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美化未来的乌托邦文学相反 ,反面乌托邦文学所描述的未来是把现实社会的黑暗面夸大到最坏程度 ,以讽刺社会现实。奥威尔的《1984年》是反面乌托邦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揭露和批判了个人独裁 ,并警告人们提防其危险性。研究它 ,对于我们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和警醒作用。  相似文献   

2.
与美化未来的乌托邦文学相反,反面乌托邦文学所描述的未来是把现实社会的黑暗面夸大到最坏程度,以讽刺社会现实。奥威尔的《1984年》是反面乌托邦文学的经典之作,小说揭露和批判了个人独裁,并警告人们提防其危险性。研究它,对于我们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和警醒作用。  相似文献   

3.
走向卡尔维诺——论王小波对卡尔维诺的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培浩 《文教资料》2008,(13):17-20
自由想象、追求小说叙事无限性是促使王小波走向卡尔维诺的重要因素,而这同样是卡尔维诺艺术经验中的重要环节.王小波和卡尔维诺同样抱持着自足文学观,他们视小说为一种智力活动的领域.他们的小说同样重视自由想象、叙事无限性,这同时也是他们小说如何从二十世纪文学危机中突围的回答.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王小波的小说《白银时代》被认为受到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影响,人们把其和《1984》一并归入反乌托邦文学的范畴。事实上,通过比较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个误会,在对乌托邦文学的悖反上,两者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蔡晖 《考试周刊》2010,(7):32-34
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素来被外界认为是反乌托邦文学、反极权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对于这部作品里的政治寓意.已经有很多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批评。本文力图从“人性”的角度,对《一九八四》中所表现出的作者对于个人自由和基本权利的观点进行阐述.揭示奥威尔作品带给读者的人性震撼力。  相似文献   

6.
王小波在提及自己的文学师承时,盛赞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声称自己对小说的看法就是被《情人》固定下来的。《情人》充满诗意的语言、流动的韵律、精致的结构、适度的篇幅以及对小说创作完美化的追求.对王小波的小说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祁坤 《新疆教育》2013,(12):9-9
诗意叙事是王小波小说叙事的一贯追求;但对他来说,诗意不仅仅是一个叙事策略,更是作者艺术活动中严肃的美学追求。王小波小说对纯粹客观景物的印象化描写,对男女情爱的零度叙述,对发生在非正常时期和虚拟领域里的死亡场面的夸张书写,以及对机械发明想象的迷恋,共同构成了王小波小说场景叙事的诗意色彩。  相似文献   

8.
英国现代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代表作《一九八四》被公认为是一部"反乌托邦"小说,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然而细观其文中女性人物的艺术形象却不免苍白和单薄,因为奥威尔强加给了她们传统家庭妇女的身份特征。试图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和精神分析女性主义两个方面来阐述《一九八四》中体现出来的"性别等级"和女性的"他者"地位。  相似文献   

9.
《缅甸岁月》是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的第一部小说,是他基于自己在印度殖民地的生活见闻和感想而作。作者通过主人公弗洛里的经历刻画出殖民主义环境下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奥威尔的创作始终关注着人的生存和自由,这一点与人道主义的内涵相契合。弗洛里在文化夹缝中挣扎,最终选择了逃离来追求精神自由。本文试图以人道主义为理论基础,着重探讨小说中主人公弗洛里的精神逃离。  相似文献   

10.
在王小波的《青铜时代》小说三部曲里,都出现了"城"或与"城"近似的意象。而在王小波的创造性写作中,"城"的意象已经不再仅仅单纯作为人物活动的地点,而是具有更深层次的象征和隐喻的意味,寄寓了王小波作为小说作者的艺术理想。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万寿寺》中"城"的意象,解答以下三个问题:"城"在小说文本层面内的隐喻、"城"意象的现实指涉,以及"城"的意象与王小波的艺术理想之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李明刚 《文教资料》2012,(33):99-101
王小波是90年代颇具争议的一个人物,他讨厌生活的设置和安排,喜欢自由,追求乐趣。他承认自己是个自由派,他的文字里也充满了自由主义思想。本文尝试用叙事学的知识,对其小说《万寿寺》的叙述线索、叙述层次、元小说特征以及狂欢化语言进行分析,来探讨作者是如何在小说中表达其自由思想的。  相似文献   

