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月明 《新闻界》2006,(5):116-117
当今,“后现代”已经超越了最初的艺术范畴,延伸为一个关于社会、经济、文化整体状况的概念。中国目前有没有宏观意义上的后现代广告?如果有,它们有哪些表现?与欧美的后现代广告有什么差异?如果有,那么哪些因素是能让后现代广告生长的土壤?  相似文献   

2.
新闻广告,通过新闻的形式来做广告,完全是一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比起赤裸裸的广告来,更令人厌恶。不管什么样的广告.以广告的面目出现,直接告诉你那是一个广告,要不要看随你,你可以喜欢.你也可以讨厌直接跳过。但“新闻广告”就不一样了,它是以新闻的面目出现的,让读者以为是新闻,看下去才发觉原来是一则广告。广告是真君子或者真小人,但“新闻广告”就是十足的伪君子了,  相似文献   

3.
唐佳希 《声屏世界》2005,(10):59-59
据2005年6月21日《南京晨报》载.近日在西安各麦当劳店.出现了一则中国人下跪麦当劳的广告.与此同时.西安的公交车上则播放了一则中国人跪求麦当劳老板延长价格优惠期的广告。联想近年来各地出现的立邦漆滑倒中国龙,耐克鞋击倒“中国形象”.丰田霸道广告等严重违反《广告法》中之“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利益”。有辱国家形象、伤害民族感情的广告.虽然“下跪广告”并没有在广播电视台中播出,但同样给我们广电从业人员提了个醒:广告播出也要讲政治.不能存有丝毫的侥幸心理.决不能让有损于国家尊严的“问题广告”在我们广播电视媒体申播出.  相似文献   

4.
如果不是许振超创造了“无声响操作法”,把装卸速度提高了上去,很难想象他和他的工友们只凭借传统作业,就能屡屡打破世界记录;如果不是“许振超们”各显其能,让港口的每一处角落都“绝活”亮眼,青岛港要跻身世界现代港口前列的目标,恐怕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相似文献   

5.
杂志要进步,论坛要发展,离开“批判”和”际疑”,只能成为历史的过客!正如同古人所述“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如果把《档案界》论坛比作一辆车,那么“批判”和“怀疑”就是这辆车的左右轮,要想使这辆车行得远.必须让这两个轮子不停地转动。轮子如何才能不停地转动呢?这就必须有会员朋友们来推动!  相似文献   

6.
近年,工人报的广告经营工作由前些年的“亚热带”进入了“冰川地带”。工人报的广告大户———大中型国有企业亏损面的加大,改制企业数量的增多,被兼并、拍卖企业的增加,使工人报的广告受到巨浪般的冲击。面对如此严峻的生存环境,工人报只能正视现实,找准定位,突出...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话题将从一个母亲和孩子的对话开始。天真无邪的孩子正在看着电视,当屏幕上出现另一个小家伙高举一瓶果奶汁瓶宣告说:“吃了×××,味道就是香﹂时,孩于撒娇说:“妈妈,我也要买”,在厨房做饭的年轻母亲头也不抬,说了句:“宝贝,广告里的东西都是骗人的。”有心的广告策划心理专家们指出.这类对话,反映了我们商业社会中大众消费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反广告意识。一项消费心理调查表明,有相当大一部分的消费者都认为,“只有质量不好的产品才需要做广告,名牌产品无须用广告来包装自己。”如果反广告意识仅仅缘于此,那么这…  相似文献   

8.
一、来自古越大地的报告 绍兴莲花落作为一种传统地方曲种,形成于二十世纪初期.近百年来,如一条朴实无华的小溪,与世无争地静静流淌于坊间市井,乡村集镇:尽管数代艺人孜孜不息地求索于吴越大地.但却始终只能以草台班子的形式碾转于民间低层.一直未能登上大雅之堂。如果相对干其他地方剧种而言.那么,绍兴莲花落确确实实只能归类于“下里巴人”的范畴之内。然而,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机遇终于降临到这个“下里巴人”的身上。  相似文献   

9.
刘平  杨祎 《新闻界》2006,(6):59-60
素有“中国广告界的哈佛案例”美誉的台湾中兴百货公司广告,被视为华文广告的经典作品。“在台湾百货业的广告历史上,从来没有一家百货公司和广告公司合作长达12年以上.也从来没有一家百货公司的广告.可以年年获奖,还有文学讨论的空间。”中必百货广告“跳脱传统的叙事手法,超越告知流行讯息的范畴.时尚不再限于服装和名牌,而是生活态度的表征.同时也是生活的美学形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腾讯网新闻频道合作,实施了一项网络调查(5165人参加),结果显示,55.1%的人反对个人博客上出现广告,认为“广告会使博客变味”,还有37.3%的人表示赞成,他们觉得“有眼球的地方就有商机”。对于这个调查结论我们需要正确地看待、理智地分析,如果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那么在博客上做广告将是不受欢迎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简单地停止或延缓博客商业化的进程。应该看到,广告其实也有可能使博客不乏味,变得更有味,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1.
丁汉青 《青年记者》2004,(10):64-66
“广告是报纸的血液”,这是站在报纸的角度来谈广告;如果将角度换至读的话,可以说“广告是可以在报纸上看到的必要的资讯”。《纽约时报》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读口味千千万万,基于众口难调的考虑,可以推断,容量越大,内容越丰富的报纸“广告大餐”越有可能对读“有用”。以2004年6月16日(《纽约时报》为例,当天该报广告版面至少约占总版面的  相似文献   

