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一.了解考纲要求,掌握考试内容 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相似文献   

2.
一、概念性例1.空集φ与集合{0}的关系是 (A)φ={0};(B)φ(■){0}; (C)φ(■){0};(D)φ(■){0}. 这是一个有关集合概念的题目,本题对于没有任何元素的集合—空集,数0的集合是一个非空集以及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又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这些概念进行了考察,正确答案是(B).  相似文献   

3.
一、集合 1.理解集合的概念、能用各种方法表 示给定的集合,会写出集合的子集、真子 集。 例:(1)写出“所有大于0小于4的实 数”的集合;(2)写出“大于3小于11的偶 数”的集的子集、真子集等。 2.正确理解“属于”、“包含”、“相等” 等概念。 例:(1)0_φ, (2){1,3,5}_{1,2,3,4,5} (3){0}_φ, (4){5}_{x/x≤10}等。 3.掌握集的并集、交集、差集、全集、补集等运算法则。 例:全集Ω={x/-4相似文献   

4.
[考纲要求]1.集合 (1)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2)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3)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4)会用集合的有关术语和符号表示一些简单集合;(5)掌握简单的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相似文献   

5.
φ与φ     
学习集合必须抓住"元素"这个关键.集合是由元素确定的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空集等也都是通过元素来定义的;集合的基本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说的就是元素,集合的分类与表示方法等又都是通过元素来刻划的.遇到集合问题,首先要弄清"元素是什么"?"不弄清"(心理性错误)或"弄不清"(知识性错误)都会导致计算的错误.如对φ与{φ}的认识不清,而产生的错误是屡见不鲜,现举例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6.
一、知识要点和学习要求1.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全集和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术语和符号,能正确地表示集合。2.掌握绝对值不等式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并能就其解集的几何意义进行解释。二、学习指导1.集合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等三性,即给定一个集合,可确定任一元素或者属于或者不属于这个集合;集合的元素两两互异并且无序。这些性质是解题的依据,应牢固掌握。  相似文献   

7.
数学科《考试说明》要求考生:1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全集和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术语和符号,能正确地表示集合.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要条件的意义.下面介绍高考集合与简易逻辑试题的考点及其解法分析.考点1 求集合元素个数例1 (2000年新课程卷高考题)设集合A={x|x∈Z,且-10≤x≤-1},集合B={x|x∈Z,且|x|≤5},则A∪B中的元素个数是(  )(A)11. (B)10. (C)16. (D)15.解析:对任意两个有限集合A,B,则有card(A∪B)=card(A)+car…  相似文献   

8.
〔考纲要求〕1.集合(1)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2)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3)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4)会用集合的有关术语和符号表示一些简单集合.(5)掌握简单的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2.简易逻辑(1)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意义.(2)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关关系.(3)掌握充要条件.〔重点解读〕集合是中学数学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基础问题往往体现集合的概念、运算、语言及简单的运用,而集合经常作为工具,广泛应用于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及曲线、轨迹等知识,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简易逻辑是高中数学…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学通讯》2006,(4):4-11,I0001-I0004
实质追索 集合与简易逻辑是中学数学和后继学习的基础,也是支撑现代数学大厦的基石。高考要求: ①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相似文献   

10.
第一部分 代数 李家祥(一)函数1.了解集合的意义及其表示方法:了解空集、全集、子集、交集、并集、补集概念的及其表示方法:了解符号 、 、 、∈、 的含义,并能运用这些符号表示集合与集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2.了解函数概念,会求一些常见函数的定义域。  相似文献   

11.
集合的初步知识 ,是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 ,是学习函数及其他后续内容的门坎 .集合是由元素组成的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集合中的许多概念 ,如子集、空集、全集与补集、交集与并集等都是以元素来定义的 ,所以认清元素的特征和性质 ,并从元素入手是学好集合知识的关键 .为此 ,我们要明确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 ,明确集合中的元素有多少 ,学会判断某元素是否是集合中的元素 ,学会求解集合中待定的元素 .一、明确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例 1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 A) {x∈ R| x =2 n - 1,1≤ n≤ 5}是一个有限集 .(…  相似文献   

12.
一、内容上的比较(仅比较江苏版教材数学1及数学2.)江苏版教材数学1第一章集合:1.集合的含义及表示2.子集、全集、补集3.交集、补集第二章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1.函数的概念和图像(1)函数的概念和图像(2)函数的表示方法(3)函数的简单性质(单调性、奇偶性)2.指数函数3.对数函数4.幂函数5.函数与方程6.函数模型及应用探究案例:钢琴与指数函数实习作业现行教材第一册(上)第一章集合:1.集合的含义及表示2.子集、全集、补集3.交集、补集4.含绝对值的不等式解法5.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阅读材料:集合中元素的个数简易逻辑:1.逻辑连接词2.四种命题…  相似文献   

13.
数学科《考试大纲》要求考生 :①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 ; 了解空集、全集和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 ; 掌握有关术语和符号 , 能正确地表示集合 .②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 , 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 , 掌握充要条件的意义 .  相似文献   

14.
考纲要求 ①理解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②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③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④掌握有关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⑤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⑥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⑦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考纲领航定位1.高考对集合与简易逻辑的考查侧重以下几点:(1)考查集合本身的知识;(2)把集合作为解决数学问题的工具,考查集合语言与集合思想的运用;(3)补集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4)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原命题与  相似文献   

16.
A、复习要求一、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差集、补集、对应、映射、一一映射、逆映射、等价集合与等价集合的基数等概念,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初步理解集合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掌握集合的交、并、差、补等运算。  相似文献   

17.
职业中学数学课本中对集合描述为“集合是指某些具有共同性质的对象的全体”,并规定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为:(1)如果元素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规定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为:(1)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记作AB;(2)集合A与集合B的交集,记作A∩B;(3)集合A与集合B的并集,记作A∪B;(4)集合A的补集记作A。 教学中要强调学生切勿混淆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这些“集合语言”用集合符号表示,使用适当既直观又清楚,因  相似文献   

18.
《集合与对应》对于初学的同志来说,有一定困难。为掌握好本单元的基本知识,建议读者在自学时,再补充练习一些题目。一、在自学集合的表示法时可补充的题目: 1.用列举法表示20以内的质数集。 2.用描述法表示20以内的非负偶数集。 3.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方程(x-1)~2·(x~2 3x 2)=0的解集; (2)使y=1/x~2 x-6的解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  相似文献   

19.
1 复习目标1)考点分布:本章包括“集合”与“简易逻辑”2部分,“集合”包括集合、子集、全集、补集、交集、并集,重点是集合的交、并、补运算;“简易逻辑”包括命题、逻辑联结词(或、且、非)、4种命题、充要条件,重点是逻辑联结词“或”、“且”、“非”与充要条件.2)考试要求:“集合”几乎是每年必考内容,一是考查集合本身的知识,二是考查集合语言与集合思想的运用,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方程与不等式的解集,曲线之间的相交问题等,即把集合作为解决数学问题的工具.“简易逻辑”是课本新增加的内容,高考仅对基本内容进行考查,一般难度不大,…  相似文献   

20.
集合具有概念性强、涉及面广、解法灵活等特点,因而必须对重点知识进行深刻领悟。1.加深对空集“φ”的认识(1)忽视不得的性质: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φ(?)A;对任意集合A,皆有A∩φ=φ,对任意集合A,皆有A∪φ=A。忽略了φ的上述性质,就会导致错解或解题不完善。【例1】已知集合A={x|x~2+x-6=0},B={x|mx+1=0},求m,使B(?)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