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星期天,我领孩子去串门,孩子看到一个小摆设很新奇,就拿在手里玩。临走时,我让孩子把东西放下,孩子爱不释手。那家的大人一看,马上就把小摆设往孩子手里塞。我百般推托不了,只好依了,满足了孩子要人家东西的欲望。回家的路上,我批评孩子:“今天的表现不好.看到人家的东西好就想要,这不是好孩子。如果下次还这样,妈妈以后出门再也不带你了。”孩子表示今后不再要人家东西了。可我的心里却非常不安,因为孩子以后很可能还会出现看见人家的“好”东西  相似文献   

2.
家长带孩子上街碰到熟人时,或带孩子到别人家做客时,常常会有人给小孩东西吃。那么,当别人给你的孩子食物时,你该如何对待呢生活中,一种比较极端的做法是父母以自己的权威武断地代替孩子拒绝接受别人的食物,有些家长似乎很了解自己的孩子,说:“他不要,他不喜欢吃。”这些家长这样做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觉得吃人家的东西不好意思,只想领情不想受物;有的是为了显得自己教子有方,让人家看自己的孩子有教养;有的是为了顾全自己的面子,免得人家认为自己小孩嘴馋;有的是嫌人家食物不卫生等等。但是往往事与愿违。俗话说:隔锅饭香。尽管别人…  相似文献   

3.
问:我的孩子现在上学前班,每次上街时总是吵着要买东西。我担心孩子养成乱花钱的环毛病,就不给他买,但不买他就哭闹着不肯走,每次搞得我都很狼狈请问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答:遇到这种情况,你不要对孩子的要求置若罔闻,也不能盲目而毫无节制地满足,你的任务是帮助孩子正确地判断哪些东西值得去拥有,如何去获得。  相似文献   

4.
家长往往从一个角度去关注孩子的成长,其实您不妨试着换个角度,多从侧面了解一下您的孩子。常常听到家长在批评孩子时,说:你看,某某家的孩子多听话,学习还那么优秀。你整天就知道玩,还总给我惹事,真不知我怎么就有你这样的孩子呢?家长们,当您对孩子说这些话时,有没有关心孩子内心的感受呢?  相似文献   

5.
我的孩子今年上小学二年级,各方面的表现还不错。回顾一年多孩子的成长过程,处理好“玩”和“学”的关系,确定好“看”的内容,对孩子的顺利成长起了一些促进作用。玩我的孩子从小爱玩、好动,上学以后,要保证学习时间,玩的时间必然就少了。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他想玩,你就是硬按着他去学习也按不住。考虑到这一点,孩子一上学,我们就给孩子走了一个规矩:上课必须注意听讲,回家以后,给家长当3分钟的小老师,把当天课堂上学的内容讲给家长听,讲完后,再学习15分钟。因为要把课堂上学的内容复述给家长,孩子就必须认真听讲,复…  相似文献   

6.
把孩子培养好,首先家长要有自信心,要充满成功的信念。家长对孩子抱有更多的信心时孩子也会对自己更有信心,就可能会有更大的进步。对孩子充满信心,期望值不能太高,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标准,会使孩子屡战屡败,信心受挫,从而也使家长自己对孩子失去信心。缺乏自信的家长,往往对孩子也不抱太大的期望,几乎放任孩子,而采用的手段往往粗暴武断,这种消极的期望往往会成为现实。要让孩子自己在生活中多体验、多尝试。不要老是对孩子说:“不可以”、“你还太小”、“我已经说过好几遍了”,应多鼓励孩子:“我相信你”、“你能帮我真好”、“我知道你会…  相似文献   

7.
呀呀学语的娃儿人人爱,七八岁的孩子狗也嫌。常听家长和老师说:“气死我了,某某孩子简直是越来越不听话了。”各位家长和老师,请不要生气,这说明孩子已经长大了,逐渐地有主见了,遇事有了“主心骨”,这是好事,我们应该高兴而不是生气。有的家长总埋怨自己的孩子或邻家的孩子不听话,自己的东西不给小伙伴玩,家长劝说得越急,他就越自私,让家长难堪不已,而见了别的孩子的东西,无论是什么,都想要来玩,并且当玩够的时候,还想占为己有且不情愿还给人家。各位家长,请不要埋怨,这说明您的孩子智力发育非常正常。孩子都是自私的,如果孩子长大了还这么…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行行出状元”,对孩子的期望要实事求是,因势利导,顺其自然,要设身处地为孩子分忧解难,而不要硬逼孩子,不要无休止地对孩子要求这个那个,不切实际地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只会事与愿违。当我们无休止的对孩子期望要求时,我们首先想想给了他多少实际的帮助。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孩子天天这样不切实际的要求我们,结果又会如何呢?我接触过一位家长,他曾经和孩子试着换个位置,孩子当父亲,父亲做孩子,孩子向父亲提问题:“人家挣1000元,你怎么挣800元呢?人家住三居室,你怎么住筒子  相似文献   

9.
我知道俞敏洪,俞敏洪不知道我. 新东方校长俞敏洪谈起对孩子"延迟满足"教育的必要性时说:"不能让孩子吃住你.我在给孩子买东西时,会分析她要的东西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 就坚决不买,如果合理也不能轻而易举地给她买,我必须让孩子完成一项任务才给她买.我女儿班上每个人都有笔记本电脑,再不给她买也不对.我就告诉她,爸爸一定给你买,但你要知道,这个世界没有白得来的东西,你现在是一个大孩子了,需要付出劳动获得想要的东西.如果你能背下三十篇新东方的励志 文章,就给你买.结果不到两个星期,她就背的滚瓜烂熟了,她如愿得到了笔记本电脑.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让孩子学会了付出才能得到的道理,又把孩子欲得到的事物化作做一件事的动力了."  相似文献   

