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神关系是一种利害关系,人类的献祭行为,不过是在给自己的祭祀对象"用质"而已。人祭是最具价值的"质押品"。人类"与天为质"的行为和观念成为质子盛行的思想基础。质子又称"侍子",最初的"侍子"不是侍奉人间帝王,而是侍奉"上帝"。追根究源,侍奉上帝又是从侍奉祖先神灵的观念演变而来。当"通神权"被独占,祭祀对象高度集中和等级化以后,统治者凭借其与最高神之间的"特殊关系",责令臣下和方国遣子入侍。这样,最初入侍于祖先、上帝的"侍子",就顺理成章地变成了入侍人间帝王的侍子、质子。  相似文献   

2.
试论汉代陵寝祭祀及其对宗庙祭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汉是祖先祭祀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 ,陵寝祭祀方式逐渐发展成熟 ,成为与宗庙祭祀并行的又一种祖先祭祀方式。陵寝祭祀与宗庙祭祀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它的兴盛对宗庙祭祀产生重大影响 ,但是 ,它并不能从根本上取代宗庙祭祀在国家祀典中的固有地位  相似文献   

3.
祭祀是中国一项传统的文化活动,祖先祭祀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存的祭祀诗中,祖先崇拜的思想随处可见。后世人们主要通过歌颂祖先功德和神化祖先来表达他们对祖先的崇拜,在宗教上达到祈福禳灾的目的,在政治上起到教化民众的作用。祭祀诗颂扬祖先之德、强调孝的重要性,这都受祖先崇拜的影响。祖先崇拜不仅能维护宗族团结,更重要的是能维持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4.
祖先神灵至今仍然是壮族最主要的崇拜对象。本文在对壮族祖先祭祀的内容、形式、特征进行总结、分类的基础上,阐述了壮族祖先崇拜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庙会亦称"庙市"或"节场",是民间为祭祀祖先或举行宗教仪式而举行的集会活动。一般由古代的宗庙社郊制度演化而来,被称为"真正活着的民俗"。庙会最初以其宗教、祭祀等性质存在,而后在社会不断演化及发展过程中逐渐丰富,加入了经济、娱乐、文化交流等因素,继而成为中国民间一种传承久远、百姓喜闻乐见的综合性集会活动。而在庙会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音乐作为它的主干表现形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河南浚县大伾山庙会为例,对音乐在庙会中的重要角色及其特殊魅力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宗族制度下对于共同祖先的祭祀,就是对于共同族源的认同。明清时期流行的祭祀始迁之祖,使人们的祖籍第一次变得明晰而具体可感了。对祖籍的认同过程,是文化身份的建构过程。宗祠的建立,使宗族成员间的"天赋的联结"获得了一种具体的、形象的符号形式。在宗祠里,"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完成性身份认同得到了回答。同时,宗族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族化活动,又决定了宗族成员"只能成为谁"、"会成为谁"的过程性认同。  相似文献   

7.
祖先神灵至今仍然是壮族最主要的崇拜对象。本文在对壮族祖先祭祀的内容、形式、特征进行总结、分类的基础上,阐述了壮族祖先崇拜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在家庭和祠堂里祭祀祖先是有选择的.祖先因为子孙的成长和增加,面对被新去世的子孙取代、失祀或失去个人性格的危机.因此,祖先可以是善意的、泽惠子孙的,也可以是恶意的、嫉妒子孙的.祖先和子孙之间是合作的、也是竞争的.香港新界粉岭围彭氏宗族通过太平洪朝、清明和太平清醮等周期性的节日,一方面组织地域社会人群、确认宗族成员身份;另一方面调合地域宗族里的祖先和子孙之间的紧张关系,在"祖先"和"孤魂野鬼"之间,小心翼翼地祭祀拥有集体性格的、既亲近又疏远的"先祖",免使其沦为无祀的游魂野鬼,危害生生不息的子孙.  相似文献   

