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解决台湾问题 ,实现中国完全统一 ,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政府在解决台湾问题上将继续坚持“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方针 ,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在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走出以下认识误区 :误区一 :用“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的方针就能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简析 :①“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②解决台湾问题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有和平和武力两种方式。用和平方式 ,可以避免战乱带来的社会动荡和损失 ,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③中国政府一贯坚持“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的方针 ,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统一。但是…  相似文献   

2.
在解决台湾问题方式选择的过程中,由武力解决转化为和平解决,是与海峡两岸形势的变化及国际大背景的变迁等历史条件密不可分的。建国之后,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采用和平方式更有助于实现国家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在解决台湾问题方式选择的过程中,由武力解决转化为和平解决,是与海峡两岸形势的变化及国际大背景的变迁等历史条件密不可分的。建国之后,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采用和平方式更有助于实现国家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考察了建国前后美国对台湾问题的真实意图、中共中央军委解放台湾的意志、人民解放军的技术装备状况三个影响中国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因素,认为美国当时并不缺乏控制台湾的成熟政策;影响中国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根本因素既不是美国可能的干涉,也不是中央军委的决心和意志,而是人民解放军缺乏取胜的技术和装备.  相似文献   

5.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其长期孤悬海外起因在于内战,问题的本质是中国的内政。但由于美国政府以武力阻挠中国统一,致使此问题久拖不决。另外,50年代初,朝鲜战争的爆发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国际形势变化也使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机遇丧失,但主要责任还是美国的军事干预。  相似文献   

6.
实现中国和平崛起,是否必然包括台湾问题的解决?对此,有学者认为:中国在争取和平崛起中无需自设障碍,将实现与台湾的政治统一作为崛起的衡量标准。而实际上,从中国和平崛起的概念、解决台湾问题与实现中国和平崛起之间逻辑关系的角度进行辨析,最终可以得出明确结论:解决台湾问题是实现中国和平崛起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属于恢复国家主权问题的香港和澳门问题已基本解决,属于国家统一问题的台湾问题,就成为世纪交汇点上的中国梦。在此,我想就我党对台湾的政策以及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变化谈一点拙见。我党对台湾政策的形成和演变1949年12月7日,蒋介石反动政府逃往台湾,并以此作为“光复大陆”的基地,从此造成两岸骨肉分离达46年之久。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我党的一贯政策。纵观历史,我党对台政策的形成和演变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50年——1979年):坚持“武力”和“和平”的两手策略,但以武力为主,口号是“解…  相似文献   

8.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中华人局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代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是: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前提下t争取和平统一,但是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统一后实行一国两制,中国的主体(中国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将坚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今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联合发表的《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指出,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9.
香港回归,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的巨大成功,也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也是历史的责任。在祖国统一大业中,香港是第一站,后面还有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但香港回归的过程已充分显示了“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对于推动第三次国共合作,解决台湾问题,起到了率先垂范的作用。邓上平在谈到“一国两制”时指出:“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总得找出个办法来”,而“一国两制”作为和平解决争端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0.
对高校学生进行台湾问题教育,必须使学生深入了解台湾问题的历史由来、实质。使学生正确认识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性、造成台湾问题久拖不决的国内国际因素。使学生全面理解我们党对台方针政策,坚持和平统一的方针与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辩证关系,依法“治台”。使学生认清台独的本质,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的分裂行径,自觉投身建设祖国、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大业中去。  相似文献   

11.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使我们党能够以一种开放的心态,辩证地看待台湾岛内政局和社会的变化,能够自觉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来思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当今日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台湾问题出现了新的特点,对大陆对台工作提出了新的时代任务.本文浅析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新形势下的台湾问题特点,提出大陆对台工作的几点意见和建议,以期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逐步地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12.
早日实现台湾同祖国大陆的和平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和不可动摇的意志,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华民族具有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事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历史潮流和两岸同胞的愿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台湾问题一定能够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3.
从海峡两岸文化大交流的角度,阐述两岸交流的背景和原因,认为两岸文化大交流对台湾同胞认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区别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基本特质,是中华民族的身份象征,台湾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实际上是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有了这样的文化认同是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国策,最初为解决台湾问题而设计。香港回归12年实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展现出勃勃生机。香港的成功实践为两岸和平统一起到了示范作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国策需要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是实现两岸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5.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古代史和自近代以来的历史事实足以证明。台湾问题的出现是由于美日亲台势力插手、台湾当局分裂和“台独”分子破坏的结果。台湾回归、祖国统一是任何势力也阻挡不了的历史潮流。  相似文献   

16.
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历史使命。在考虑如何实现台湾与祖国统一的问题上,邓小平从实际出发,既高瞻远瞩又审时度势,构思了对台湾问题的系统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7.
《反分裂国家法》具有充分的国际法和国内法依据,其属于宪法部门法,具有国内法属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意志的体现。《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对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领域,传统的理想主义价值观和新时期的功利主义价值观产生了冲突。高校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在于自身学识和道德水准的提高,因而传统儒家文化中的“慎独”修养工夫对其仍有借鉴和启发意义。敬畏、热爱自己的职业,自觉规范言行,不断提高学识,是“慎独”工夫对教师自我完善提出的基本内容和要...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而提出的和平解决台湾的设想,不仅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促进祖国统一的决心和诚意,而且为两岸关系的缓和、台湾的和平统一奠定了基础。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毛泽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构想未能付诸实践。但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构想,为后来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提供了启迪意义和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20.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在解决港、澳、台问题上经历了从“和平解决”、“武力解决”到“和平统一”再到“一国两制”的变化过程。江泽民有关台湾问题的重要论述是对邓小平和平统一理论的新贡献。胡锦涛总书记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讲话,创造性地发展了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