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研究各种不同比赛时每圈的速度、步长和步频的动作变化;2.测定滑跑的速度、步长的指标与比赛成绩的相互关系的特点;3.揭示每位受试者步长和每圈通过的时间,也即是步频和每圈的时间之间的个别相关关系.采用观察、记录每圈的步数、每圈计时计算步幅的平均长度和步频,研究5000米步长和步频的变化.共有82名高级运动员参加了测试.结果如下:1.所有受测者趋向于步长减小,在将近末尾时加快滑速;2.对  相似文献   

2.
<正> 一、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短跑运动成绩是由于步频、步幅两个主要因素决定的。运动员要想取得预想的成绩,一般不外乎采取三种途径;一是加大步幅,提高步频。二是步幅不变着重加快步频;三是步频不变加大着重步幅,运动员赛跑时所表现的步幅、步频情况,不仅反映了他们的技术特点、素质水平、生理负荷能力,而且和神经类型、体型特征有密切关系。近年来,国外一些专家为提高短跑水平围绕着步频、步幅发表了不少见解,其中多数人对步幅较为重视。就我国短跑运动员来讲,50年代就有步频快的特点:60年代,步频、步幅有同时增长的趋势,100米成绩有所提高,70年代,运动员的步频虽有提高,但步幅却有所下降,100米成绩没有多大进展。从宏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短跑运动的成绩是由步频和步幅两个因素所决定的。对百米跑来说,全程平均步幅=100米/步数(以下简称步幅),全程平均步频=步数/百米成绩(以下简称步频),故可推导出百米跑成绩=100米/步幅×步频的公式。这  相似文献   

4.
步长和步频是跑步时身体位移在空间与时间方面运动学特征的表现。在跑的项目中,跑的成绩取决于跑的平均速度,决定跑速的因素主要是步长和步频。对1 00米跑来说,全程平均步长=1 00米/步数,全程平均步频=步数/1 00米成绩,故可推导出1 00米成绩=1 00米/(步长×步频)的公式。这个关系式直接表明了步长、步频的值越大,则成绩就越好。因此,通过保持一个因素增加另一个因素、或两者同时增加、或一个因素增加的幅度超过另一因素降低的幅度等都可以提高成绩。然而,步长和步频是发展速度中的一对矛盾,如何正确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弄清跑速与步长和步频之间的内在联  相似文献   

5.
步频、步幅是决定短跑成绩的两个直接因素。国内外优秀百米跑运动员的步频、步幅能力都已达到较高的水平(见表一)。男子A组(当代世界男子百米优秀运动员)的百米全程平均步频指数(步频×身高)为8.05±0.286;步幅指数(步幅÷身高)为1.213±0.041。世界女子百米优秀运动员(女子A组)的全程平均步频指数为7.64±0.350;步幅指数为  相似文献   

