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艾青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歌颂了普通妇女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质,描写了她的悲惨命运,表现了作者对大堰河的思念之情。文中写到:“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这让人不免心生疑惑:“灵魂”是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实际上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2.
诗人艾青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  相似文献   

3.
学习《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课,一个学生提问:艾青是反封建的,他为什么用描写贵族色彩的紫色来描写大堰河的灵魂? 对文中的“紫色”,备课时我曾深入钻研过,可对于艾青反封建的思想与大堰河“紫色的灵魂”的关系我却未做探究。我觉得这问题问得好,犹如一块巨石掷向学生思维的河流。于是,我请大家对这个问题各抒己见。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一学生说,紫色的灵魂是悲哀的灵魂,对大堰河的去世,艾青感到非常  相似文献   

4.
谢茹同学问:艾青在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结尾处说,要把这首赞美诗“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诗人为什么要用“紫色”来形容大堰河的灵魂? 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细细阅读这首诗,就会发现,艾青不愧是丹青高手,他把早年学到的绘画技艺巧妙地运用到诗歌创作中来了,拿起了调色板,妙手着色,设色状物,塑人,抒情,展示一幅幅不同的色彩与光泽和谐调配的画面,使读者在赏析中感受到许多言外没有说尽的东西,增强了诗歌反映社会生活的力度和独特的艺术美感。如第4诗节,通过八个生活细节描写大堰河家极度的贫穷和她做保姆的辛劳尽职。其中火红的“灶火”与“围裙上的炭灰”、“乌黑的酱碗”和“乌黑的桌子”形成明暗对比,产生很强的立体感,构成浓浓的和谐统一的暖色调画面。浓重浑厚的暗色调表明她家是贫困的,但人是淳朴的,在火红的“灶火”映照下,诗人所生活的“家”洋溢着暖烘烘、  相似文献   

5.
艾青是现代诗歌史上善用色彩的诗人,通过各种色彩的运用,呈现给读者丰富的情感世界。在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色彩运用多样,尤其是“紫色”灵魂的喻义,既是对大堰河沉痛生命历程的怜爱和同情,也是对大堰河“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这种善良、乐观人生态度的赞美。  相似文献   

6.
中师和高中语文课本中《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早期诗歌的代表作。作者以真挚虔诚的心情怀念和赞美了养育自己的大堰河,并为她受尽了人间凌辱的悲苦命运抒发了愤懣和不平?小俺矢泓S土下紫色的灵魂”一句,课本中沒有作注,中师和高中教参也未作具体分析。这在教学中是一个难点。“灵魂”是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实际上并不存在。可是,作者在诗中为什么要给它以色彩?赤橙黄绿青蓝紫,诗人又为什么偏用紫色来修  相似文献   

7.
对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紫色的灵魂”的理解,不能囿于其视觉形象,而应该联系各种因素去仔细品味它的深层意蕴。诗人正是用“紫色”来表现全诗主题和自己风格的,紫色是“艾青的忧郁”的色彩外现。  相似文献   

