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谈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儒家文化的本源及基本思想.作为中国古典思想文化的结晶,儒家文化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具有普遍的价值,它不仅仅在古代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我国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及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儒家文化教育思想也为整个历史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儒学文化重新被人们重视起来,并被推崇成为提升人们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教育力量。儒家文化所倡导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对正确引导人们理解传统文化,提升自身修养,加快现代教育制度改革有着重要意义。论文主要从传统儒家文化教育对现代化教育的意义方面进行分析,突出儒家文化的重要性和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3.
儒家文化的仁爱、正义、和谐、诚信等核心思想对企业行为和价值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文章选取2011—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研究儒家文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基于地理距离模型对中国儒家文化进行量化测度,采用实证分析法,检验了儒家文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儒家文化能显著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儒家文化通过提升企业人力资本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儒家文化通过降低企业的代理问题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4.
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中国发展几千年,儒家文化精神对于高校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高职院校应引导学生汲取儒家文化精神,不断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5.
儒家文化的精华,对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与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对此,学术界已有不少探讨。然而,人们在阐述儒家文化对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时,常常只是从二者的一致性或同构处来立论,证明二者的相通、相契和相善。实际上,儒家文化对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不仅表现在二者的同构契合方面,而且也突出地表现在二者的一些不一致的方面,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达成一种异质互补,来完善和优化市场经济以至整个社会生活的运行。因此,深入地研究儒家文化与市场经济这种互补关系的性质、根据、表现及其实现机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  相似文献   

6.
儒家文化起源于中国,而早期的篮球文化起源于美国,篮球运动在中国发展的过程同时也可以看出是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因此本文将从儒家文化的思想渊源出发,重新认识中国篮球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儒家文化在未来21世纪大学生的价值教育中将仍然有着普遍的意义。面对21世纪的发展要求,儒家文化价值系统中自强不息的乐观进取精神、强调人伦秩序的道德价值观、仁爱思想以及“天人合一”的自然价值观等对于21世纪大学生的价值教育具有十分广泛而积极的作用。在将传统的儒家文化进行现代化转化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民族性与国际性的关系、主体性与时代性的关系,使儒家文化在新世纪中焕发新的活力,产生符合时代精神的东方文明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儒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包含着丰富深刻的哲学伦理观念。笔者立足于图书馆的服务工作这一角度,从儒家的人本思想、利义之道、贵和思想以及其自强不息的精神等四个方面着手,着重阐述了儒家文化在图书馆的服务理念、管理取向、团队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上的渗透与体现。强调在当今图书馆管理工作中,接受并遵循儒家文化的精髓,是图书馆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指导。  相似文献   

9.
儒家文化中包涵着深刻的管理思想,深入的研究儒家的管理思想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儒家的管理思想已经在儒家文化圈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要研究儒家文化中的管理理念为我国的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中国古代科技的儒学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 ,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不仅科学家的价值观念、人格素质、知识学问要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 ,而且 ,他们从事科学研究的动机、基础知识、研究方法也与儒家文化密切相关 ,甚至整个古代科技的特征也明显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 ,中国古代的科技是儒学化的科技。  相似文献   

11.
论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有人类以来,自然不再是纯粹的自然——凡是在人迹所至之处,自然均或多或少地打上了人的印记,这样自然就成为“历史的自然”,成为“人的无机的身体”和生存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与自然伦理关系的传统和谐状况遭到严峻的挑战,环境伦理问题、资源伦理问题日益凸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必须在人与自然关系的一定的伦理理念与伦理规范的统摄下,以恰当的方式开发和利用自然,同时又能适应自然、欣赏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进而促进人-自然(环境)-社会系统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性包括两个方面: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沈从文认为人性的美好状态应该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和谐统一。《边城》是沈从文表现理想人性的经典性作品。《边城》中的人性美体现在:人的生命的自然健康;人的品格的纯美高尚;人与人关系的和谐融洽。《边城》中的人性美具有传统文化(儒道)的内涵。作品中的人性美不仅在当时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同时对于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的今天依然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它所提供的理想人性范式是我们对人类未来永恒的憧憬。  相似文献   

13.
儒家伦理思想作为一种文化在中国流行2500多年,它的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已将其精神特性融入了民族性格之中,并于无形之中发展着民族的和世界的作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现代文明的普遍标志与儒家伦理思想有众多契合点,挖掘儒家伦理思想的这种伦理资源,并把它转化为具有全球意义的伦理文化价值亦成为时代重要课题。具体来说,儒家主导的中国传统伦理之于普世意义的伦理资源价值至少可以从人的完满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个体与社群,和平与公正等层面来讨论。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和谐的基本观点对现阶段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类对自然环境作用的认识有一个发展过程,从环境决定论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无疑是人类认识的巨大飞跃。人类要转变思维模式,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环境与资源、社会持续、稳定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与自然的“自然关系”和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是发展哲学的两大中心主题。人同自然的关系不过是自然同自身的关系,人理应与自然达成和谐一致,超越人对自然认识与被认识、改造与被改造、征服与被征服的两歧逻辑;同时,自然又是人本学的自然,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又是人与自然的“自然关系”的特定反映。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视为一个有机统一整体,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两大关系相互指称、密切相联,没有自然人无以立足,没有社会人无以显现其本质,人类社会史与自然史本质上是一个统一过程,没有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合理解决就不可能有人与自然关系的合理解决。  相似文献   

17.
儒、道和佛分别形成的自然生态观,恰好构成一种相异而互补的格局:就有机世界整体的具体关联方式而言,儒家依靠伦理学上的“亲亲仁民而爱物”,道家立足于宇宙论角度的“道通为一”,佛教则基于宗教学上的“缘起”理论和佛性观。就“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位置而言,人的地位在儒家思想中最高,相比于其他物种“最为天下贵”,在道家思想中则与其他物种完全平等,不具有任何优越性,在佛教思想中最为低下,人的肉身已不具现实价值。就具体的生态实践而言,儒家从“贵人贱物”的角度出发,主张有节制的利用自然,道家立足于“道法自然”的宗旨,要求完全无为的纯任自然,佛教则出于对彼岸世界的向往和对“业报轮回”的敬畏,主张积极的保护自然。  相似文献   

18.
儒学文献是华夏文明初始阶段的文化丰碑,其中蕴涵着对现代人有深刻启示意义的自然观和生态忧患意识。儒家主张人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儒学文献中有关渔猎与森林砍伐的政令体现了先民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儒家将有节制地利用自然资源视为治国安邦之方略,把珍爱自然天物作为道德教育之内容。这是原始儒学馈赠给现代人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观已深入人心,这是人类对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矛盾进行深刻思考的结果。这个观点的提出,表明了人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为了人类的永续生存和发展,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树立新的价值观,将当代人的利益与后代人的利益相统一,发达国家的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进步相协调。  相似文献   

20.
强调人、社会与自然和谐、协调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思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质是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