12.
对于王小波的小说《万寿寺》的解读,历来的研究者们多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角度,或探索其复杂的叙事艺术,或探索其虐恋—权利游戏,或探索其狂欢化诗学,而少有论者专章探讨《万寿寺》与唯美主义的关系。笔者即试从唯美主义的角度解析小说《万寿寺》,以期揭示出王小波在文本中流露出的唯美倾向。  相似文献   

13.
阅读王小波的作品,会引起人们的思索。自由之生活、自由之思想、自由之文学是本篇对王小波的概括。自由之生活,王小波放弃优厚待遇显赫的名声而做一名自由撰稿人,足以证明他的"特立独行";自由之思想,王小波在他的作品里营造了"三有"自由思想体系;自由之文学,王小波作文的自由,即他的作品中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如反讽、夸张、黑色幽默、逻辑悖论等文学技巧,显示了其独特的语言,形成王小波的风格。王小波是自由的,自由的选择生活,选择写小说这条路;但自由的同时又为自由付出了代价。这便是自由的悲剧。  相似文献   

14.
《动物农场》中动物们推翻了人类统治的农场,建立了以动物为统治者的"乌托邦式"新农场,新农场的构想与建成的主要动力是动物们的自由意识被激发并被利用。尔后,乌托邦式的新农场嬗变为恶托邦,主要动力是统治阶层对自由的极度无限制追求。通过对农场革命前后动物们对自由的认识变化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小说中新的政权形式的构建与嬗变的主要动力均来自于他们对自由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以来,相继出现了以《我们》、《美丽新世界》以及《1984》为代表作的"反乌托邦三部曲"。在这些作品当中人们走向了另一个反面,体现了人类被科技所异化,人性被囚困于自我枷锁中无法挣脱。一部作品往往受身处的大时代所影响,20世纪也是后现代思潮蓬勃发展时期,《1984》以其先锋性、否定性和颠覆性显现着后现代主义特征。本文将通过颠覆传统语言、小说的政治化以及反英雄视角等方面深入解读《1984》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借此探讨乔治.奥威尔对人类生命的关注,以及小说对未来政治环境和社会主义发展的预见性。  相似文献   

16.
王小波的小说是一种超越传统模式的现代先锋叙事文本,它以鲜明的现代艺术形式表达了强烈的后现代意识,是一种建立在现代叙事(元小说叙事、新历史叙事、反乌托邦叙事)基础上的,以超越羞耻心文化姿态对传统禁区进行现代解构并充满智慧游戏和理性思辩的智性文学.  相似文献   

17.
《红拂夜奔》是王小波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部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元小说。作品中,作者大胆而彻底解构了中国传统历史故事规则,重构了一个平等自由的新规则。  相似文献   

18.
扎米亚金的《我们》被看作反乌托邦小说的开篇之作,乔治奥威尔对其作出了很高的评价,并坦言《1984》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其的影响。而作为典型具有中国特色的反乌托邦小说——《白银时代》又是在《1984》的影响下写成的,所以三部小说在一定程度上所具有的传承性是不可否认的。本论文将从情节和叙述语言两大部分入手,探讨三部小说之间的反乌托邦文学的共性。同时研究在中国特殊时代背景下,《白银时代》作为经典反乌托邦小说对前两者的超越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二十世纪上半期英国最有思想和个性的作家,奥威尔一向被认为是"反极权"与"反乌托邦"的斗士,这在他最重要的两部小说《动物农场》与《一九八四》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然而奥威尔更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他怀着无比沉重和悲悯的情怀直面社会的苦难和极权的压迫,以极大的勇气用身体力行的方式体验着下层民众的贫困与失落,对人类的困境表现出深深的忧虑与同情,充分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尊严,难怪英国20世纪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评论家V.S普  相似文献   

20.
王小波有一部分小说设定的时间是在未来社会,这些故事可以看作是“反面乌托邦”式的寓言。小说塑造了一群挣扎于模式化环境权力之中、且已经被扭曲与被规训的知识分子形象。小说通过对受困于权力主体的生存状态的展示表达了对此种人生境遇摆脱的渴望,由此也传达出了王小波对真正知识分子精神的呼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