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游牧生活为主的哈萨克族人民,形成了独特的草原文化,作为这种文化的载体之一——民族服饰更是体现着其民俗文化的丰富性。通过对哈萨克民族服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内容介绍,突出强调服饰文化对社会生活与民俗文化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提出关于保护民俗文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丝绸之路石窟壁画随着历史的发展,本土的民俗文化逐步对佛教艺术产生改造的作用,大量西域的民俗文化因素进入故事壁画中。其中有佛教故事画中的民俗文化;供养人画中的民俗文化;服饰文化中的民俗特征以及石窟壁画中的菱形格装饰等。其人物形态的造型已典型西域化。  相似文献   

3.
广场舞源于社会生活,产生于人民群众中,人民群众是广场舞的参与者、传承者与推广者。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场舞更加表现出趋新性。本文从民俗文化的视角对广场舞进行解读,观照其作为生活文化的本身,更挖掘其得以传播、流行的心理机制,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社会与生活。  相似文献   

4.
海南民俗文化心理具有教育性、功利性、民族性、集体性、变异性、以及传承性的特点。海南民俗文化是我国民俗文化的一个缩影。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中人们心理活动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民俗。个体的活动也离不开他所处的环境,摆脱不了他所处文化习俗的影响。民俗中作为活动的成分存在的就是具有民俗意义的行为。只有从外显的行为表现才能得知内心潜在的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语言和民俗文化 ,相互依存 ,相互作用。汉语负荷着中华民族丰厚的民俗文化内涵 ,民俗文化也不断地影响着汉语的发展。地域文化和时代风尚对民俗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也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只有在民俗文化的基础上 ,采用与社会现实、民俗事象的描写、阐释相结合的方法 ,开展对民俗语言的动态研究 ,才能追溯其源头 ,把握其流变 ,使语言研究从狭隘的书斋里走出来 ,走向广阔的社会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个民俗文化丰富而精彩的国家.民俗文化对普通民众的生活产生了极大影响。很多传统节日因民俗文化而意蕴深刻,人们的行为方式因为民俗文化而有了特定内涵.甚至一些日常话语也因民俗文化而有了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社会中,大众文化以其强大的传播能力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文化也受到了大众文化的种种影响。大众文化一方面挤压了民俗文化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传播。同时,大众文化的运作模式及其所体现的价值观也对民俗文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应当进一步分析民俗文化的新形态,探讨民俗文化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皖南民俗文化发展的问题核心在于民俗文化发展的动力不足,因此,解决民俗文化发展问题需要从发展的各个方面入手,除了完成社会科研项目之外,使民俗文化研究展现出时代特征,完善民俗文化发展的路径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于洪波 《海外英语》2014,(18):160-161
薛涛,唐代三大女诗人中最杰出的一个。薛涛诗词中所蕴含的浓郁的巴蜀民俗文化是薛涛诗词的特征之一,是需要在译作中呈现的。文章通过对薛涛诗词的两个英译本中民俗文化地译例进行对比和分析,译者在从事民俗文化翻译时,不仅要准确地传达这些民俗文化负载词语的语义,还要注意表达其中包含的民族地域特色和文化心理积淀等深层次内容。  相似文献   

10.
薛涛,唐代三大女诗人中最杰出的一个。薛涛诗词中所蕴含的浓郁的巴蜀民俗文化是薛涛诗词的特征之一,是需要在译作中呈现的。文章通过对薛涛诗词的两个英译本中民俗文化地译例进行对比和分析,译者在从事民俗文化翻译时,不仅要准确地传达这些民俗文化负载词语的语义,还要注意表达其中包含的民族地域特色和文化心理积淀等深层次内容。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讨论平移集合的最基本性质,即集合的并,合的平移性,集合的基数的平移性,集合的有界性的平移性,极值性的平移性,可数集合的平移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Theodore Dreiser is now regarded as one of the pre-eminent American realistic novelists of the first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an anatomist of the American Dream.In his great work An American Tragedy,Dreis- er exposes and criticizes mercilessly the corruption and black side of American society.The disillusionment of the American Dream is an important theme of the fiction.This paper illustrates "An American Tragedy" is the re- flection of disillusionment of the American Dream in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tragedy of a mortal,the tragedy of American society,and the tragedy of the American Dream.  相似文献   

