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005年一本名叫《聊吧》的杂志逐渐被广大读者熟知,并且发行量节节上升,该杂志何以一鸣惊人,编辑部特邀请从事杂志出版多年的老编辑介绍其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2.
3.
计划生育方面的稿子难写,尤其是正面宣传计划生育的稿子更难写。但是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又必须经常报道。怎样把新闻写得有深度、有趣味,使读者愿读,这对记者来说是一种挑战。新华社播发的《义堂村19名妇女不要二胎娃》和《与川姑聊生娃》(见1989年12月4日、7日新华社新闻稿),可谓计划生育报道的成功尝试。这两篇稿子都是从正面反映农民生育观念的变化的,前者是通过新闻事例来说明这一变化,而后者是通过闲聊式采访搜集素材,反映同一主题。“义堂村有90个独女户可以生育二胎,但生育指标下去没几天,竟有19名妇女找到这里,退回了二胎生育指标。”在90户中,19户只是一小部分,  相似文献   

4.
李莉 《记者摇篮》2010,(3):22-23
海阔天空,在“聊”中挖掘新闻 凭借经验,在“聊”中策划新闻 出谋划策,在“聊”中预见新闻  相似文献   

5.
王远 《记者摇篮》2006,(6):16-16
很多人在给记者定义时,除了课本上的解释外,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标准就是“杂家”。但是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在媒体竞争激烈的今天,我觉得“杂家”已经无法满足报纸和读者的需求。而如何成为一个“专家”,如何变成一条战线信息的权威发布者,应是记者之本。我的新闻龄只有6年,但有一半的时间却是在与教育新闻打交道,“专家”记者在这一战线的报道中尤为重要。作为行家挖出线索教育新闻的内容涉猎很广,仅仅是一个高招的政策每年都会有新的变化,这就要求记者必须了解甚至熟悉其中的变化,采写出的新闻才不会出现纰漏。我觉得要想成为战线上的…  相似文献   

6.
刘念  李华英 《新闻前哨》2013,(10):67-68
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了相当的改善.旅游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旅游业因此高速发展和扩张.随之而生的是旅游杂志的兴起和迅速发展。然而,旅游刊物虽然不断增多,但旅游杂志同质化的情况也十分严重,多数杂志的经营和发行并不乐观。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当前旅游杂志竞争中出现的问题着手.简要分析.浅淡如何避免同质化并办出特色旅游杂志。  相似文献   

7.
涂俊明 《青年记者》2007,(19):58-58
8月16日《人民日报》有条新闻说,《读者》杂志为了给老年读者提供便利,即将推出"大字号"的《读者》杂志。读罢短新闻,再翻开案头的《读者》杂志,感到有些心里话要对新闻传媒出版界的朋友们说。  相似文献   

8.
办出个性办出特色──关于办好教育综合性刊物的几点认识和设想《安徽教育》编辑部徐世增省级教委机关刊物是综合性杂志,覆盖着的读者群有两个系列:领导、教师;两个层次:中学、小学;就学科而言,有语文、数学、外语、政治、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体育等等,...  相似文献   

9.
随着退休到来,老人不再属于单位;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老人也不再属于孩子;到哪里去寻找社会归属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办出期刊特色 提高期刊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师》杂志连续三年被山西省新闻出版局评为省一级刊物;《人民日报》理论版曾发表文章,称《经济师》杂志“围绕我国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与探索,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深受读者的欢迎”;《新闻出版报》也曾...  相似文献   

11.
这正是中国女性杂志市场的现状:半垄断,非成熟和不完全市场。“低端入市”和“阻击竞争对手”的手法在女性消费杂志这个产业也被频繁使用。而已经变化了的市场,使得以前的经验不再适用。我们必须及时关注这一变化,调整战略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栾新传  林贵夫 《青年记者》2001,(2):22-22,25
通讯员,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常常吃“闭门羹”,原因很多,或是人家对你不熟,羞于开口;或是人家无准备,不知从何处谈起;或是人家怕稿子见报,引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凡此种种,都给采访带来了许多障碍,实践告诉我们,要扫除这些障碍,聊天是一剂灵丹妙药。  相似文献   

