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备好课,是教学质量的保障。但是,现实向我们警示:过去长期所坚持的备课规范和备课管理已成为新课程下教师创造能力发挥的桎梏。教师对备课规范的无奈顺从,对备课检查的消极应付。导致备课的低效和虚假,甚至出现教师不会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备课!不会备课的教师自然不会上课,不会上课。课堂效益从何而来?虽然此类现象不能概全实践现实。虽然不会备课的教师属于个别.但是教师的备课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从过去到现在。无论是教师自身。或者是教学管理人员。对于备课的行为与质效并非感觉良好。教案,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别人或自身过去的思考。备课与上课脱节.方案与实践错位.教师在无谓的纠缠中迷失自我,失却专业的主见。备课,这一朝朝暮暮伴随教师职业生涯的活动却令人如此地忧虑不安和牵肠挂肚。 扫描教师备课现状,剖析与追问备课不尽如人意的深层原因。寻求备课走出现实误区的思路与策略.是本专题关注的焦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因此在活动之前教师需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在书面上做一个计划,这个过程被称为“备课”。备课是教学工作的首要一环,也是教师上好一节课的关键。认真备课,无论对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是极为重要的。那么,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3.
曲凯 《教学与管理》2004,(12):34-36
备课作为教学工作的首要一环,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一节课上得好与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课前教师的准备工作(即备课)。认真备课,不仅针对新上课的教师或上新课的教师,就是有相当经验的教师,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在现实教学中,不认真备课、为了检查而应付备课、甚至不备课就走进课堂的教师也是大有人在的。如果教师抱有这种工作态度,不但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也会给教育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根据目前备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在认识上和策略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与初上讲坛的教师谈备课吴忠师范赵英奇备课是上课的基础和前提,要上好课就必须备好课。备课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初上讲坛的教师要学会备课。一、备学生教学是以学生为对象的,必须针对学生备课。有的教师说“备课必先备人”,这是经验之谈。对新的学生,要及时了解和掌...  相似文献   

5.
王纬虹 《今日教育》2005,(11):34-34
从集体备课产生的背景和目的来划分.集体备课在我国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1.教师个体备课阶段。由于早期教育规模不大.教师多是作为个体劳动者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备课多是教师个人事务.故而形成个体的备课阶段。2.统一进度和要求的集体备课阶段。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规模的扩大.教学要求日益提高,教师同行特别是同科教师增加了,客观上需要有大致统一的教学进度、教学质量要求,等等,出现了最初的集体备课。  相似文献   

6.
集体备课要求要多元化。集体备课是教师的“合作劳动”,对不同的教师应有不同的要求:对刚参加工作的教师,应要求他们注重备课规范,锤炼基本功;对中老年教师,应要求他们有创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对优秀教师,则要求他们总结经验,形成教学风格。二是集体备课不能局限于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7.
现代先进的备课和教育思想是网络技术在教师系统备课方法运用中的灵魂。教师系统备课方法的运用应当充分重视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教师系统备课方法应当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科学来丰富,充实,发展和完,善自己。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应当积极适应教师的系统备课,改革运作模式上的僵化和一成不变,彻底摒 充那种固步自封,本位主义严重的落后思想,正确地借助于网络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变目前的教师备课存在的信息,资料不足的局面,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转变,更新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和备课,授课的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教师有效的备课行为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教师的备课行为是教师个体人力资本投资结果的一部分。通过对教师个体人力资本在备课行为上投资意向的分析、投资方式的分类,以及投资现状及形成原因的分析,为学校组织和教师个体改善其人力资本在备课行为上的投资方式提供有效性策略。  相似文献   

9.
没有教育师专业发展,就没有商品质的教育。所谓“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师之蕴也不足,则其育长才也无望。”教师丰厚的文化底蕴从何而来?教师怎样才能不断发展?读书,是其基本途径。读书是教师丰富学养的基本途径。一个要不断成长和进步的教师,一个要成为大家的教师,一个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必须静下心来,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读书是提高教师教育技能技巧的关键措施。教师读书不仅能学习、借鉴别人的教育方法和技巧,而且能够改变教师的观念和态度,使其成长为具有教育思想、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的教师,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技巧。读书是教师终生的备课。备课可以分为直接备课与间接备课。间接备课贯穿教师的终生,我们称之为“终生备课”。所谓终生备课,指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水平而进行的贯穿整个职业生涯的进修和读书、学习。时代在前进,文化科学在发展,教师若不坚持读书学习就要落伍,从这个意义上说,终生备课比直接备课更重要。书读得越多,知识就越渊博;知识越渊博,直接备课需要的时间就越少,并且,课也能讲得引人入胜。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的专业发展,几乎每一个方面都与读书分不开,都得从书籍这个丰富的源泉中汲取力量。读书,读书,再读书!这是教师职业对教师的无声命令。  相似文献   

