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和发展的核心力量。爱国主义教育是塑造爱国精神的主要渠道。爱国主义教育应从幼儿期开始形成长效机制,厚植未来一代的爱国情怀。由于幼儿心理发展的特殊性,幼儿期的爱国主义教育适宜以爱国启蒙的形式进行,形成系统化的课程,为保证教育效果,需要界定幼儿园爱国启蒙课程的内涵与属性,预估该类课程功能价值,从课程目标建构、课程内容选择、执行策略等方面进行课程整体建构,使得一线幼儿教育工作者有章可循。  相似文献   

2.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爱国诗人。他的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源头,打动了历代文人士子。这种“与日月争辉可也”的爱国精神的形成既受中原文化的熏陶,又受到楚国特定区域与屈原王族血缘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里程牌,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节点。本文主要论述五四青年学生怀着爱国情愫,立于运动的前沿,它继承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张扬了反帝反封的彻底爱国精神,敏锐地迎接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航向,中国革命走向新的光明。  相似文献   

4.
入选初中语言教材的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淀,是进行美育教育的极好教材。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文学方面的探讨和研究的同时,有机渗透美育教育,一方面能够使学生认识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了解我国历史、科学、文化、教育的成就,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激发他们的报国之志;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加深认识我国古代人民的爱国精神的光荣传统,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责任感,激发他们的壮国之举。  相似文献   

5.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对自己祖国、民族、文化、语言以及民族传统的热爱。学校应该把爱国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尤其是对初中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是身心各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这在这一时期对其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笔者认为培养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与爱国精神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古老文明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识。例如在苏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改革开放的新时  相似文献   

6.
爱国主义教育要着重培养四个意识太原工业大学杜爱森,冀伦文爱国主义具有爱国情感和爱国精神两个层面。情感是精神的基础,精神的产生来源于情感,爱国精神是爱国情感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内化于心的结果,也是化作报国之行的动力。同样一部教材对于不同的对象来说教育的层次...  相似文献   

7.
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国古代作家中,有许多是爱国的志士仁人,他们留下了大量的爱国诗文,这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中学语文课本选编了不少这方面的内容,这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好教材。但由于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爱国主义有其不同的历史内容,再加上历史的复杂性,爱国主义的评价历来是一个既无法回避、又很难一致的话题,一些在“左”的年代里产生的、似是而非的甚至互相矛盾的观念,至今  相似文献   

8.
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现存诗近万首,其中有一百多首是写给子孙的。他寓教于诗,谆谆教育子孙要爱国,要努力学习和注意品德修养,洋溢着爱国激情和对子孙的殷切期望,堪古代教育诗的大家。研究他的教育诗,对教育和激励青少年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对学习  相似文献   

9.
爱国主义教育在我国源远流长。本文初步探讨了我国古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热爱祖国的爱国情感教育;爱国主义民族气节教育;孝亲敬祖的爱国民风教育;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经史诗文教育。总结了我国古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经验:以学校为主要阵地,以诗文经史为主要内容;富于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的家庭教育;古代爱国主义教育重视教育氛围的营造,众多爱国主义教育家本身就是著名的爱国者。  相似文献   

10.
历史教材,从不同角度选编了许多伟大的爱国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的事迹,他们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是他们的道德情操、人格品质、爱国精神,更令后人崇敬,值得继承和学习。我们要充分利用三尺讲台,将历史教学  相似文献   

11.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深厚思想传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分为理性爱国主义与非理性爱国主义,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实现理性爱国的途径主要体现在:第一,审时度势,正确判断最主要国家利益是理性爱国的落脚点;第二,选择合理合法的途径表达爱国呼声是理性爱国的重要方式;第三,通过隐性教育方式将理性爱国内化为青年学生的内在自觉。  相似文献   

12.
屈原向来以爱国诗人著称,他的爱国精神也被一代代传承,中唐诗人李贺的诗歌也流露出明显的爱国思想。屈原和李贺都是当时君主的同姓宗族,他们都具有强烈的宗国情结。此外,他们的爱国精神还表现在乡土之恋、渴望为国效力以及对英雄的歌颂等方面。由于所处的时代以及人生遭遇的不同,李贺和屈原的爱国精神是有区别的,其中既有程度上的不同,也有范围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在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重要内容。笔者发现,有的教师对我国历史上的传统爱国思想与近代爱国主义这两个不同性质的思想范畴讲得不够清楚,授课效果不佳。其实,由传统爱国思想到近代爱国主义的转变,所反映的正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历程,很值得向学生作深刻的阐发。一爱国思想,在中国古代,特别是在那些抵御外侮、反抗侵略的年代,作为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光辉闪耀,千百年来成为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世代流传。西汉名将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言,苏武牧羊的故事;北宋岳母替岳飞背刺“精忠报国”四字的传说;南宋丞相文天祥“人生自…  相似文献   

14.
一、在文言文教学中奠基精神的家园中国古代诗文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它汇集着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文化,弘扬着中华民族传统的意志品质。如《鱼我所欲也》阐释了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廉颇蔺相如列传》讴歌了以国家为先的爱国精神,  相似文献   

15.
赵立波 《考试周刊》2014,(30):148-149
爱国主义教育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化学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通过介绍古代和近现代化学发明与创造、科学家的爱国实例、地方特有资源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6.
“五四”运动虽然已经过去80年了,世界形势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五四”时期的爱国精神,反封建精神及理性主义精神在今天仍然闪烁光芒。继承“五四”爱国传统,弘扬“五四”精神,召唤民主与科学,是建设四化、振兴中华的伟业,是中华民族跨入21世纪的时代需求。  相似文献   

17.
研究魏源爱国思想的文章不少,但探讨其爱国精神特征的专文似无.笔者认为,魏源的爱国思想、爱国主张、爱国活动所体现出来的爱国精神是极其强烈的,并且还具有凸显的时代性、进取性和求实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民族精神的民族。民族精神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凝聚力和自生力作用:“摩德载物”的凝聚精神促使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爱国报国的爱国精神谱写了全民族团结御侮的爱国壮歌;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使解放区军民渡过了抗战困难时期。抗日战争炮火的洗礼使中华民族精神得到进一步的熔炼和升华。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9.
一、美德教育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继承、吸收、创新中国的高尚道德操;继承舍生取义、坚贞不渝的民气节;继承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益、前仆后继的爱国精神;继承劳、节俭、诚实、正直等优秀品质;时要不断创新,积极倡导和大力育民族的创新精神及创新意识,样才能形成创新的机制和社会境。通过继承发扬这些优良传统,养和激励学生的爱国情感。有了种情感,自然就会自觉地把它转为自身行动,即将爱国之情、报国志转化为建国之才、效国之行。继这些优秀道德遗产,有助于培养生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高尚情操有助于培养学…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师教育大会提出教师要在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大功夫。爱国主义情怀是一种德育心理活动,其形成要经历认知—情感—意志—行动这样一个心理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须从“爱国认知、爱国情感、爱国意志、爱国行动”四方面下功夫。具体来说,让学生了解爱国主义的历史,扩充爱国知识体系,夯实爱国理论基础;提高大学生的爱国道德情感,尤其是伦理爱国情感;锤炼大学生爱国意志品质,战胜困难和抵制歪风邪气,保持爱国精神的纯洁性;带领大学生亲身历练实践,将爱国之情融入报国行动。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只有坚持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才能有效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