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民族村寨旅游是以少数民族村寨为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形式。贵州作为一个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的旅游大省,拥有丰富的民族村寨旅游资源,松桃苗族自治县的苗王城就是其中之一。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同时也对当地居民产生了深刻影响,尤其是正在成长中的儿童。主要从日常行为、思想观念等方面来探讨民族旅游村寨发展对当地少数民族儿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以天龙镇、九溪村、云山屯村为典型代表的安顺屯堡文化旅游圈各村镇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也存在着普遍的协作。综观20年旅游发展状况,屯堡旅游村镇间的竞争方式是低端的、协作范围是狭小的,造成了屯堡旅游整体效益的下滑。为挽回屯堡乡村文化旅游的颓势,必须要走大屯堡旅游的发展道路,把屯堡乡村文化旅游圈打造成一个整体,在更高的层面、更大的格局上与外部大市场进行竞争和协作。  相似文献   

3.
北部湾地区村镇众多,海洋文化特征突出,需要深入结合“村镇”这一地域本体,将“村镇”特色和优势提升为强势。研究以涠洲岛特色旅游村镇为例,在对旅游竞争力中旅游资源要素、旅游区位要素、旅游形象要素、村镇文化要素等七个要素组成部分进行分析后,提出了整合资源,突出旅游产品特色、继续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全新发展旅游企业等旅游竞争力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4.
综合我国近二十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基础和我国社会转型、教育转型、中小学转型的各种因素,我国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可能出现以下发展趋势。(1)目标:将从实际上针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帮助少数学生摆脱障碍,转变为真正面对全体学生,以开发全体学生的潜能,培养乐观、向上、阳光的心理品质为主。  相似文献   

5.
我国乡镇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促进乡镇经济的发展是阻止城乡"二元结构"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本文选取现代化新型生态城市为发展战略目标的广州从化区,以从化鳌头镇为例,其拥有规模开发农牧业的自然资源环境、充足的农村劳动力及农牧业开发基础,根据当地高职院校、企业、乡镇三者各自发展的需求,为促进鳌头镇农牧业的发展为目的,以资源互补、合作共赢的思想,进行"校企镇"经营模式构建研究,为推动从化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东莞市下辖32个镇街,目前已建立中心幼儿园的镇街有29个,在园幼儿有12911人。近年来,依照广东省教育厅对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和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东莞市从镇街的发展现状出发,以推进镇街中心幼儿园规范化达标建设为重点,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化流程的构成与实施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少数民族体育产业的开发 ,是一个全新的、潜力巨大的行业领域。作者通过多年来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和体育产业的研究和实践 ,以云南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化开发为例 ,从工业化生产流程的角度 ,提出我国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开发的步骤、路径、方式和基本原则 ,以促进我国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呈现效益综合化、产业集约型、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态势  相似文献   

8.
文化创意产业:民俗旅游开发的创新载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旅游在中国的发展形成了五种开发模式:博物馆式、民俗旅游村、歌舞节庆式、城市民俗步行街、民俗文化创意园。民俗文化创意园用创新的形式和设计理念对民俗文化加以包装,为实现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保护工作的同步协调发展及民俗旅游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湖南农村城镇化要将中心村镇的村庄建设作为城镇序列体系的基础层次。中心村镇建设能有效地改造农村面貌,培养农民城市化意识,为湖南农村特别是边远和落后地区农村城镇化作好准备。规划科学合理、功能分区明显的中心村镇能够克服过去小城镇建设中的问题,成为湖南农村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中国陆疆侨乡饮食文化的视角出发,以云南红河县侨乡迤萨镇研究为例,探讨了陆疆侨镇迤萨的多元饮食文化中的与自然和谐,阐述了汉儒饮食文化、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和国际饮食文化等在侨镇迤萨的交汇和融合,指出了陆疆侨镇迤萨的多元饮食文化的功能与特点。  相似文献   

11.
保护和开发高黎贡山中部多民族文化资源,对保山建设民族文化大市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从战略的高度,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搞好资源普查、出台地方性保护法规、建立文化保护区是亟需做好的三大保护工作.在保护的基础上,科学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分步实施,尽量保持多民族文化资源的原始性,推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开发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隆阳民间雕刻雕塑工艺乃是祖国传统的活字印刷术的渊源拓展的流派之一,具有地方特色,民族风韵,名闻遐迩。其中木、角、玉、牙、石刻、石雕和根雕的民族特点凸显,颇具地域韵致。实用刻章则以化学材料与有机玻璃居多,雕塑城乡形态各异。  相似文献   

13.
保山香童戏,从功用、庙坛组织的形式和神祇的崇奉内容看,都与白族佛教密宗阿吒力有相似、相通的关系,且史实证明,唐至元代,保山占支配地位的主体民族是白族,占支配地位的宗教是白族佛教密宗阿吒力教,因此,我们有证据说,白族佛教密宗阿吒力教对保山香童戏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探寻保山文化的主要特点。认为保山文化源于多民族的史前文化、哀牢文化,后来加上南诏文化的推动,明代汉民族的文化浸透,形成了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以多民族的史前文化、哀牢文化、南诏文化为基础并吸收东南亚、南亚和西方文化的多元复合文化。  相似文献   

15.
保山市隆阳区西山片是一个民族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而经济却不发达的地区,其民族文化资源较突出的特点是多民族非主体共生态现象。长期以来,西山片重视物质资源的开发而忽视文化资源的开发。探讨西山片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就读保山学院的来自滇西各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了有关语言态度的调查研究。研究表明,滇西少数民族大学生语言态度积极,他们在情感上对本民族语言有着天然深厚的感情,同时也高度认同普通话和英语的有用性和社会地位,认识到学好普通话和英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未来保山经济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能否选育出一批具有较强区域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保山在工业发展选择上必须以规避物流成本劣势约束为首要原则。保山有国际商贸枢纽地位优势,第三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保山未来的核心产业很可能从三产中产生。  相似文献   

18.
火葬俗称“火化”或“熟葬”,是一种最古老、流传范围较广泛的一种葬法。自80年代以来,在保山市域范围内发现了多处火葬墓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成为了解和研究保山历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保山碑刻》汇集了保山市文物考古工作者多年劳动的心血和汗水,以实证展示了保山的历史文化。该书与以往的碑刻类书稿相比,更重视了碑刻面貌、历史面貌、文体格式的全面性和述评、编排的精警性。无论在内容选择或形式编排上,都有较大的突破、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无论对史学研究还是碑刻书法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文化界大力推介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保山作为小城市,但小城市亦有大文化。本文首次引入社会学、人类学中的“场”、“圈”理论对保山的文化建设进行考察。认为从现实情况来看,保山大文化建设已经具备文化“场”的初型特征与资源基础,可以形成文化“圈”效应,二者的关系是一种线型发展的梯度线索,既统一,又辩证。并强调对保山大文化观的树立与培养,发挥保山大文化的标识功能、路径功能、理念功能的“软实力”作用,努力实现文化“场”“圈”的建设旨归,即实现保山的经济文化一体化工程,树立起标徽式的保山小城大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