10.
曲凯 《青年教师》2004,(10):8-9
备课作为教学工作的首要一环,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一节课上得好与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课前教师的准备工作(即备课)。认真备课,不仅对新上课的教师或上新课的教师;就是有相当经验的教师要想上好课,也需要经常地、认真地备课。事实上,不认真备课,为了检查而应付备课,不但会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也会给教育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在认识上和策略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备课,是教师对教学活动总体或具体细节的设计,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为了增强备课的实效性,教师要注意教案的宏观备课与微观备课。  相似文献   

12.
赵密 《吉林教育》2007,(1):40-41
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而集体备课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使教师个体在研究、交流、互动中,产生思想碰撞,进发灵感的“火花”.进而使教师个体博采众长,择善而从,形成最佳备课方案。但是,长期以来.在集体备课实施的过程中,科学性和实效性不强的问题一直制约着集体备课质量。为此,我县在集体备课工作中,提出了“五步”备课模式。这一备课模式的实施,使集体备课真正发挥了其应有的优势和作用,使我县中小学集体备课工作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大大提高了备课效益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备课是教学活动的起始环节。为了提高备课质量,各地业务主管部门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包括改革备课的组织形式,组织或要求教师集体备课,如教研组(学科组)集体备课,乡(镇)甚至区(县)的集体备课等等。较之教师独自备课,集体备课的基本特征是备课的主体由个体变成了集体。从钻研教材和确定教法角度看,集体备课具有如下优点。  相似文献   

14.
备课是教师教学前所进行的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教师为什么要备课呢?其目的是什么?备课就是为了使教学工作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教师从事教学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教学是创造性的劳动,每一节课都凝聚着教师的心血,来之不易。优秀教师的成就,是长期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在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给教育改革带来勃勃生机,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先进的教学理念,鲜活的课改实验,新颖的教学方法,把教师带进了新课程,让教师感受了新课程。尤其在教师备课方面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出现了二度备课、集体备课、压周备课、电子备课等新形式、新方法。然而就其教师备课这一教学活动来讲,教师在备课的主要环节和教学设计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反思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张静华,本科毕业,在郯城县教育局担任全县幼教教研工作。她的做法是: 一、常规工作为切入点,努力规范教学行为 1、规范了教师备课、笔记及各种表格。1995年以来组织骨干教师三次改进备课专门组织全县教师进行了用前培训,使广大幼儿教师认识到备课的必要性,并知道怎样备课。为了不断总结经验,调动教师认真备课的积极性,特举行了全县幼儿教师自备课展评,目前.备课已步入正常化、规范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17.
“一个教师一辈子都在备课。”苏霍姆林斯基一语道破了教师备课的真谛。我认为,新课改背景下,有效备课,优化备课环节,对提高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备课不要流于形式,要富有弹性。  相似文献   

18.
备课是教师的“家常饭”,教师备课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所以,作为教师不仅要掌握备课的方法与技巧,还要努力提升自己备课的境界。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课前备课必须把握“模、磨、摩”三字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备课的方法和技巧周远俊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备课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备课的好坏是讲课水平高低的前提和基本条件。在学术水平、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一定的前提下,如果教师能认真备课并善于备课,必将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教好书,除了具有真才实学、精通讲授内容、熟悉教...  相似文献   

20.
谈备课问题     
康金成  黎明 《宁夏教育》2002,(10):59-59
备课,是教师上课的前提和基础。备课包括备学科体系、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学生.等等。备课不充分,无异于打无准备之仗,注定是要失败的。要求教师认真备课.本天经地义.然而人们往往曲解了备课的涵义,把备课同写教案划上了等号,并把教案是否认真翔实.作为衡量教师工作态度的标志之一,于是,教师除了上课、批改作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外.就是伏案笔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