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钱鸣华 《声屏世界》2006,(11):19-20
广播电视如何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服务,这是当前广电媒体一项重大的实践课题和现实任务。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和新任务,明确自身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功能、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才能有效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广播电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功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广播电视媒体作为党和政府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首先是营造舆论氛围的功能。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和重大战略,需要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全面参与…  相似文献   

2.
《视听纵横》2006,(5):F0002-F0002
由省广播电视局和省广播电视学会共同举办,浙江电视台公共·新农村频道协办的全省广播电视对农宣传培训班八月下旬在杭州举行。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高海浩到会就新农村建设和广播电视宣传作了报告。他强调,全省各级广播电视媒体要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意义,正确把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项关系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重大历史任务。广播电视部门必须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宣传新农村建设、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大责任。宣传新农村建设、服务新农村建设必须深化认识、增强责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总体上经济发展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的新阶段、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的新形势下,中央作出的又一个重大决策。各级广播电视部门一定要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把思想统一到…  相似文献   

4.
近期,各级各类广播电视媒体纷纷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题,播出了大量关于“建设新农村”的广播电视节目,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春节前后推出的“建设新农村”系列报道。综观新时期的这些有关“建设新农村”的广播电视报道,应该说,绝大多数都真实及时地反映了我国新时期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的最新进展。但是,也有一些广播电视节目把“建设新农村”的概念和标准简单化、公式化,导致新闻报道存在“失真”现象。这样不仅不能正确实施新农村报道的舆论导向,反而在农民心中产生了不好的负面影响。那么,广播电视媒体和广播电视新闻…  相似文献   

5.
党中央、国务院2006年的一号文件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扎扎实实规划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广播电视部门  相似文献   

6.
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行动纲领,其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强化面向农村的广播电视电信等信息服务”。信息化建设对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要闻·信息     
李长春强调强力推进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新贡献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1月17日在广电总局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现场会上强调,要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要求,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作为建设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加速建设全面小康步伐新的历史时期,为对农广播电视宣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认为,当前加强对农广播电视宣传工作,必须从三个方面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9.
闵锋 《大观周刊》2011,(20):41-4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和首要任务,其自身素质的状况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只有改变农民素质的状况,培养新型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成功地处理好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才能达到中央提出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宣传报道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广大新闻工作者要在明确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宣传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增强历史责任感、使命感,紧扣主题、突出主题、服务主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应有的作用。1、必须牢记使命,紧扣主题,深入推进。新闻采编人员应从全局和历史的高度充分认识所肩负的重大使命,明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党、全国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广播电视作为党的喉舌和宣传主阵地,要自觉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鸣锣开道,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因此,要重点抓好两个方面:一是要深入学…  相似文献   

11.
《中国广播》2006,(2):79-79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1月17日在广电总局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现场会上强调,要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要求,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件大事,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强力推进新一轮“村村通”工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2.
县级广播电视媒体地处基层,直接面对三农,在对农服务、推进新农村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得天独厚的优势。2006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随着农村现代化的推进.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惠及亿万农民的重大部署。国家广电总局充分发挥广播电影电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部署实施了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三大工程。这是广电总局贯彻落实中央决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行动,是广电总局2006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2006年广电工作的突出特点。中央高度重视三大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被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电影放映工程被列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西新工程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为扩大三大工程影响,推动工程的贯彻落实,按照中宣部部署和广电总局领导要求,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日前接受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4家媒体的联合采访,就广播影视三大工程的安排部署、进展情况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现摘编刊载如下。  相似文献   

14.
袁华锋 《新闻前哨》2006,(12):11-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深得全国各族民众拥戴。但是这又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程,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照套。怎样建设?建成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又是什么样子?它与当前农村经济建设怎样协调发展?这些都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体即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极为关心的问题。因此,广播电视等新闻舆论宣传媒体在这一建设过程中所担负的舆论引导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党中央根据科学发展观,对"以工业带动农业、城镇带动乡村"的战略任务,对农村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因此,各级各部门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发挥好自身的作用。作为广电部门的我们,要充分发挥好广播电视的宣传作用。利用正确的舆论向导,正确引导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学科学、用科学",依靠科学发家致富,促进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到广播电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主题策划     
加强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要求,是本期《聚焦》栏目的主题。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在文章中指出,构建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应  相似文献   

17.
在全国上下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作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一部分的广播电视,应该如何适应这一新的变化,构建起、构建好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从而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实现自身的价值呢?笔者认为,要建立健全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必须以县级广播电视台为中心、以乡镇广播电视站为基础。一、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概念与构成公共服务是政府根据社会公众的需要,使用公共资源,提供公共物品,为保障社会公众的基本权利,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的服务①。根据公共服务的这一概念,我国的广播电视媒体,不但肩负着…  相似文献   

18.
与“三农”靠得最近、联系最广泛的县级广播电视台,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广播电视媒体的主阵地作用,办好、办活广播电视对农宣传节目,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9.
8月28日,江西省召开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贯彻落实全国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总结前一阶段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表彰先进,对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落实责任和任务,通过今后四年的努力,让更多的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都听到看到内容丰富、信号清晰的广播电视节目,进一步推动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正>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被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如今,村村通建设的最大困难在于一些边远山村。这些已通电的广播电视“盲村”,大都自然条件恶劣、地理位置偏僻、交通很不方便、农户居住分散,工程建设难度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