6.
李春雷 《体育学刊》2004,11(1):117-120
对近20年世界女子100m跑成绩演变和1997年田径世锦赛女子100m跑成绩数据(100m各段落跑速、步长、步频、步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世界女子100m短跑优秀运动员成绩近20年稳步提高,平均最高速度的产生段落在50~60m之间,即起跑后6~7s,速度下降发生在90~100m,下降幅度达到6.18%;在冲刺阶段,大部分运动员步幅增大至最高水平,步频和步长呈高度负相关,年龄与步长呈高度正相关,最高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100m跑成绩。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旨在完善我国男子400米栏运动学特征研究,全面掌握优秀400米栏运动员主流技术发展趋势,探索400米栏运动员运动学模型和技术特征。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内容分析法,从400米栏运动员跨栏节奏、步长、步频、步数、速度、反应时等关键参数进行分析,为教练员提供合理化的训练指导与建议,以期对运动员发展专项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推动我国跨栏技术的创新和发展。结论:(1)男子400m跨栏节奏有不同的模式,首先是栏间跑步幅在13—15步,其次是主力腿替换需要依据运动员个人习惯不同而改变。(2)步长分为大步长、中步长、小步长。另外通常步长变化明显出现在第七栏。(3)国外运动员采用匀步频—慢步频—匀步频的模式,国内运动员均采取匀步频—快步频或慢步频—快步频的模式。(4)优秀运动员通常在0—H1采用22步的模式,栏间跑为15步,呈现出奇数+偶数或偶数+奇数的特点。(5)男子400米栏最大速度一般出现在前三栏,优秀运动员速度保持阶段可持续至第七栏。(6)男子400米栏反应时与成绩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不宜过分追求反应时长。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二位录像简析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第18届俄勒冈田径世锦赛男子百米冠军Fred Kerley关键技术环节运动学特征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和掌握Fred Kerley在世锦赛男子100米比赛中的关键运动技术表现特征,以期揭示世界级百米运动员的竞技特征,为提升我国短跑整体水平、了解该项目的竞技规律提供参考。研究结果:(1)在选取Kerley四场比赛中,步频指数达到8.50成绩便突破9.80s,两次破9.80s的比赛均是如此。对于身材高大的运动员都是提高步频来寻求成绩上的突破,我国优秀百米运动员亦是如此,并不能盲目追求步长来提高成绩。(2)在纵向对比运动员成绩时,风速因素也可考虑进去。世锦赛百米决赛如果风速在顺风0.9m/s的有利情况下,Kerley百米成绩甚至可以达到9.73s-9.74s。(3)Kerley百米跑步频指数与Bolt已极为接近,以稳定步频略微提升步长为主要练习方向,追求步长指数也趋于“博尔特化”,有望突破百米最佳成绩。(4)Kerley最大速度能力已达到世界顶级水平,百米全程最大速度出现在47-55.5米之间,为12.687m/s,最大速...  相似文献   

9.
1.研究结果与讨论(1)当前100米运动员的速度节奏和速度模型研究:100米跑根据其速度的变化特点,可以分为加速段、保持最大速度段、速度耐力段。在这三个跑速阶段中,运动员步长的长短和步频的快慢有较大的差距,在起跑和加速段,随着速度的急剧提升步长和步频同步提高,在最高速度和保持最高速度段步长和步频相互制约,在接近终点步频下降而步长有增大的趋势,这是由人体正常的生理生化特点所决定的。世界优秀运动员的特点是加速能力强、加速距离长,在冲刺时仍具有较高的速度。运动员的最大速度对运动成绩有决定作用,但它与达到最大速度的距离之间…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中外百米短跑优秀运动员的运动指标进行相关性数理分析后发现:在影响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中,依次是步幅、相对步幅、步频。而步频对成绩的影响,中外选手没有显著性差异。通过剔除法筛选,最终选择步幅、步频作为自变量建立最优回归方程进行分析。分析我国短跑运动员存在的不足,提出从整体性角度提高步幅的建议,为教练员科学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决定短跑成绩的主要因素固然是速度,而速度快慢取决于运动员的步长和步频。只有通过增大步幅和提高步频,才能提高短跑成绩。在教学与训练中通过以下方法来提高短跑成绩。  相似文献   

12.
陈均  叶文 《体育师友》2015,(2):26-28
采用"增大步幅综合练习法"进行教学实验。以本学校初三(1)(2)(3)班女生共50人为研究对象实施教学实验,对实验前后的800米跑成绩、步幅、步频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现:在初三体育与健康课堂实施"增大步幅综合练习"教学方法能有效、快速提高初三女生800米跑成绩。这种教学方法尤其适用于拖跑现象比较严重的女生。  相似文献   

