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仁杰 《神州学人》2007,(11):52-52
在这离家很远的"天堂"里,寂寞难耐。留学生的寂寞,是贯通全身的,连眼睛看的,耳朵听的都觉寂寞,何况是心!眼的寂寞。在陌生的国度踏下第一个脚  相似文献   

2.
大学理念一直是古今中外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不懈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大学和大学理念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地诠释,发表了许多见仁见智的看法。德国"现代大学之父"威廉.冯.洪堡提出了教养、科学、自由、寂寞的大学理念,特别是他独树一帜地阐释了寂寞与自由是大学全部外在组织的依据,对欧美和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论证了大学守持寂寞、享受自由的重要性,同时也阐述了大学超越"象牙塔",走出理想国,保持无限生机与活力的必要性。既要坚守"大学的寂寞",又要走出"寂寞的大学",大学要实现"坚守寂寞"与"超越寂寞"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3.
《邢台学院学报》2016,(1):135-137
陶渊明远离了当时舆论与风尚的激流与漩涡,而过起一种"闲居"或"隐居"生活,所以"闲"是他生活的常态,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心有常闲"。"闲"自然指生存时间的"闲暇",更多是指生活心态意义上的"悠闲"。虽然他很"悠闲",但是也时时流露出"闲居寡欢"的几分"寂寞"。但是陶渊明的"寂寞"是一种"风流",反过来也可以说,陶渊明的"风流"是一种"寂寞"。也可以说"寂寞"是"风流"的土壤,而"风流"是"寂寞"的花朵。陶渊明"寂寞"与"风流"的内核是"逍遥自闲",而"逍遥自闲"是一种"傲然自足"的诗意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4.
有人曾这样告诉我:没有大火,消防员会寂寞;没能战争,士兵会寂寞;没有风浪,船员会寂寞……作家三毛说过:"没有文字,我会寂寞!"那你呢?没有什么你会寂寞?  相似文献   

5.
面对竞争的社会、浮躁的环境,需学会坚守寂寞.威廉·冯·洪堡的大学寂寞观对当前高校德育工作颇有启发借鉴价值,有助于高校找到从寂寞之累走向寂寞之乐的道路.为此,要培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爱岗、澹泊、勤业、奉献的敬业精神,追求"心无旁骛"境界;要对大学生进行寂寞养成教育,追求心灵的宁静,让寂寞成为大学生的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6.
"书香童年不寂寞,书香岁月不虚掷,书香人生不空白。"而小学中低段的语文教师,作为儿童智慧的启蒙者,班级建设的引领者,更应通过各种制度和活动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正>现代的青年,应该在寂寞的方面活动,不要在热闹的方面活动。近来常听人说:"我们青年要耐得过这寂寞日子。"我想这"寂寞日子",并不是苦境,实在是一种乐境。我觉得世间一切光明,都从寂寞中发现出来。譬如天时,一年有一个冬季,是一年的寂寞日子。在此时间,万木枯黄,气象凋落,死寂,冷静,都是它的特色。可是那一年中最华美的春天,不是就从这个寂寞的冬天发现出来的吗?一天有一个暗夜,也是  相似文献   

8.
"汉园三诗人"之一的李广田,将其早年诗歌创作中的寂寞情绪和"秋天"意象融入了后来的散文中。寂寞感成为其创作心境的情绪基调和关键词。并且根据表现内容与寂寞感类型的不同,作家创造性地实现了诗歌、小说对散文文体的交叉渗透来加以最适宜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秋日私语     
秋,你寂寞吗?我想你是寂寞的吧!因为你有"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惆怅。秋,你忧愁吗?我想你是忧愁的吧!因为你有"流水落花春去也"、"无可奈何花落去"的眷恋。秋,其实我知你,懂你!因为你是我的愁,亦是我的寂寞。  相似文献   

10.
玩味寂寞,解读孤独,这在前贤时彦的文字作品中时可得见。譬如著名作家贾平凹有一篇充满哲思睿语的散文《孤独地走向未来》,对"孤独"之精神要义就有过深刻而精到的诠释。和这类大家相比,陈朝晖同学对寂寞、孤独的体认和阐说虽然不免逊色,但也不无与之相通之处。如所谓寂寞也是"一种孤独的美",人可于寂寞之中"开  相似文献   