13.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中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唯物史观的创立实现了社会历史观的伟大变革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就是马克思不断揭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运动规律的过程 ,也是马克思不断肃清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 ,走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历史观 ,它根本不同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历史观。学习马克思的早期著作 ,探讨唯物史观的形成 ,对于我国当前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有着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Alan Peacock 《Interchange》2000,31(2-3):197-210
Starting from Whitehead's notions of education as "the art of the utilisation of knowledge" and his rationale for eradicating "the fatal disconnection of subjects which kills the vitality of the modern curriculum," the article explores how these ideas relate to the current political realities of primary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elsewhere. This is exemplified through a focus on learning about one's environment and the consequent tension between direct perception through non-school activities and the teaching of ideas via the formal school curriculum. A resolution is proposed which involves considering the learner's perspective,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s in terms of 'letting pupils in' to the teachers' own learning and their awareness of a plurality of ways of knowing.  相似文献   

15.
弗洛伊德坚持“性欲乃是人类取得的一切成就的源泉”,认为“本能的升华是最引人注目的文化发展的特征;正是由于升华,高级的心智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或思想活动才成为可能。”人们对此很有异议。其实,弗洛伊德是在对“性”的最广泛意义的理解基础上创建他的“动力心理学”的,他试图从他对人的个体心理理解的立场出发,来解释人类的全部历史、全部事件和社会生活的结构,并以此建立一整套关于人类精神生活规律的学说和理论。深入探寻弗洛伊德性学说的底蕴,澄清他的“性力”、“原欲”概念的内涵,真正领悟其“升华”思想的真谛,才有可能拓宽我们的视野,深化对复杂纷繁的人的精神世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海德格尔认为"美"源自审美状态,而审美状态并非是主体的某种精神状态,而是"存在"的本然状态。美是存在者自身的显现,"存在"即是美的本质,也是美的功用,美不是显现的结果,而是"显一现"这个动态过程。存在之显现之所以美是因为,人无法在流变的世界中领会与观照存在之本质,存在必然在生活的日常状态中被遗忘,只有打破了这种遗忘状态,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获得存在之澄明,这种获得存在之澄明状态过程,就是获得美的本质与本源的过程,美就是存在者的澄明之光,是存在之光。  相似文献   

17.
文明是决定和影响人类活动的长期的基本因素。冷战结束后,特别是随着“文明冲突论”的提出,各种文明观的讨论逐渐演化成文明学的各种派系。当前主要有三种文明观:文明冲突论、文明对话论、文明交往论。在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实践中应承认并维护文明的多样性。文明发展的趋势是文明和谐和文明相处。人类真正的危险在于各个民族、国家间文明的互不相融,以及由此导致的误解、紧张、冲突乃至战争。世界的持久和平与持续发展有赖于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文明的对话、沟通和理解,有赖于文明间的和谐,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方言与移民之间存在互动关系.方言的形成发展依赖于移民的迁徙,移民的方言是某一地域方言形成的语言胚胎,因而移民的迁徙走向与方言的空间分布、方言类型与移民类型存在对应性。此外,本文还从交互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移民在双言环境中的言语交际模式进行了探讨,并对移民方言与迁入地方言之间的相互影响过程进行了描写.  相似文献   

19.
关于索绪尔和乔姆斯基的理论的比较是语言学重要的课题。将以两者中的二元论为基础,对索绪尔和乔姆斯基的理论进行比较。虽然乔姆斯基的"语言运用"与索绪尔的"言语"基本相同,但是"语言能力"与"语言"还是有所差别的,所以乔姆斯基的理论是对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种发展和延续。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语境特别是当代的现代语境中,存在着美学实践与美学理论的辩证运动,美学总是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而存在的。审美意识形态是现代意识形态的特殊而又重要的部分,审美意识形态的内外关系的多样性,决定了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多种多样,也决定了其价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只要意识形态在社会生活中还有其存在和发展变化的客观基础、需求和意义,审美意识形态就必然存在、发展变化并或多或少地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