念有词来了两句:“远看一枯树,两个干树桠。”显然,这是两句“俗不可耐”且“不可救药”的“死”诗,既无生命,也无色彩。但欧阳修听了并不嘲笑,而是笑眯眯地告诉他,说:“你如果能再加两句,这诗保证漂亮!”某甲听了,就绞尽脑汁使劲地想。欧阳修见他想得挺苦,知他已渐有所悟,也就加了两句给他听:“春来苔是叶,冬至雪做花。”某甲听罢,果然感慨…  相似文献   

5.
两个欧阳修     
关于欧阳修的诸多故事中,有两个色彩全异的。先看第一个。某甲爱写诗,有一次曾与欧阳修同行———只是并不知道同路的就是欧阳修,于是走着走着,看到路边有一棵枯树,也就按捺不住,念念有词来了两句“远看一枯树,两个干树桠。”显然,这是两句“俗不可耐”且“不可救药”的“死”诗,既无生命,也无色彩。但欧阳修听了并不嘲笑,而是笑眯眯地告他,说:“你如果能再加两句,这诗保证漂亮。”某甲听了,也就绞尽脑汁使劲地想。欧阳修见他想得挺苦,知他已渐有所悟,也就加了两句给他听:“春来苔是叶,冬至雪做花。”某甲听罢,果然感慨万千,因为他突然发现,…  相似文献   

6.
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落第诗作为科考之后的副产品,在全唐诗中比重很大。在唐代落第诗中,有相当数量是诗人赠送给即将与之分别的落第者的,不但表达与之分别的离愁别绪,友情的真挚可贵,也同时流露出作者自身命运的痕迹,更表达作者对友人落第命运的同情、安慰,或是劝勉、激励,以及为落第者受不平待遇提出的质疑、谴责等一系列复杂的送别之情。  相似文献   

7.
欧阳修的记体散文,大多创作于两次被贬之后,虽不免有些许的悲凉、抑郁和愤懑,但更多的是对国家安危、吏事民生的关切。  相似文献   

8.
韩愈和欧阳修分别是唐宋两次古文运动的领袖。从时代背景、古文观念、文章作法等方面对韩愈、欧阳修进行全方位的比较,可以发现,唐代古文运动是一次偏重文学性的运动,韩愈在其中扮演的是一个集大成者的角色;北宋的古文运动则是一次儒学性的运动,欧阳修占据了不可或缺的枢纽性地位。  相似文献   

9.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散文与欧阳修齐名,是继北宋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军人物。他一生中留下很多脍炙人口、流传不朽的诗赋,最著名的是赤壁三赋,其中《前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入选为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教材。这两篇课文虽都写的是赤壁,却并非三国赤壁战之地。在必修2第九课《赤壁赋》32页的课下注解1和必修4第五课《念奴娇·赤壁怀古》36页课下注解3都有这样一句话,"苏轼所游的是黄州的赤鼻矶,并非赤壁大战处。"这两篇文章的课下注解明确指  相似文献   

10.
有个故事。一次,欧阳修外出办事,恰好与一小青年同行。小青年不知同行者乃一代宗师,居然指着远处一棵枯死的老树做起诗来,诗曰:“远望一枯树,两个干树桠。”显然,这是典型的败笔,乏味之极平庸之极,既无色彩更无生命,乃是地道的死诗。但欧阳修加了两句之后,那诗立刻变得灼灼有神且熠熠生辉,这两句就是“春来苔是叶,冬至雪做花。”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欧阳修与颍州相关的三个问题:欧阳修五至颍州而非八次来颍;欧阳修因眼疾自请小郡颍州并非偶然,是颍州本身的声名魅力,吸引了包括欧阳修在内的北宋官员。欧阳修初至颍州的时间为皇祜元年(1049)三月十三日(农历)。  相似文献   

