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福建省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并结合生态旅游的内涵与福建省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从生态旅游价值、生态环境价值、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价值三方面构建福建省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构造判断矩阵,确定各层次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福建省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评价,从而为福建省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应用层次分析和快速聚类法原理,选取社会经济指标、用水指标和水质等5类共10项指标组成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咸阳市水资源承载力的综合评价模型,采用聚类分析、层次分析和模糊矩阵的方法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咸阳市水资源承载力不安全系数与较不安全系数之和一直处于0.7附近,较安全与安全系数之和处于0.3附近,且咸阳市水资源承载力安全系数呈现增加态势。在西咸一体化建设规划中通过发展经济、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和水污染治理可望提高咸阳市水资源承载力。  相似文献   

3.
根据已经确定的首选停车场评价指标,引入遗传算法,在C++编程语言支持下,确定各影响停车决策因子指标的权重,再采用模糊评价矩阵构造用于确定各影响停车决策因子指标权重判断矩阵的新思路,构建与实现了用标准遗传算法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和计算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中各要素权重的模糊综合评价新模型,比较各备选停车方案的优劣,最后选取评价值最高的停车场为首选停车场.  相似文献   

4.
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考察等方法,在分析国外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的基础上,研究和评估韭菜坪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资源。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从生态旅游开发理念和原则的角度,探索适合韭菜坪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和开发措施,以实现贵州韭菜坪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鲲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5):1-2,27
根据多媒体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分析结构模型。根据系统的特点和基本原则,对各层的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引入1-9比率标度方法构造出判断矩阵,用求解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及其特征向量的方法得到各因素的相对权重,从而为评价多媒体教学的质量提供一种量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校网络增强型课程的评价,可采用层次分析法来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通过研究网络课程评价指标,建立指标层次模型,同时充分采纳评价主体对评价指标的两两重要性比较的定量描述,构造判断矩阵,依据判断矩阵结果计算出指标的权重赋值.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实践表明,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网络增强型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客观、科学、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7.
风景名胜区的内部功能区的划分,有客观标准。它主要根据风景名胜区内特有景观结构及旅游活动的规律形成的有特定功能、有自己特定位置的空间环境划分的。功能区位是风景名胜区内规划布局的依据。本文具体分析了路南石林国家风景名胜区及峨眉山——乐山大佛国家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布局情况,并将它与代表我国东部(西湖)、中部(桂林)风景名胜区相对照,阐述了风景名胜区内的规划布局原则,提出了“风景名胜区的功能区区位论”这一思想。  相似文献   

8.
层次分析法(AHP)中生成判断矩阵简易算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层次分析法(AHP)的生成判断矩阵,提出简易算法,只需仔细判断出第1列元素,据此可逻辑判断出其余列的元素,并有较满意的一致性;同时,以优秀射击运动员选材为实例,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30项具体的评价指标;根据专家咨询所提供的判断矩阵,得到各层中诸因素的相对权重及其对总目标的影响大小.  相似文献   

9.
为了客观、系统地评估在役隧道衬砌结构的健康状态,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由目标层、因素层、指标层构成的,依据相关规范确定了公路隧道结构健康状态评估指标的4个评价等级,同时对各评价指标进行了无量纲处理;本文采用灰色聚类理论、层次分析法和信息熵理论构建了基于灰色定权聚类的隧道结构健康状态的评价模型。工程实例结果表明:考虑到常规的层次分析法的主观随意性,将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组合确定权重,克服了传统权重确定中的主观随意性问题,使得评价结果更加贴合实际,同时验证了灰色定权聚类在应用于公路隧道结构健康评价中适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移动套餐资费的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层次分析法,从企业和用户两个维度建立了移动电话套餐资费的评价指标及模型,对指标进行层次分解并构造评价模型的比较判断矩阵,通过对各指标的赋权,计算比较判断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并归一化处理,最后根据计算出的一致性比例C.R验证结果符合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以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4个指标构建了京津冀地区城市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了自然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经济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4个子系统指标,并根据熵值法和综合系数法对13个城市子系统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以0为承载力的预警指标值,京津冀13个城市中有10个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得分为负数,低于预警值,并发现环境承载力和经济承载力是制约京津冀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提升京津冀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应主要提升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环境承载力和经济承载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贵阳市生态旅游将都市区、乡村通道和景区进行整体环境构建,建立以景区与都市区为核心的生态旅游环境系统的思路.在此基础上讨论贵阳市生态旅游环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景区环境保护的几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依据可持续发展思想,通过频度法、专家打分法和半结构访谈法,从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三方面确定了喀纳斯风景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其权重,对景区不同旅游发展阶段和旅游开发模式的可持续性进行测评.结果表明,喀纳斯风景区生态旅游可持续性测度为0.619,总体上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通过对景区发展过程中各指标的测度变化分析,提出加强自然生态环境监测、加大环境教育和环境宣传投入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生态旅游是世界旅游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的长江三峡景区关于其生态旅游的发展研究甚少.运用SWOT分析法,剖析长江三峡景区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威胁与机遇,从而提出长江三峡生态旅游应当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外部机遇,消除威胁,发挥优势;把握机遇,乘势发展;紧跟机会,扬长避短,融合自然景观和特色风俗文化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生态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5.
喀斯特洞穴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以织金洞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喀斯特地区自然、人文景观独特,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如何在旅游开发中使旅游地的环境系统免遭不可修复的损坏,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喀斯特风景名胜区面临的难题之一.旅游环境容量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判据之一.目前,我国针对洞穴类风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研究尚属空白.以我国典型的喀斯特风景名胜区--织金洞景区为例,定量研究了该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可知织金洞还可进一步提高旅游开发强度.  相似文献   

16.
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方向的生态旅游,其实践性受到了严重挑战。现状显示,在景区开展环境教育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而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者的环境意识现状也令人堪忧。在这种情况下,有效的发挥生态旅游的环境教育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资源与环境三大热点问题,要使资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选择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本文通过研究西部矿产资源的环境承载力,应用环境承载力的综合量化模型,构建西部地区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2010年西部矿产资源的承载力指标数值进行了预测,提出西部矿产资源相应的开发战略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生态旅游业有了较大发展,但也给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如,对旅游资源的盲目开发,风景名胜区污染严重、生态环境系统失调等。生态旅游要继续发展就要做到:制定生态旅游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监测,对生态旅游区做好充分的宣传,增强环境意识,强化法制观念,提高旅游者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重庆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初步探讨重庆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因子.将主成分分析法引入重庆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中,选取总用水量、水资源总量、人口增长率、水资源利用率、年人均用水量、总供水量、人口总数、城镇化率、平均产水系数、万元GDP用水、农田灌溉亩均用水、人均GDP、总耗水量等13个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SPSS17.0分析软件,进行指标的标准化和综合化处理.研究表明:通过对重庆市2000~2011年水资源承载力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来看,人口对水资源造成的压力,水资源的自身状况和社会经济情况是影响重庆市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重庆市水资源承载力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对2009年泰宁国家风景区旅游活动各环节生态消耗进行测算,并与当地生态承载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泰宁风景区生态安全处于理想状态,未来旅游发展有较大的增长空间.若以游客所有旅游生态足迹计算,风景区生态占用率为28.94%,若仅计算游客在风景区内的旅游足迹,其生态占用率仅为11.09%,表明泰宁依托周边城镇布局旅游设施的开发模式对降低风景区的生态风险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