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大自然文学在俄罗斯是文学的一个支脉,对于儿童文学来说则是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离开“人与人”的主流文学,创作以“人与自然”为范畴的大自然文学,是苏联一些作家为摆脱政治意识形态是非的“以退为进”的不得已办法。大自然文学从文体上可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是实录性、知识性、科普性的作品;第二大类是大自然氛围浓郁的小说作品;第三大类是传递人类“绿色思想”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摄影文学是由现代科技催生的新型艺术样式,其魅力在于审美复合上的多重性,从语言、文本到文化建构,从审美样态到审美运作,从审美消费到审美创造,共同构筑着摄影文学审美的大厦,共同构织出摄影文学审美多重复合的特质。  相似文献   

3.
儿童文学整体上要发展,其各个具体的门类也需要相对均衡地前进。本文通过对“热闹型”作品的争议引出儿童文学多样性的问题。文章阐释了儿童文学多样性的成因。具体到中国儿童文学的实际,作者以幻想文学和图画书为例,谈了自己对这两类作品的看法,并指出西方幻想文学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在作品中建构一个独立自足的幻想世界。  相似文献   

4.
文学地理学学科建构的逻辑基点在于学科定位,由一般的文学地理现象研究到文学地理学学科意识的自觉再到明确的学科定位,对于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建构具有奠基性和导向性意义.在从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定位走向学科建构的过程中,需要同时在理论、方法与体系建构三大核心环节同步推进,系统整合.根据文学地理学学科建构的要求,今后应重点在文学地理学理论、断代文学地理、区域文学地理、城市文学地理、文人群体活动空间以及文学地理研究队伍建设等方面不断寻求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柳州师专学报》2022,(1):24-31
广西女作家杨映川始终坚守文学桂地的地域性与民族性书写,其作品中的地理属性和地域特色十分鲜明。在杨映川的儿童文学作品中,作者将故事背景、人物成长都巧妙地融入地理空间叙事之中,展现了桂地少数民族的真实生活,作品流动着强烈的生命意识并显示出其本色写作方式。本研究旨在从文学地理学研究角度出发,挖掘杨映川儿童文学作品内蕴的文学经验与地理、童年之间互相交融的生命意识,还原儿童文学本有的地理诗学传统。  相似文献   

6.
论儿童文学与文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那无忧无虑的生活从来都是成年人心中的慰藉。伴随着童年的欢乐,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永远不能忘怀的儿童文学。“文学是人学”,儿童文学是人之初的文学。可以说,儿童文学是人生最早接受的文学。那些曾经深深感动过我们儿童时代的作品,将使人终身难忘。据统计,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中80%以上的课文属于儿童文学(从文学的角度划分统计),  相似文献   

7.
刘先平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他创作的大自然探险文学在当代儿童文学界已成为独树一帜的品牌。从上世纪80年代起,他曾多次跟随野生动物科学考察队到云南、西藏等省区进行实地考察,写出了十余部大自然探险文学作品,以崭新的题材、崭新的人物、崭  相似文献   

