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 两年前,正当世人瞩目于苏联高等教育的巨大规模和赫赫声名时,苏联人自己却发出了震聋发瞆的惊呼:本国高等教育处在危机之中!虽说苏联高教改革70年代末便已露端倪,可是在1986年6月改革文件草案付诸讨论至1987年3月正式颁布这大半年内,人们争论的焦点,仍然是要不要改革和怎样改革。到了1987年底,在全国高校进行的抽样调查有代表性的数据是100%的人认为“改革非进行不可”,同时57%的人承认“改革是在进行,但不清楚有什么具体进展”。  相似文献   

2.
1986年6月1日,苏共中央公布了《我国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草案),经过社会各界半年多的讨论,又于1987年3月21日发布了改革的正式文件。这个文件虽然在名称上涉及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两大领域,但实际上主要针对高等教育。苏联领导部门正准备对高等教育进行一次全面的改革和整顿.  相似文献   

3.
今年6月1日,苏共中央公布了《我国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草案),提供全民讨论。这是继两年前颁布并已在执行的《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改革的基本方针》之后又一个有关苏联教育改革的重要文件。至此,苏联对它的整个教育体系提出了全面改革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苏联目前有898所高等院校,在校生530余万,有教学及科研人员50余万,全国科学博士的47%和科学副博士的45%都集中在这里,每年向国家输送近90万名大学毕业生。人们认为,苏联的高等院校是国民经济总体的重要环节,是加速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进步的强有力的手段,是造就社会主义知识分子的主要园地。苏共二十七大关于改革高等教育“是现阶段社会发展刻不容缓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的提法;1987年3月公布的《苏联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下简称《方针》);1988年2月,苏共中央召开全会,专门讨论教育改革问题,并通过了《关  相似文献   

5.
今年1月4日苏联公布了普通学校教育改革的草案。围绕着这一草案,苏联国内各界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一些专家、学者纷纷发表意见和建议。 关于中小学体育课教学如何改革,立陶宛加盟共和国教育部教育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教育科学副博士维利纽斯在《苏联体育报》上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的建议是:  相似文献   

6.
苏联的高等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同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一样,对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均“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引自苏共中央《改革高等教育和中等专业软育的基本方针》草案,以下末注明出处者,均见此文)。近年来,由于世界范围内的科技革命的挑战,苏联“社会——经济发展的纲领性任务”的需要,以及鉴于“在专家的培养和使  相似文献   

7.
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于1987年3月21日正式公布了《苏联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译文见本刊1987年第2期);同年3月,为了贯彻实施这一方针,苏联又先后公布了五个专门决定,针对当前苏联高教存在的问题,对高等院校的科研工作管理体制、人才培养和使用、教学科研干部的培训、工资制度以及学生的生活学习条件等问题,进一步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措施和具体规定。这些决定涉及到整个高等教育的一些根本问题,分析研究这些决定,从中既可看出苏联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也可发现当今世界改革高等教育的共同趋向,对我国高教改革无疑是有借鉴意义的。现将五个决定全文译出,供我国教育决策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8.
去年一月四日《真理报》发表了苏共中央教育改革委员会的《苏联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改革的基本方针》(草案)(以下简称“方针”),历经百日的全民讨论,作了大小十三处的修改,业于四月十日得到苏共中央和四月十二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公布,拟在第十一、十二两个五年计划期间(1984——1990年)分阶段付诸实施。本《方针》是基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物质生产、社会关系和精神文明方面,都在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以及“今天坐在中小学课桌旁的人将要解决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的宏伟任务”而制定的,其目的在于“要把学校的工作提高到符合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和需要的崭新水平。”为此,苏共提出了包括八章四十条的新的教育改革方针。本文仅就《方针》第六章——“苏联社会中的教师”略加探讨。  相似文献   

9.
苏联《真理报》于今年6月1日刊登了苏共中央《关于改革高等、中等专业教育的草案》,让全社会参加讨论。在讨论中,苏联学者对师范教育提出了种种建议和看法。首先涉及到的是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苏联的不少师范院校普遍地存在着一种倾向,即办学方向同培养专业人才的综合性大学几乎一样,严重地偏离了为中小学培养教师的主要任务。突  相似文献   

10.
苏联公布了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的改革草案。人们认为,这是一个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而且又与每个家庭休戚相关的文件。苏联整个社会对这一文件正在展开讨论。各种各样的意见和建议将通过报刊、广播和电视加以说明,而后由专家委员会进行讨论。本报记者采访了苏联教育部长米海依尔,普罗科菲耶夫,请他就当前改革的某些条文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1.
苏联正在进行全民讨论苏共中央关于《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改革的基本方针》草案。这个改革涉及到每个家庭和全体劳动者的利益。改革的实现将对进一步提高我们祖国的经济实力和精神潜力、造就新人,具有原则性意义。根据苏共中央六月(1983年)全会的纲领性规定提出的一项伟大而重要的任务,即把苏联学校工作的质量提高到与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条件和需要相适应的新水平。学校改革的方针是使学校能够顺利地完成造就新人及培养他们完成自己历史使命的任务。教育科学需要做很多工作。要知道,在完成规定的完善教育结构、提高普通教育、劳动培训和职业培训水平、消除教学教育工作内容和方法中的缺点和疏漏等任务中,教  相似文献   