8.
萧雪 《顽皮娃娃》2007,(9):12-12
1.哇,河马的嘴巴好大!小朋友,嘴巴又叫“口”。你看“口”字像不像你张开的嘴呢?请你张开嘴,到镜子前看一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同学们可能经常会听到或者用到“你好牛”来赞扬别人,但是“牛”在英语中的意义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是否也表示褒义呢?有哪些与牛有关的英语用语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希望在牛年你的英语也能“牛”起来!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2010,(1):44-44
大家有没有经常被家长痛斥“胡思乱想”的时候呢?嘿嘿,别沮丧,下次,你就这么回答你的家长“胡思乱想也是可以变成奇思妙想的!不信,你去问黄炜!”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设置应该注意角度。选择最佳的切入点 问题的设计应注意角度新颖,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例如:在讲“好奇与从众”时.我是这样设问的:你有“追星”的经历吗?你心目中的名星是谁?你是如何追星的?这一问。立刻就引起同学们浓厚兴趣,我便紧紧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十分自然地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12.
QQ 《中学生电脑》2006,(1):32-33
同学们,当你做了一件傻事儿的时候,你的父母是否无奈地对你说:“真是一个小傻瓜!”而你是否也戏称过别人为“傻瓜”呢?为什么会称傻的人为“傻瓜”?据考,“傻瓜”一词的来历与古代的族名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东西”这是我们使用极为频繁的一个词,这个词最早出现于唐代,《遂雅·称谓》一书中记载:“称物曰‘东西’也。”可是,你想过没有,人们为什么用“东”和“西”这两个方位词组合起来指代物品呢?这里有不少有趣的解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和多年未见的老同学相遇了。他握着我的手说:“老同学,这些年来,你名声大震,我是特意来看你表演的!”我觉得他把“上课”说成是“表演”,心理很不舒服。“公开课”不仅仅是将教师的教学风格展示给别人看,更重要的是给大家提供一个课堂教学研究的范例,探讨科学的教学方法。可是,老同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呢?这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指出,人的感情是在“互动”中深化或淡化的。什么叫“互动”呢?举个“笑”的例子就明白了。独自一人,固然有黯然失笑的时候,但要放声大笑恐怕很难;相反,两个人相对之时,你讲了一句好笑的话,不但自己忍俊不禁,对方也很可能被你逗乐,甚至捧腹大笑,这就是互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周郦红 《中学文科》2009,(18):15-16
“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病态社会中的不幸的“灵魂”往往具有更多的典型意义,能观照出更多的世态人生,即使是太平盛世之中,这样的“灵魂”也同样具有现实的意义,成为我们认识社会、自我以及各种现实人生的镜子。“孔乙己”,那是一面怎样的“镜子”呢?社会既是“病态”的,人的灵魂就未必正常,病态社会所孕育的不正常的灵魂其所主宰的命运当然属于“不幸”的。能折射出这样的灵魂的“镜子”——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当然也不是平面的,它是一面多棱镜,读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态去感悟,都会找到不同的自我的影子。  相似文献   

17.
“懒虫起床!懒虫起床!”闹钟又扯起了“喉咙”。唉,好不容易盼来个星期天,就不能让人多睡一会儿吗?啊,不好!昨天刚和妈妈“约法三章”,今天可是我女承母业,担任“家庭主妇”的日子呢。我从床上弹了起来,第一件事当然是给基地“整容”。我拿着扫把,嘴里哼着小曲:“沙发的这头,椅子的那边,有一堆堆的垃圾,等着我去打扫……”“砰——”头与桌子来了一个“亲密接触”,顿时我眼冒金星……吃一堑,长一智,我不得不小心行事。该给地面“擦脸”了,我捋起袖子,握紧拖把,在敞露的地面上施展“拳脚”。可恨的是在那些沙发、桌椅的底下,你不得不“俯首称臣”,有时甚至还得跪下,一来二去,膝盖疼了,胳膊也酸了……  相似文献   

18.
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一位英国妇女,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可她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教育为好,便去请教伟大的学者达尔文。“达尔文先生,您是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请问,我的孩子什么时候开始教育最好呢?”达尔文问:“你的孩子已经多大了?”“她还小着呢,现在才两岁半。”达尔文叹了口气道:“唉,夫人,你对孩子的教育已经晚了两年半了。”每一个父母无一例外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古今中外,“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梦想,不知酿成了多少千古佳话,也不知又有多少悲剧因此而发生。现代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几乎每一个孩子在刚…  相似文献   

19.
课堂上,该学习生字“掰”了。认读字音、识记字形、分析字义,我正按部就班地边引导边讲解,学生马小华忽然站起来问:“老师,‘掰’有反义词吗?”是啊,“掰”有反义词吗?说实在的,我还从没想过这个问题。为避免尴尬,我稳了稳情绪,又把皮球踢给了马小华:“你说呢?”“我想‘掰’应该有反义词。”马小华扑闪着眼睛说。“哦?说来听听。”此时我已无力控制课堂,只能任其发展了。“‘掰’的反义词与‘掰’的结构相似,两边各有一个‘手’字,中间应该是‘分’的反义词‘合’字,它表示双手合拢的意思。”马小华边说边做了一个两手并…  相似文献   

20.
“你怎么总是自说自话啊?” “你怎么自己编呢?” “你有没有好好听妈妈讲啊?” …… 很多父母在与孩子一起阅读中经常这样抱怨。其实错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因为孩子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创作者。这正是“接受美学”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