8.
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学接受群体,呈现着不同于成人的文学接受特点。个体阅读需要、作品吸引力和成人引导是促成儿童主动的或被动的阅读动机。在阅读兴趣选择上儿童表现出明显的渐变性和群体差异性。形象思维是儿童文学接受的主要思维形式。以直接印象介入作品,从故事层面感知而不以理性去判断作品是儿童文学接受中的主要特点。与成人相比,儿童阅读活动还明显带有感性冲动性,即情感性。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人们对儿童文学功能认识的偏差,导致众多具有文学审美价值的儿童文学作品没能在幼儿园文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其审美功能。儿童文学功能系统的优化结构应当是以审美为核心的多种功能的统一,并选择文学审美价值高的作品作为文学活动的材料,在活动中体现美的欣赏过程的特点,从重功利向重审美转变。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主体精神表现型作家,贾平凹通过文学意象的创造,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在对中国当代人的生存状态描述中,剖析着现代人的文化心理及其生命精神建构。并进而在对人的生命本体、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等层面的思考中,探寻着人类的历史命运与精神建构,体现出强烈的现代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1.
与一般文学研究相比,新时期以来儿童文学的研究是落后的.儿童文学研究的广度、深度以及研究方法,都滞后于儿童文学创作的发展.但是,从纵向看,还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自80年代末以来,儿童文学的研究已由单一的作家作品评论发展到将作家作品置于一定时代的文学思潮中去研究,基本理论方面,已开始注意新的理论的建构,儿童文学史的研究也正日益受关注,并出现了一些填补空白的著作和文章.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文学是当代生态文学书写的一种独特形态.刘先平的"大自然文学"以原生态自然作为表现对象,通过人对自然的体验和融合来展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他的大自然文学书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道德,对话,张扬了鲜明的生态意识和生态伦理取向,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这对于建构生态文明,提升民族的生态意识也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中西方对于文学功能认识的基础上,历史地考察中国社会现实,认为在中国文艺理论思想发展过程中,对文学娱乐功能的认识在文学功能系统中地位经历了由被忽视排斥到正视重视的转变,经历着由边缘向中心的位移。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在于政治文化传统的建构性作用。并认为文学娱乐功能有其合理合法性,不必将文学娱乐视为洪水猛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展现了当代文坛与荧屏互动的种种表现,对文学传播方式由静态到动态的变化,文学主客体知识结构由阅读向观看的转化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英美文化研究学者霍尔和菲斯克的电视理论视角,就如何协调当前文学与电视联姻的不和谐因素进行探讨,阐述了视像对传统文学理念的消解,新的文学审美范畴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
<正> 周作人的儿童文学研究主要集中于1912—1923年间,这十年也正是我国儿童文学的诞生期.周作人的儿童文学活动经历了一个由倡导“儿童的发现“到“儿童的文学”的过程,这也是与我国儿童文学最初的发展历程相一致的.周作人的儿童文学思想不仅是他文化思想中最重要一翼,还是我国儿童文学理论建设上最初一批成果.因而,研究周作入的儿童文学思想,其史学上的意义与理论上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一、周作人与中国儿童的被发现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中西方对于文学功能认识的基础上,历史地考察中国社会现实,认为在中国文艺理论思想发展过程中,对文学娱乐功能的认识在文学功能系统中地位经历了由被忽视排斥到正视重视的转变,经历着由边缘向中心的位移。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在于政治文化传统的建构性作用。并认为文学娱乐功能有其合理合法性,不必将文学娱乐视为洪水猛兽。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儿童文学翻译不知不觉已走过百年。由于儿童有其独特的认知能力水平和中西文化差距,儿童文学翻译对于译者来说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本文将总结晚清到当代期儿童文学翻译的发展,探索适合儿童文学翻译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二ОО六年三月接力出版社出版了由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审定推荐的2005中国幼儿文学精品彩绘版。这套“幼儿文学年度选”丛书,是作家最新创作的幼儿文学精选本。选文依幼儿文学的主要文体分门别类,体裁形式不同,种类大相径庭,可是它们的尊姓大名却都完全一致。《快乐儿歌》、《快乐童话》、《快乐故事》,韵文的、散文的,叙事的、抒情的,现实的、幻想的,异彩纷呈,各各有致;“快乐”,“快乐”,再“快乐”,把快乐坚持到底,别无二致,绝无仅有。  相似文献   

19.
现当代儿童文学以不同的年龄阶段为依据,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我国的儿童文学直到上世纪末,其创作和出版才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三个层次的中国儿童文学读物的创作和出版呈现出了活跃、驳杂和丰富的景象。本文通过了对我国现当代儿童文学重要性和标准的分析,进一步研究分析了我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儿童现象。  相似文献   

20.
儿童文学阅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儿童文学阅读离不开学校和教师的强大助推,社会、学校、教师应多方努力,完成教师从意识、理念到自身的文学修养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