12.
去年6月,苏共中央以草案形式公布了《改革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的基本方针》。在此前后,苏联《高校通报》杂志多次介绍了高教界人士就高教改革问题展开的讨论。本文根据所掌握的部分资料,对其中围绕高校内部活动的几个重要问题作以下归纳和简析: 一、关于扩大高校自主权扩大高校的自主权特別是在扩大制定教学计划方面的权利,是苏联高教战线工作者  相似文献   

13.
1958年3月,南斯拉夫把即将在南共七大上讨论通过的《南共联盟纲领草案》送给苏共等各国共产党征求意见,苏共对草案中所表现出来的南斯拉夫独立自主的倾向严重不满,组织各国共产党围攻南共联盟,而这时的新中国出于巩固国民经济建设成果和维护苏联在阵营中的权威的考虑,也响应苏联号召,批判南斯拉夫的“现代修正主义”,造成苏南、中南关系急剧恶化,《南共联盟纲领草案》引发了中苏联合批南的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又一次“冷战”。  相似文献   

14.
1984年1月,苏共中央发布《苏联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改革的基本方针》草案供全民广泛开展讨论后,苏联教育科学院随即召开会议,学者们就现阶段青年的综合技术教育问题进行了讨论。 苏联教育科学院副院长兹韦列夫指出,普通学校改革的基本方向是进一步改进青年走向生活,走向劳动的准备,消除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与学生的综合技术教育有直接的关系。科技革命和社会进步要求学校加强学生的综合技术教育与劳动教学、生产劳动、职业准备的联系。必须确定综合技术体系在普通中等教育结构中的作用。教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苏共二十七大提出的加速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战略,苏联的教育部门也在加紧改革。苏共中央对教育改革给予了特殊的重视,近几年来多次专门研究教育问题,确定了改革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具体的实施步骤,先后颁发了《关于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关于根本改进受过高等教育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在国民经济中的使用措施》、《关于提高高等学校科研在加速科技进步和改进专门人才培养质量中  相似文献   

16.
一、颁发新的普通中学条例草案 1988年,苏联国家教委颁发了普通中学条例草案。这是继1984年《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改革的基本方针》以来,苏联政府重新修订普通教育的方针。草案规定,普通中学分为三级。第一级为小学,学制3—4年;第二级为基础学校,学制5年;第三级为中学,学制2—3年。小学任务基本未变,与过去所不同的是开设了体、美、劳教育课和外语选修课。基础学校为义务教育学校,它的任务是为学生今后继续受教育和合格地参加社会生活奠定基础。在这段学习中,75-80%的学时用于必修课,其余的学时用于学生自选科目。基础学校毕业生可在普通中学,也可在各类职业学校、函授制和夜校制普通中学继续学习。草案规定在第三级  相似文献   

17.
自从1986年6月1日《真理报》公布《苏联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草案以来,苏联各报刊、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和组织对草案展开了广泛讨论,提出许多意见和建议。经过修订的草案在文字和内容上约有十多处较大的增删和几十处改动。现将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批准的正式文件全文译出,供有关方面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四月十二日闭幕的苏联第十一届最高苏维埃第一次会议上,讨论并通过了一项《关于改革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的基本方针》的决议。在此之前,苏共中央于一月三日公布了这一决议的草案,发动全民进行了三个多月的广泛而热烈的讨论。根据改革的方案,中小学学制由十年改为十一年,儿童入学年龄提前一年,  相似文献   

19.
草案自1984年1月初公布后,在苏联国内立即展开了十分热烈的全民讨论。各报都开辟专栏刊登讨论的文章。各地各部门各单位都举行了各种类型的讨论会、报告会。据统计,自草案公布起至1984年4月上旬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通过止,全苏联共“举行了各种会议130万次,有700万人在会议上发了言,参加改革方案讨论的总人数达1亿2千万人”。①不仅如此,人们还向各报投寄大量的讨论信件,仅《真理报》编辑部就收到了1万3千多封读者来信。来信中除表示拥护改革外,还针对某些问题提出修改意见、批评意见或反对意见。因此无论是从讨论的规模和范围来说,还是从所讨论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来说,都是值得注意的。  相似文献   

20.
对建国初期高等教育学习苏联经验的历史回顾和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自1950年初开始到“文化大革命”前,一直在教育部、高等教育部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在这篇文章里.我想就学习苏联经验改革高等教育的历史作一点回顾。学习苏联建设经验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早在建国前夕,1949年6月,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就根据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一边倒”的方针,即倒向社会主义的苏联一边。新中国成立后的10月5日,刘少奇同志在中苏友好总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又指出:“我们要建国,同样也必须‘以俄为师’,学习苏联人民的建国经验”。同年12月16日,政务院决定成立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