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晚清民初以来 ,现代报刊等大众传媒在我国越境登陆 ,诱发和促进了我国近、现代长篇小说的生成、发展。连载小说是一种栖息于大众传播媒介之上的特殊文学形式 ,是现代报刊与文学生成的产物。在我国实际上就是章回体小说的变体 ,它的最大特点是随写随刊 ,具有强烈的报章特色。  相似文献   

2.
报刊的出现与连载小说的兴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晚清民初以来,现代报刊等大众传媒在我国越境登陆,诱发和促进了我国近、现代长篇小说的生成、发展.连载小说是一种栖息于大众传播媒介之上的特殊文学形式,是现代报刊与文学生成的产物.在我国实际上就是章回体小说的变体,它的最大特点是随写随刊,具有强烈的报章特色.  相似文献   

3.
晚清民初以来。现代报刊等大众传媒在我国越境登陆。诱发和促进了我国近、现代长篇小说的生成、发展。连载小说是一种栖息于大众传播媒介之上的特殊学形式,是现代报刊与学生成的产物。在我国实际上就是章回体小说的变体。它的最大特点是随写随刊。具有强烈的报章特色。  相似文献   

4.
报章文体的出现是在近代中国社会的特殊情况下应运而生的,报章文体打破了文言文体的格局,开启了一代文风,影响了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推动了白话文运动的发展,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媒介批评文体是媒介批评历史内容长期积淀的产物,它反映了批评文本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特点,属于形式范畴。不同的媒介批评文体各有其适用性和局限性。批评家们认识各种批评文体的特点并恰当而自如地选用来构成自己的批评话语方式,以使批评产生良好效能。中国现代媒介批评的文体形态多种多样,主要有新闻报道体、时评杂文体、学术研究体、文学艺术体等四类。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的"新文体"是由古体散文演进到现代白话体散文的一种过渡形式。从以"报章文字"为主体的"新文体"到"白话文"这一文体形式的演变,在中国文学近现代转型过程中具有至为关键的过渡作用,而这一演变形式也标志着现代性文体的全面确立。  相似文献   

7.
前苏联解体后,随着报章本身由训导向对话功能的转变,俄语报章政论语体相应发生了一些变化,口语成分在报章中的出现是报章语言变化的一个典型特点,其在报章中修辞功能也使报章语言具有了新特色。  相似文献   

8.
正媒介手段在支持父母教养和儿童发展中有巨大潜力,在幼儿通过媒介获得新知识和成长的同时,父母要避免这些媒介内容对儿童的学习和发展带来的潜在风险,使其成为支持家庭成长,帮助父母育儿的有效工具。成长在信息时代的婴幼儿,一出生就接触到媒介,每天都会和日益丰富的现代媒介相遇,以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媒介不可避免地成为孩子生活的重要部分。这种情况在中国,  相似文献   

9.
新的媒体环境下,传播模式和信息环境的改变对现代企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企业适应媒介环境的能力受到广泛关注的同时媒介素养的提高也被提上日程。企业如何适应媒介环境的改变,理性对待媒介信息传播,整合利用新媒体,以及应对媒体困境成为企业媒介素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育媒介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正日益成为现代社会青少年成长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为保证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必须对现代媒介从政策、法律法规和技术等多个方面进行社会干预.  相似文献   

11.
民国元年,社会上涌现出300多个政治团体,兴办了100多家所谓的"政党报",实际上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现代政党报刊,而是充满党派之争的"党派报"。民国元年的主流传播媒介不具备现代意义的政党报刊特征,实际上沦为党同伐异的工具。党派报的存在和发生加剧了民初乱象的同时,为中国新闻事业培养了一批专业的报人,促进了社会启蒙,并为之后的新闻传播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2.
策文是西汉时期一种重要的文体。西汉中后期,策文趋于成熟,在政治生活中影响日益广泛深入,并形成策文引经据典、文辞雅正、旨归深远之风格。这种风格较多地受到察举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贾平凹充分发挥自身天赋,灵活运用古典和现代汉语语言,创作出了具有个性色彩的文学语言,形成一套独特的、极具个性化的文学语言风格和文学语言价值观,这是贾平凹对20世纪汉语言文学做出的一大贡献.淡化抒情,朴拙空灵,幽默酣畅,文白夹杂,是贾平凹散文语言风格的重要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4.
西汉文学家刘向,昧死以进谏而作《说苑》。在编撰体例、语言艺术、表现手法方面积极探索,取得巨大的成就。他通过全书严整的编排体例,使谋篇布局匠心独运;通过酣畅淋漓的议论说理,修辞手法的灵活多样,渗透自己的政治主张;成功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意旨深远。  相似文献   

15.
语体选择和文体选择是语文课程内容选择的首要问题。在语文课程设计中虽然形成了以现代书面语为主,以文言文为辅的语体选择格局,但现代文的教学价值还有待不断开发。语文课程在文体选择上仍以文学文体为主组织课程,课程改革背景下应打破这一格局。借助新闻文体和学术文体的文类优势,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6.
现代传媒与文体选择具有密切的关系,以报纸期刊为代表的现代传媒带来了现代社会的文化变异,也带来了文体的变异。现代传媒带来的是知识分子精英文化和平民文化的并行发展,因而也出现了"纯文学"与"大众文学"的区别。现代传媒语境中出现了文体的混乱现象。  相似文献   

17.
语言与诗体的关系是新诗研究的基本问题。五四新诗运动确立了基于现代汉语的新诗,它是中国诗歌现代转型的重要标志。但是早期的新诗诗语是不完善的,因此新诗发生以后我国诗人就踏上完善诗语的建设道路。其路径是完善诗语的大众口语方向、完善诗语的欧化语言方向和完善诗语的传统韵语方向。解决诗语与诗律的关系问题是诗语建设的关键,由于建构新诗韵律节奏的困难,使得这一问题的解决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的文学批评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沈从文有意识地实践着各种文体形式,尤其在语言风格上表现出独创性。在其作品论中,大量色彩鲜明的文学词语以及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使文本呈现出不同于一般文学批评文本的面貌,形成沈从文独特的语体风格。另一方面,沈从文对现代作家的作品进行了文体层面的评价,表现出对文体方面的高度重视。批评的文体和文体的批评可以说是沈从文文学批评有关文体特征的两个相辅相成的侧面,两者从同一个出发点分别指向主体和客体,构成了沈从文文学批评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9.
刘国正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语文教育思想十分丰富,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的语文生活观是其思想的核心,是他在对传统语文教育思想的批判与继承和对现代语文教育诸多弊端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明确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体现了语文教学规律的客观要求,符合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并且反映了当今教育回归生活的时代要求。在深化语文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走进语文新课程的今天,探究刘国正的语文生活观仍具有重要的教育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