12.
在北宋初期的词坛上专心致力于词,对后代有较大影响的,当推晏殊与欧阳修.二人“同出南唐,而深致则过之”.比较而言,晏词风流隽永、和婉明丽,欧词则深致沉著、委婉蕴藉.宋代词坛之所以呈现词家辈出、风格多样的繁荣局面,除其它多方面的原因外,晏、欧二人的作用和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3.
欧阳修滁州“双亭”记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修在滁州写下的《丰乐亭记》、《醉翁亭记》是“六一风神”的典范。他在经历北宋庆历年间政治斗争失败后来到滁州,多次登临琅琊山、丰山,给我们留下了《丰乐亭记》、《醉翁亭记》这样脍炙人口的文章,传递了他内心在经过短暂不平之后,又重新向儒家回归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把四库本《六一词》同其他若干欧词词集版本从不同层面上加以比较,得出在分卷、词牌词题、文字等方面的异同情况,从而使得《六一词》的不同版本其不同之处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15.
北宋初期的词坛,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词作家创作了一批反映治平心态的文人之词,他们对柳永的俚词是大不以为然的,大多数论者也对之大加贬斥,然而他们忽略了柳词无论是羁旅之愁、狂欢之态、离别之思,都是承平环境中的心理体验,都是在治平心态的统领之下创作的,在这一点上柳词与晏殊等人的词作并没有本质的差别。  相似文献   

16.
在词史上,晏殊与欧阳修齐名,他们的词代表着宋初令词创作的最高成就,影响遍及北宋一代词家。他们的词风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又显示了各自的个性特征,无论取材还是表现手法,都有些微差异。从总体上说,晏词多写一己的流连光景、感伤时序,以辞采秀丽见长;欧词多写男女的离愁别恨、思恋怀想,以情致深婉取胜。  相似文献   

17.
庆历三年,欧阳修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庆历新政,然而第二年新政即告失败,欧阳修被贬滁州。滁州之贬,使欧阳修进一步看清政治的复杂与仕途的险恶。居滁州一年头发尽白,心灵的打击远甚过夷陵之贬,遂自号醉翁,有归隐之志。这些对欧阳修在该时期的唱和诗作的内容与艺术手法产生直接的影响。此时期唱和诗作在内容上以人文色彩浓郁的咏物诗为主,有意避开政治;其次为山水游记诗,借山水以求自持自适;再次为关注现实人生,"有为而作"的诗学思想在曲折中坚持;最后歌颂友情之篇也有一定数量,在逆境中互相安慰。在诗歌艺术上,平淡与巧劲齐芳,流畅与涩硬并美,对宋诗的发展与成熟都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欧阳修的身上,学者、文人、官僚是三位一体的,因而欧阳修的学术、文学与政事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和复杂。讨论欧阳修的经学与文学,有助于较好地把握欧阳修的文学面貌和学术成就之间的关系。通过具体的考察,作者指出,欧阳修的经学成就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疑传惑经以尊经崇道;二是弃章句重义理与推人情、重人事。欧阳修的尊经崇道的经学观念和重义理、推人情、切人事的解经方法,深层地影响到了他的文学观念及创作,主要是在以下3个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一是关于文与道,欧阳修既强烈要求文以明道经世,也注意到了文学自身的特性;二是关于平易畅达和怪癖生涩,欧阳修倡导并维护了平易畅达的文风,而对怪癖生涩之风严加贬斥,这与他解经注重人情、关切人事紧密相关;三是“简而有法”与“穷而后工”,欧阳修提出的这两种主张,分别与他对《春秋》和《诗经》的看法有着深层的关联。  相似文献   

19.
"欧学"与明初台阁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乐以来形成的台阁文学以欧阳修为典范,通过"欧学"的确立,全面突出了欧阳修的历史地位,同时,也确立了台阁文学的基本范畴.欧阳修成为集政治风范、通经学古之学、文史之才于一身的典范作家,其六一风神也成为台阁文学的精神榜样.  相似文献   

20.
欧阳修任西京留守推官的三年以及离开洛阳之后,写了大量的洛阳风物诗,对洛阳山水名胜、园林寺院、花卉习俗都有歌咏。在歌咏这些洛阳风物之时往往寓以深厚的情感,使之成为洛阳风物诗,乃至欧诗中独特的意象。洛阳山川秀美的地域环境和诗酒宴集的文化传统,欧阳修早年应试高中初涉仕途的经历和年少轻狂的心理,洛阳钱幕文人集团成员宽松优裕的创作环境以及诗酒唱和活动是这些洛阳风物诗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