10.
扬州市林先生来信咨询:我的孩子老是走到哪里就把东西丢到哪里,从不放回原来的位置 眼看孩子要入小学了,这样的坏习惯将会影响孩子的小学学习,请问应该怎样来纠正呢? 一、坚持原则 每当孩子随处乱放东西时,应及时请他马上放回原处。不要一边抱怨,一边又替他收拾,这样永远无法培养出有责任感的孩子。 二、有条理的分类 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把他的东西分门别类放好,  相似文献   

11.
孩子发“人来疯”是指家里来了客人时孩子故意在客人面前闹来闹去,或给父母提出各种要求,为什么有的孩子会发“人来疯”呢?一是为了在客人面前表现自己,吸引大家的注意有些孩子发“人来疯”是因为客人来了,父母只顾与客人谈话,把他放在一边,孩子当然会不高兴,为了吸引家长和客人对自己的注意,他就有可能故意做出许多行为,以显示自己的本领和存在。二是因为客人在时提出一些要求,父母不好拒绝有的家长平时对孩子管教过严,当家里来了客人,家长对孩子的态度会比平常温和些,也不轻易当着客人的面训斥孩子。这样,孩子就觉得特别“自由”了,得意志…  相似文献   

12.
《顽皮娃娃》2009,(4):I0008-I0009
当孩子哭闹不止,或者以其他方式和家长对抗时,家长肯定会很生气。还可能会训斥孩子、打孩子或用把孩子关黑屋等方法来惩罚孩子,家长甚至还会恶狠狠地对孩子说出一些像“你怎么这么坏,你再这样,我就不要(喜欢)你了!”的话来威胁孩子。可是家长这样做不仅很难长期凑效。还会伤害孩子的感情,甚至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其实每个家长都是爱孩子的,  相似文献   

13.
在一次玩娃娃家的角色游戏中,我以客人角色去娃娃家做客,以考察幼儿的待客能力。游戏开始后,正当我兴致勃勃地来到“家门口”时,却被孩子不客气地挡在门外,说:“老师,你不要进来了,我们要自己玩!”他旁边一位孩子还解释说:“这个家太小了,大人不要进来。”  相似文献   

14.
七嘴八舌     
要谨防为了给学生“治赖”而撕破家长的面子,这不仅不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不给家长面子就等于把家长推向了班主任及学校教育的对立面,家长可能会因此而把不良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和逆反情绪,为今后的教育及班级管理设下更多的障碍。如果家长的面子被多次剥夺,家长会失去自尊和自信,放弃对孩子的监管,也就不会发自内心地配合班主任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正>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的教育往往会决定孩子的一生。所以,在家庭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尤为重要。一、以身示范,了解孩子,做好第一任老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的楷模。家长的一言一行将深深地印在孩子的心中。大家也许看到过电视广告的宣传片:一位母亲给她的婆婆洗脚,而这位母亲的儿子也蹒跚着端来水给妈妈洗脚。这是父母对孩子潜移默化的教育。所以,家长的语言不要粗鲁,对孩子不要张口就骂,抬手就打。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好  相似文献   

16.
戴红 《宁夏教育》2009,(5):78-78
对孩子拿家里钱的行为,家长轻易不要用“偷”这个字,这样对孩子心理压力小些,有利于教育。 首先,家长发现问题后,不要怒不可遏,连打带骂,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把孩子叫来,坐下来认真交谈。让孩子谈是怎样想的,花钱买了什么东西,怎么处理的。  相似文献   

17.
一天,我领着孩子们到户外活动,走着走着,我发现垃圾箱旁边扔着几个玩沙的小桶。“一定是哪个班的小朋友扔的,我何不捡回去放到班上当花盆。”我一边想,一边伸手就去捡。“老师,不能拿别人的东西,你知道别人要还是不要,如果别人要  相似文献   

18.
孩子和同伴交往时,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要不要分享。相信很多家长和我一样,觉得自己的孩子“抠门儿”。而我们这些爱面子的家长往往会做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勒令孩子:“把你的汽车给小伙伴玩一会儿,别那么小气。”当孩子用“生命”捍卫自己的玩具时,  相似文献   

19.
帮助孩子克服妒忌心小阳班里有个同学叫小欣,女孩,很漂亮。小阳不爱理人家,后来发展到了谁跟小欣玩,她就不跟谁玩的程度。齐女士注意到这一点,开始引导孩子。(按:帮孩子克服嫉妒心有一个前提:家长自己要心胸宽阔。我见到有的家长,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强,自己先生气了,恨不得立刻让孩子超过人家,给自己露露脸。这种人是没办法帮孩子克服嫉妒心的,他们自己就是心胸狭窄的嫉妒者。他们应该看看齐女士的胸襟。)齐女士:你不觉得她(指小欣)很漂亮吗?(按:引导孩子面对现实。)小阳:还行吧。(按:嫉妒之态呼之欲出。有趣!)齐女士:…  相似文献   

20.
王松梅 《山东教育》2002,(27):61-61
孩子从家庭走向幼儿园,是他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在幼儿园里,孩子在和其他小朋友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摩擦、矛盾,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对此,家长要理智地对待,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矛盾。事实上,许多孩子能够自行解决他们之间出现的矛盾。如,你的孩子玩的一种汽车玩具,别的孩子也想玩,他不给,这时,那个小朋友可能会因得不到玩具而难过得哭,嘴里还会不停地说:“你不给我玩,我要走了,不跟你玩了。”这时,你的孩子会慢慢地说:“你不要走,我给你玩还不行吗?”这样,矛盾也就很顺利地解决了。然而,在孩子的交际世界里,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