11.
李方华说:"'甘于寂寞'这话是别人说的,我一点也不感到寂寞,而总是感到时间不够用,总有许多需要思考的问题,哪里会感到寂寞。所以当别人问我苦不苦时,我都是一句话:乐在其中。"  相似文献   

12.
寂寞     
寂寞如酒,藏得越久,寂寞越多。这坛酒何时酿起,已经无人可知。然众人皆知的或许是古来圣贤皆寂寞。离骚者,浪漫着,却又寂寞地投江而去。古代的文人骚客们纵使把栏杆拍遍,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在庭阶寂寂处,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执  相似文献   

13.
"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轰动一时。为何一句无意义的话语会引起数万人跟帖?为何网络交流日益丰富而现实世界倍受冷落?"哥跟的不是帖,是寂寞"——这无疑是宅文化的"厚积薄发"。为何造成这样的局面?追溯本源,我以为,是"伪寂寞"所致。"离不开"与"不离开"的精神根源皆为"寂寞"。离不开网络、电视,不离开房间、家门,是对寂寞的恐惧。一旦脱离虚拟世界,无所适从的宅男宅女们无法在现实世界里找到自己的定位,更谈不上自我价值的实现。当虚拟世界提供心理安慰,"心理暗示"使他们跌入虚妄中不可自拔。  相似文献   

14.
"汉园三诗人"之一的李广田,将其早年诗歌创作中的寂寞情绪和"秋天"意象融入了后来的散文中.寂寞感成为其创作心境的情绪基调和关键词.并且根据表现内容与寂寞感类型的不同,作家创造性地实现了诗歌、小说对散文文体的交叉渗透来加以最适宜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吾姓翟,名睿冰,因信奉"绚烂源于寂寞",故取网名"享孤人",自我解嘲号曰"寂寞居士",座右铭是:吾写的不是作文,是寂寞!吾擅长演讲、朗诵、写作,喜欢拉丁舞、萨克斯和英语,却独留一份苦闷的遗  相似文献   

16.
杯子的爱情     
杯子:"我寂寞,我需要水,给我点水吧." 主人:"好吧,拥有了想要的水,你就不寂寞了吗?" 杯子:"应该是吧."  相似文献   

17.
拾忆     
寂寞的季节,校园里的香樟如期地绽放自己的美丽,广播中传来:"不是因为寂寞才想你,而是因为想你才寂寞……"思绪就在这之中飘飞,洒落一地的是我满满的思念。"我不要你腰痛"古老的堂屋,那个很旧很旧的挂钟嘀嘀嗒嗒地摇晃着岁月的蹉跎。你坐在那已有一把年纪的"神仙椅"上,递给我一杯茶,很香很香。可  相似文献   

18.
细雨闲花皆寂寞,文人英雄应如是。 寂寞是一根断了的红线,有心人紧紧抓着它,默默等待另一头的牵线人.即使那人早已远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寂寞!千千万万炽热的心灵,在寂寞中绽开,在寂寞中谢落。谁能为寂寞定名?寂寞!那么幽微,那么玄秘,那么变化奇幻而不可捉摸。总是在人踽踽凉凉中,倏然而来又飘然而去。谁能为寂寞定名?但,寂寞却以沉重的脚步,在那些厚实的心田上,踩下深刻的印痕。"无言独上西楼",深闺的空寥,弥漫在漠漠的暝色里,离情别绪,黯然销魂!言语,在这种情况下已经失去任何意义。"独骑瘦马踏残月",手足情深,如同比翼齐飞的雁行,在生命的旅程中,相互眷顾扶持,达于心灵相系的境地!岂知造化弄人,横生的摧折硬使亲爱的兄弟分手,纵然在悲凉的残月影中独骑瘦马,也难以排遣无  相似文献   

20.
寂寞与学术似乎历来具有密切的联系,学术工作者们通常被看作远离人事纷争、看淡社会名利权势、潜心于学术研究的独行侠。文章以北京大学陈洪捷教授《论寂寞与学术工作》这篇文章为切入点,概述传统上公认的“学术寂寞”学说的观点,阐明这一观点存在的合理性价值,最后着重分析在现代纷繁社会的挑战下,应怎样理性地看待寂寞与学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