13.
计算练习法是指以标准成绩原理,跑速标准化原理,短暂休息原理等为依据,为教练员、运动员提供具体的、适合个人特点的训练课时计划,并为规划整个训练提出一个合理的根据。一、计算步频、步长指数,定量分析评价技术动作方法是让学生跑一百米,记录跑的时间和步数,为了准确每人可以跑两次,取时间和步数的最佳值。按步频、步幅计算公式来运算:步频=步数/时间;步长=距离/步数;步长指数=步长/身高;步频指数=步频×身高,从而算出学生的步频和步长指数,这样从所计算的数据中,可以分析出每个学生存在的技术问题。例如,某男运动员身高1.70米,100米成绩…  相似文献   

14.
一、改善短跑的步频和步幅1.最快速度的摆臂练习(极限速度15秒×5组)。2.以提高步频为主的踏格跑,每格距小于正常步长(距离为30米) 3.极限的各种形式高抬腿跑(极限速度10~15秒×5组)。4.快速后蹬跑(30米计时)。5.交换跳步推举轻杠铃。原地进行,计时(20″~30″)。6.牵引跑。练习距离在20米左右。要求是以最大努力做练习。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决定短跑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步长和步频·霍夫曼对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的步长和步频作了统计,并用指数表示出来,即步长指数为1.2(百米平均步长÷身高),步频指数为8(百米平均步频×身高),如短跑运动员能达到上述两项指数,那末就体现了完善的短跑技术和达到优秀的运动成绩。在短跑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找出影响速度的主要矛盾,以便根据具体悄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笔者在对体育系83级1班(男)、5班(女)短跑教学中,就采用了找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16.
一、“步长”对短跑成绩的作用 笔者在教学实践和观察中发现大部分大学女生短跑时步幅小,步频快,动作紧张,成绩较差。而步幅略大的女生跑的动作就显得较为放松、自然,成绩也略好一些。可见“步长”短,“步频”快,是大学女生短跑时的共性。由于进人高校后的女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加上中学时因升学的压力而  相似文献   

17.
1 前言当今世界体育强国的100m跑提高较快,我国女子100m跑水平虽有较大的进步,但与世界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研究分析国内外优秀女子短跑技术的发展趋向,为稳步提高我国女子100m跑成绩有一定现实意义.本文将用科学理论,对照统计材料与个人短跑实践,着重从影响100m跑成绩的两个因素,步频与步长变化,谈提高我国女子100m跑运动员速度的训练.2 理论概述与分析2.1 速度是步频、步长两个因素的结合,然而速度的增长或减慢是取决于这两个因素(或其中一个)的变化.从100m跑成绩与步频、步长变化的数学公式:百米成绩=100m/(步频×步长)可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步长与步频是构成百米跑速的两个决定因素,两者缺一不可。在训练中,两者究竟以谁为侧重点,国内外观点不一。有人认为步长是提高速度的主要因素;也有人提出相反的看法,认为步频是提高速度的主要因素;还有人认为步长与步频都是提高速度的主要因素。根据我国百米运动员跑的现实,我认为要使我国男、女百米成绩迅速赶上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必须在继续保持和重视步频训练前提下,重点发展步长,特别是起跑后疾跑的步长。  相似文献   

19.
对60米跑速度素质 发展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研究目的: 短跑是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教材,是各体育项目的基础。短跑是我国田径运动中的落后项目。短跑速度发展的敏感期已为学者所揭示。速度是由步频、步幅决定的,只有掌握了步频、步幅发展的敏感期,才能有效地促进速度提高。因此,研究短跑的步频、步幅发展的敏感期,无论对提高体育教学的科学性,增强学生的体质,还是对提高短跑运动成绩,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少年儿童60米跑的步频、步幅发  相似文献   

20.
前言探求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青少年)、不同运动水平短跑运动员百米跑时的有关步频、步幅参数;研究百米全程步频、步幅变化的规律与特点;了解百米跑时有关步频、步幅参数与年龄、运动水平变化发展的关系,是运动生物力学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短跑选材与训练工作必要的参考。为此本文通过田径比赛的现场,测得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运动水平共数百人次的百米全程步频、步幅等数据,研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