12.
赵馨 《新闻前哨》2005,(11):58-59
2003年春季席卷全国的“非典”疫情,给了我们一些启示:作为医疗广告占了大半壁江山的电台媒体,在这场健康危机中不但没能乘势而上,相反还险受牵连。相对全民健康意识日渐强烈, 健康产业如日中天的现状,电台广告或许只能说是惨淡经营;面对巨大的健康需求市场,一个台每年几百万或几千万的广告收益也只能算是蝇头小利;而现有的以牺牲节目为代价的广告样式(热线专题节目)正在让我们逐渐丧失听众  相似文献   

13.
广告经营初探南方周末编委会广告领导小组南方周末创刊到今天已有13年半时间,而广告工作的开展只有4年半时间,把广告作为办报的一个重要环节来经营只有1年半的时间,因此,我们谈报纸广告的经营,只能说是一种初探。南方周末编委会根据实践体会,提出了“三个轮子”...  相似文献   

14.
解析媒体形象广告口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欣 《传媒观察》2006,(3):19-20
“办中国最好的报纸”,“追求最出色的新闻”,“高度决定影响力”,“让事实说话”……一时间,一向“为他人做嫁衣”的新闻媒体,也开始高呼口号,为自己做起了形象广告,林林总总的形象广告口号犹如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5.
易欣 《新闻三昧》2006,(1):76-78
“办中国最好的报纸”,“追求最出色的新闻”,“高度决定影响力”,“让事实说话”……一时间,一向“为他人做嫁衣”的新闻媒体,也开始高呼口号,为自己做起了形象广告,林林总总的形象广告口号犹如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6.
宣岚 《新闻世界》2008,(8):74-75
随着都市报越来越成为报业市场的主体,经营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周刊的“集束效应”越来越为广告客户重视,从而顺延形成一股“周刊经济”的热潮。如果经营性周刊能让读者具有定位阅读习惯,它就能诱发读者的潜在消费意识,形成局部的广告促销优势。  相似文献   

17.
当下,铺天盖地的广告,已经成为人们衣食住行的行动指南。只要有媒体传播的地方,就会有广告来抢夺消费市场。商业广告可以引领消费新时尚,公益广告可以给民众提供一个社会亲善的新窗口。还记得上世纪八、几十年代那些经典广告,不管是大宝日化的“天天见”,还是南方黑芝麻糊悠远的“叫卖声”。能够长久流传,主要原因就是独具匠心的广告创意。信息堆砌下的现代文明,广告受众的审美眼光日益挑剔.什么样的广告才能让产品占领先机,这一切都需要从合适的品牌接人点开始。  相似文献   

18.
吴辉 《新闻记者》2006,(11):37-38
最近.由著名影星蒋雯丽代言的上海家化美加净修护系列产品广告遭到各地网友“炮轰”。该广告片在CCTV-6热播时.因其中有“儿子长大了想娶妈妈”的设计,被指有“乱伦”之嫌。围绕该广告的争论也颇为激烈,有人认为,该广告违背了传统伦理,败坏了社会道德,污染了公众视听,应该停止播出;也有人认为,广告片中的孩子天真可爱.童言无忌,情况并不像所批评的那么严重;专家亦指出,网友的言论可以理解,但指其“乱伦”并无根据;厂家则回应说,“绝大多数目标消费者对该广告所表达的无忌童言和母子之爱都有正面和美好的感受…….希望更多的网友以包容、健康、阳光的心态去理解这类广告片”。并表示“尚无停播或全面调整美加净修护系列产品广告的计划”:不过,后来CCTV-6事实上还是停播了美加净这个版本的广告.厂方对停播表示理解.觉得媒体还是要把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19.
蔡利君 《军事记者》2012,(11):39-4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势必对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文化.作为“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的大概念.很直接地涵盖了广告的基本属性。随着经济发展全球化的进程.广告作为一种操作性的社会实践。越来越紧密地、深刻地介入了大众的生活。人们已经很难设想没有广告的社会生活.如果有媒体坚持不上广告.则很可能被视为“异类”而引发更深层次的质疑和拷问。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媒业与报业市场秩序混乱 目前,中国传媒业与报业市场比较混乱。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权威的发行量统计机构。各报纸的发行量都是各自的机密。在这种情况下,广告主无法准确判断广告效果.如果自己去从事调查.成本过高.所以很多广告主只能从发行终端来判断各种报纸的广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