9.
鄂西土家族跳“撒尔嗬”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在鄂西清江流域一带的土家族,流传着一种独特跳丧习俗——跳“撒尔嗬”。它是当地土家族人民用来祭祀祖先、祭奠亡灵的一种丧事庆典。土家族的跳“撒尔嗬”不仅有着源远流长的传承历史和独特的音乐特征.而且具有丧事喜办的性质,因此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0.
《诗经·周颂》多以祭祀、祈福和歌颂祖先功德为主要内容,用于祭祀和朝会宴飨等场合。本文从"尚德"思想入手,试图从诸多方面展现周朝取代殷商后,为了巩固政权,稳定天下,而对"德"的重视。其中周人在天命观念、先祖祭祀、战争意识、个人修身等方面都表现出与尚德理念的紧密联系,本文拟取以上四个方面对其进行阐述,从而探究周人尚"德"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祭祀祖先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民间风俗。江西乐安流坑村是江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聚族而居的封建宗族组织,保存了较为完整的祠堂祭祀习俗和历史文化遗迹。流坑的祠堂祭祖分为季祭、节祭和生辰忌日祭等。这些祭祀活动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敬宗收族的宗法思想以及政权与族权相结合的宗法特征,对巩固家族组织和宗族制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宾职"是殷墟卜辞中的常用语。王指商王,宾指祭祀。职,应读为值,是指依礼制规定而应当举行的祭祀。在此类祭祀活动中,"大戊"占有突出的地位,这是因为"戊"日在商代的宗教观念中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众多的祭祀诗文及相关记载形成了独特的祭祀文化。《诗经》作为一部诗歌总集,内容十分广泛,其中祭祀性质的诗歌以其本身所具有的浓郁的宗教气息和鲜明的思想特征而自成一类。在诸多的祭祀诗文中,祭祖诗以独特的表现手法彰显出独特的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政治目的:一是宣扬孝道,加强家庭、部族成员的凝聚力;二是为加强、巩固统治者统治地位服务。  相似文献   

14.
"花山节"对于苗族来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芦笙舞流传至今,已经成为苗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多数学者认为苗族"花山节"的起源与祭祀文化有关,通常认为是为了祭祀祖先或纪念某位贡献卓著的英雄人物,还有部分学者认为是聚会方便男女求爱而演变成。"花山节"祭祀主要包括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拜,希望祖先能保佑子孙平安,风调雨顺,生产顺畅等。  相似文献   

15.
商代宗教祭祀极其盛行,甲骨上辞很大部分都与此有关.商人崇拜与祭祀的对象主要有三个:(一)上帝;(二)自然神;(三)祖先神.祭祀祖先神主要采用单祭、合祭、特祭和周祭四种形式.商代祭祀包括宗族千室祭祀与方国祭祀两个层次.祭祀祭品分为三类:(一)物牲;(二)人牲;(三)物品.  相似文献   

16.
祭祀词是原始宗教仪式中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帕里—洛德”的“口头程式理论”,对《彝族撒尼“祭祀词”译疏》一书中集录的祭祀词进行分析,梳理出一些程式化内容,以展现祭祀词在建构、传承、流布中固有的程式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论《九歌》祭祀主体为楚人祖先祭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歌》的祭祀主要是对祖先神灵的祭祀。原因有二:《东皇太一》篇描写的就是楚人的祭天之礼,也是楚人的祭祖之礼。其次,《东君》是对日神的祭祀,也是对其祖先的祭祀。从东君以下七神,大多是对山川之神的祭祀,这七神的出场主要是为了助祀祖先神。巫觋通过表演山川神灵的爱情故事,以取悦祖先神,达到降神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神灵都有相关的爱情神话背景。《国殇》不属于山川神灵却也位列其中,是因为古人最重视祭祀与战争,在祭祀祖先的时候也祭祀为国牺牲的将士,以示缅怀。  相似文献   

18.
贵州境内的岩画体现了少数民族祖先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其中表现原始舞蹈的岩画是贵州先民祭祀活动中一种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巫舞,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先民们劳动、繁衍及战争活动等的场面,带有典型的功利实用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精神世界影响最深远的宗教应该是以"祖先崇拜"为核心的家庭宗教,家庭宗教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崇拜的对象是自己的祖先。魏晋时期的祖先崇拜这一宗法性传统宗教在当时发挥了一项极为重要的文化功能,即稳定了华夏文化的基本价值的表现及其政治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20.
【游·览】 如果来到一个地方就像读一本书,而那里的景点,总是那本书中最精彩的一页。从天水市到兰州市再到会宁县,从麦积山石窟到黄河水车博览园再到牛门洞,我们用了整整三天的时间从容品读。麦积山,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精美的佛像历经沧桑,虽不免断肢残臂,却掩盖不住他们的栩栩如生;伏羲庙.天水人民祭祀他们的祖先——也是华夏子孙的祖先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