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供应链上存在两个上游厂商和无数个下游厂商的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假设,分析了上游一家厂商独立进行研发活动,以及与下游部分厂商构建纵向RJV的两种创新形式.进而研究纵向溢出效应对企业研发活动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纵向溢出效应并不像想象中那样会给下游企业带来明显益处,构建纵向RJV后的纵向溢出效应临界值大于上游企业独立研发时的溢出效应临界值,纵向溢出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加入纵向RJV的下游厂商利益.为保证社会福利最大化,政府应鼓励企业构建纵向RJV,并根据纵向溢出效应水平对进行研发活动的企业进行补贴.  相似文献   

2.
基于纵向溢出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R&D合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AJ模型为基础,建立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在R&D具有纵向溢出效应时的博弈模型,采用逆向归纳法求出了模型均衡解,并提出上、下游企业在产量和R&D完全合作时的一种利润分配机制.研究表明,产量或R&D合作以及溢出效应均有利于增加最终产品供给、供应链上、下游企业R&D投入和利润、消费者剩余以及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如何提高集群企业的研发投入和创新绩效,建立龙头带动型集群中领导企业和追随企业的两阶段博弈模型.重点探讨研发模式、技术溢出和研发难度对产业集群中企业的研发投入、利润以及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研发竞争、低技术溢出和低研发难度有助于提高集群整体研发投入水平;而研发协调、高技术溢出、低研发难度有助于提高集群总利润和社会福利.(2)领导企业研发投入对追随企业研发投入、产量和利润的影响与技术溢出有关,而追随企业研发投入对领导企业研发投入、产量和利润产生负向影响.(3)领导企业倾向于研发协调和低技术溢出,追随企业倾向于研发竞争和高技术溢出,因此需要通过政府等外界部门干预才有可能实现集群总利润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孙晓华  郑辉 《科研管理》2012,33(9):47-53
本文以AJ模型为基础,构建了纳入水平和垂直技术溢出的三阶段古诺竞争博弈模型,根据逆向归纳法求得的均衡解考察了不同合作研发模式下技术溢出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和社会福利效应。结果表明:除了在不合作的情况下,企业研发投资总是随着垂直溢出的上升而增加;在混合与水平合作情况下,水平溢出有利于企业研发投资和社会福利的提高,垂直溢出的社会福利效应并不确定;在不合作与垂直合作情况下,水平溢出对研发投资和社会福利的影响不确定,而垂直溢出对社会福利具有正效应。  相似文献   

5.
将垂直溢出纳入到产业链纵向研发合作中,讨论了由M个上游企业、1个中游企业和N个下游企业构成的三级产业链中,中游企业采取独立研发策略或费用分摊策略时,垂直溢出对研发合作产出的影响,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中游企业采取独立研发或费用分摊策略,垂直溢出都会促进中游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研发产出,提高三级产业链的总利润和总产量,降低终端市场产品价格;相比于独立研发策略,在费用分摊策略下,中游企业研发投入规模更大、研发产出效果更好,产业链总产量更大,下游企业终端市场产品价格更低。但只有垂直溢出超过特定临界值时,采取费用分摊策略时,产业链总利润才会高于独立研发策略,此时选择纵向研发合作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6.
孙晓华  郑辉 《科研管理》2012,33(2):79-87
通过产业间R&D溢出效应测算方法的比较,选择投入产出法对产业研发活动的总受益者效应、总贡献者效应和产业间溢出效应加以度量,利用2002年、2005年、2007年的投入产出系数和R&D经费支出统计数据测算了我国制造业间的R&D溢出效应,并对测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从横向对比看,轻纺制造业和资源加工业的产业间受益者效应较为明显,机械电子业对其他产业贡献较大;在时序特征上,各制造业间的溢出效应在不断发生变化,但具有一定稳定性。上述结论有望为政府优化科研经费投向,动态调整科研经费投入结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构建了基于投资溢出的供应链纵向合作研发博弈模型,研究了供应链研发联盟成员在平均分配和比例分配方式下的研发投资策略,分析了利益分配方式和投资溢出对成员投资策略的影响,找出了不同外部场环境下的最优利益分配方式,以此降低联盟成员道德风险,提高其研发投入.研究表明,市场收益较高时,供应链应采用平均分配这种简单易行的分配方式,以促进合作研发成功;联盟成员间应加强信息沟通,增强投资溢出,激励合作伙伴增加研发投入,提高合作研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在纵向控制框架内研究兼并对上游企业R&D活动数量的影响.与纯粹分散化决策相比,横向兼并减少R&D数量和最终产品供给,纵向兼并、全面一体化则增加R&D数量和最终产品供给,但都比社会福利最大化时的数量小.政府应当鼓励纵向兼并和全面一体化,避免横向兼并.  相似文献   

9.
考虑R&D溢出、企业谈判能力的影响,将企业独立研发、合作研发和技术引进统一到一个两阶段R&D/产品模型下进行考察,分析企业选择不同技术获取方式的条件及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技术溢出水平较低时,具有一定谈判能力的企业存在技术引进动机;当技术溢出水平较高时,企业会选择合作研发进行创新,与谈判能力无关.当企业选择技术引进时,产量提成模式下的社会福利水平高于固定费用模式,但低于独立研发时的社会福利水平,并且与企业谈判能力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致使企业的RD投入低于期望的最优水平,政府应对其进行补贴,但是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态势存在明显差异,政府应制定差别化的最优补贴率,并引导企业在RD竞争或RD合作中作出正确的选择。主要采用博弈论的方法,以企业数量的多少来衡量市场结构的差异,着重考察4种不同市场结构下政府的最优补贴率及其对企业研发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政府的最优补贴率为1,不管企业之间的研发方式如何(RD竞争或RD合作),都不会对最终的研发投入水平产生任何影响;而在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下,政府的最优补贴率为0.33,由于市场上仅有1家企业,因此不存在RD竞争或RD合作的选择问题。(2)在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下,政府的最优补贴率应随企业数量的增加、溢出效应的增大而增大,即竞争越激烈、溢出效应越高,政府越应提高补贴率;而企业之间的研发方式选择主要与溢出效应有关,若溢出效应小于0.5,则企业应选择RD竞争;若溢出效应大于0.5,则企业应进行RD合作;若溢出效应等于0.5,则两种研发方式不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