13.
发挥优势主攻难点办出特色本刊邀请部分地市报总编辑座谈本刊编辑部特邀河北省部分地市报总编辑、副总编辑,于1月11日在廊坊市就新形势下如何办好地市报和《新闻战线》杂志,进行了座谈。座谈会上,总编们对近年来地市报好的发展势头,作了简要回顾,大家对进一步办好...  相似文献   

14.
俳,戏也。俳优,古代杂戏,旧时泛指演戏的人,含轻视意,现早已摈弃不用。不过清末民初的旧派文人还常常使用它,创刊于民国三年(1914年)9月的《俳优杂志》即是一例。该杂志由上海文汇图书局出版,编辑兼发行者冯叔鸾。仅出一期,即戛然而止。开本18.5×13cm,只有薄薄的80余页,封面  相似文献   

15.
一聊到底     
吴征是个喜欢在网络上寻求刺激的人,他觉得生活乏味而无聊,所以每天有十几个钟头都是在网上度过。他一直在寻找一种感觉:让隐藏于内心的躁动完全释放出来的感觉,一成不变的生活使他想要发泄,痛痛快快、彻彻底底地释放出来。吴征正值旺年,现在除去必要的上班、吃饭、睡觉,他把自己的全部时间都交给了聊天室,那里是他不折不扣的春天。他现在的生活很有规律,特别是网上的生活。基本上是划分为整齐的四个阶段:早上一上班,在查收邮件的空档,他手痒痒得还不忘去聊天室里露一脸;中午光明正大的午休时间,那恨不得饭都不吃,叭上一口,就在那块  相似文献   

16.
无聊之聊     
我特别讨厌旁听男人聊天,因为基本上他们一开口我就知道接下来要说什么了。久违的老友忽然邀约一同晚餐,长长的一声哀叹“哎!”我就知道,准有好事。果然,他升职加薪了。之后便会有长篇大论为那句“哎”做诠释:公司同等级别的职位最高可拿到多少,加的这点钱还不够每月出国公干的国际长途费,虽然听起来升职值得庆贺,可是也意味着未来可供发展的空间更小了……面对着一桌久未升职晋级、薪水原地踏步、护照长期空白的老友,这个男人的哀怨真是让大家心中愤愤。  相似文献   

17.
票友聊记     
小时候,电视上一放古装戏曲,调皮捣蛋的我便安坐不动了,入神看着.其实听不大懂,但大约能看明白,凭借想象.那时喜欢看戏,不过是自己渴望做古代人,很羡慕他们长袍大袖,行动起来衣服飘然如飞,我幻想中神仙的样子.  相似文献   

18.
聊侃档案     
在久远漫长的原始社会,古猿人群狩猎有了富裕,为了加强对储藏事物的记忆,用石块或树枝留下标记,在石壁上击打印记,随着人类的进化和社会活动的需求,又在龟壳和兽骨上刻下形象划痕,这些都是人类最早的档案雏形.为了记录语言和传达语言的需要,又用不同的形象划痕代表不同的物品和用意,配之以不同的发音,随之演变成了最早的甲骨文字.可以说,有了人类便有了档案,有了档案才有了文字.……  相似文献   

19.
南化文 《今传媒》2003,(6):23-25
时下出版的女性杂志,品位高的似乎不是很多。最近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全国妇联主管的《中国妇女》,感到这本杂志就比较纯净,很有看头,不仅没有有些女性杂志那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轻浮的脂粉气味,字里行间还渗透着一种阳刚之美,犹如绽放在百花园里的一枝红杏,卓而不群,独领风骚。可以肯定地说,像这样旨趣高雅、清新亮丽的女性期刊,不仅会受到女同胞的青睐,男同胞拿到手里也会乐意看下去,并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20.
勤奋出精品     
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有敬业精神。对新闻工作的敬业精神,主要体现在精品意识。要多出精品,是本人任职期间的不懈追求。 要多出精品,就是要不出次品,更不出导向错误的废品。为了多出精品,少出次品,我十分重视政治学习和业务进修。对《新华文摘》、《瞭望》等杂志几乎每期必看,尤其对中央文件更注意认真学习,吃透精神。1993年,报考杭州大学新闻学院专升本学习,此时我已45岁,是考生中年纪最大的。有人劝我别去:“这么大年纪了,还弄啥花头呢?”但我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