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对中国聋儿研究中心语言训练部、聋儿大班幼儿进行音乐欣赏教学实验。教学实践和音乐欣赏能力测试、比较、说明,1.聋儿可以察知乐音。研究中所选用学习、测试的曲目,经测试,频率均在7O~2100HZ之间。测试19名聋儿(均配带经调试呈适合,较适合的助听器)除一名外,其余18名均对音乐作品有察知。奠定了聋儿欣赏音乐的物质基础。使教育者走出聋儿听不到音乐,不能对其实施音乐教育的误区。2·聋儿不仅察知乐音,而且可以接受音乐欣赏教育。3.施教前后音乐欣赏能力测试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施教方法(听、写、动、画、说)科学、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2.
金秋季节,教育部举办的全国第四届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在桂林市拉开帷幕,来自全国106名选手在这里展开激烈的竞争。开幕式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杨贵仁司长强调:“这次教师基本功比赛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继续教育工作的一个检阅,只有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此次比赛共分音乐欣赏答卷(包括音乐课程标准的测试)、声乐、钢琴、即兴伴奏、指挥、特长展示(器乐或舞蹈)六项内容。六项比赛的总分,确定选手的最后等级。我省共有五名选手参赛,他们发扬团队精神,互相鼓励,互相协助,辽…  相似文献   

3.
谢新 《生活教育》2011,(2):53-54
新学期开学不久,我参加了县教育局教育技术装备室组织的“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教学设计与操作比赛”。比赛由三个项目组成:书面测试、实验操作、备课与说课。  相似文献   

4.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课堂呈现出多姿多彩、百花齐放的良好势态。然而,音乐欣赏教学(特别是以音乐欣赏为主的高中音乐课堂)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5.
教学章节: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高中音乐欣赏》第三章;教学内容:音乐欣赏《思乡曲》;教学目标:1、聆听《思乡曲》,感受、体验其音乐内容和音乐情绪理解其所表达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2、对马思聪在音乐上的贡献有一个初步了解。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由此使我们想到: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的美感就不能让学生所接受,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音乐教学就不能最终取得成功。作为一名音乐课教师,要全面完成音乐教学任务,不能不重视音乐欣赏这一关键环节。我们认为: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既要教会学生音乐理论知识、音乐基本技巧,还要在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上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7.
黄雅娟 《家长》2023,(26):139-141
<正>音乐欣赏教学是新课程理念下音乐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升学生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有效手段。在“双减”背景下,学生如何在紧凑的课程与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有效地提升音乐欣赏能力,是教师日常教学研究的重点。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途径与策略提升音乐欣赏教学也成为许多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前,我们应了解何为音乐欣赏以及“双新”背景对音乐欣赏教学有怎样的要求。《音乐百科辞典》对“音乐欣赏”的解释:“音乐欣赏是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如阅读分析乐谱和介绍相关背景材料来领悟音乐的真谛,引起听者自身在情感、审美、理智等方面的相应反应,从而使音乐完成其社会功能的音乐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夏霞 《河南教育》2010,(7):103-103
音乐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一条必不可少的途径,音乐欣赏又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当前音乐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音乐欣赏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音乐欣赏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创造素质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之一,对青少年创造力的提升具有明显的功效。音乐欣赏教育对创造素质培养的功效主要有三个方面:审美升华功效、审美益智功效和审美激发功效。  相似文献   

10.
音乐欣赏与培养学生个性人格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欣赏是艺术欣赏的一部分,也是艺术教学的一个分支。音乐欣赏的目的是培养人的高尚品质与情操,提高艺术修养和艺术审美能力,发展个性、完善人格;音乐欣赏是人们本能的精神需要,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复杂的精神活动。马克思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相似文献   

11.
音乐教育不能局限于教会学生唱几首歌、识几个音符,而在于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因此,音乐欣赏教学就尤为重要。音乐欣赏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怎样进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呢?笔者的做法是:1.通过讲述故事和观察图画,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在音乐欣赏教学之前,讲述一段有关于所欣赏作品的作曲家或著名音乐家的富有教育意义的动人故事。如,贝多芬的《欢乐颂》。欣赏前,讲述贝多芬的动人故事及贡献,激发学生急切欣赏他的这一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2.
个人的音乐欣赏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一个人的做事态度和原则,它是个人认知、了解和走进音乐艺术的一项体验式实践活动,是培养和提高音乐素养的途径之一。提高个人的音乐欣赏能力,有助于提高个人的创新能力,在提高学生素质、改善学生发展条件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大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改善教学环境,实现学...  相似文献   

13.
由国家教委主办、广东省教研室协办的全国首届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于1996年12月16日在广东省肇庆市降下帷幕。来自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和计划单列市的92名中小学音乐教师参加了声乐、钢琴、舞蹈或第二乐器、钢琴自弹自唱、音乐欣赏五个方面的比赛。经过三天激烈角逐,共评选出中学组一等奖11名,二等奖11名,三等奖11名。小学组一等奖15名,二等奖21名,三等奖23名。我省此次共有5名选手参加了比赛。青岛九中的赵光胜、青岛大学路小学的杨希婷和青岛嘉峪关学校的李展在比赛中发挥出色,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济南实验初中的王…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音乐欣赏、音乐欣赏的层次和音乐欣赏的过程,本文以《黄河大合唱》为例,浅析如何进行音乐欣赏。  相似文献   

15.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音乐作品听得愈积极、愈深入,那么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愈能快速地发展。在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音乐欣赏也越来越被教育界重视。因为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欣赏者置身于音响的天地中,通过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品德、智力、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是摆在每位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使我认识到:只有以学生为审美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欣赏活动.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和审美鉴赏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李芸 《成才之路》2010,(19):58-58
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音乐欣赏教学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是比较有难度的领域之一,这个问题一直让幼儿教育工作者为之困扰并大胆尝试努力探究,去寻找适合幼儿教育教学特点的欣赏方法和途径。通过对音乐的欣赏可以发展幼儿的听觉能力,记忆能力、协调能力、丰富想象力。美国音乐教育家穆塞尔提出:"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了欣赏而进行的教育。"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中,  相似文献   

17.
普及高雅音乐提高学生素质杨平教学《大纲》指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造就一代新人,具有重要作用”。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音乐欣赏是通过音乐的艺术形...  相似文献   

18.
音乐欣赏与审美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听赏分析、评价音乐的能力以及发展想像力,丰富情感,加深对音乐与文化、历史关系的理解,是进行审美教育、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本文着重论述音乐欣赏的作用、特征,音乐欣赏过程以及有效指导学生音乐欣赏,加强审美教育等问题。  一、音乐欣赏概述(一)音乐欣赏的作用音乐欣赏是指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音乐欣赏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态度和训练审美能力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  相似文献   

19.
温姮云 《新疆教育》2013,(14):72-73
我们知道:当人们聆听一首乐曲时,都会被那美妙的旋律、动人的节奏、丰富的和声、奇妙的配器深深地打动,引起感情上的激动、快乐和悲伤,使人沉思,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进而受到教育、启迪和鼓舞。这种活动过程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音乐欣赏。在中学的音乐课中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活动是必要,也是启发中学生热爱音乐,产生音乐兴趣是第一步。可见,音乐欣赏对中学生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20.
音乐欣赏是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领域。《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可以开阔学生音乐视野、丰富学生音乐素养,可以培养学生“具有音乐的耳朵”: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分析、评价、鉴赏的能力,提高演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