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倪秋利 《报刊之友》2014,(11):120-121
本文通过对中国知网进行"微信"关键词搜索得到的378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认为当前学界对于微信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微信的传播特点及其对人和社会的影响以及作为即时通讯工具的应用研究,主要是微信营销。此外,微信研究的方法比较单一,各级项目基金支持较少,研究角度窄。  相似文献   

2.
微信的出现,将传统的通信和新兴的互联网技术融合。本文以"微信"为研究对象,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对大学生使用微信的动机进行研究。根据对172份有效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使用微信的主要动机是获取信息、消遣娱乐和获得参与感。其中,获取信息是使用微信最主要的动机。通过大学生使用微信的动机研究,对微信及其相类似的社交APP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刘丽霞 《兰台世界》2016,(12):80-81
以高校图书馆为主题,探讨微信营销视野下的微信经营技巧问题。首先结合微信应用程序与应用情况,对其进行了简要概述;主要对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现状的研究,并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重点从微信营销的角度,对经营微信的几大要素进行了说明,并进行了初步的高校图书馆微信经营技巧分析。希望通过本文初步论述可以引起更多的交流与更广泛的讨论,为该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许明月 《视听》2016,(7):159-160
自点赞行为流行以来,在微信朋友圈中,每天都有点赞在产生和传递。本文主要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朋友圈点赞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从批判的角度重新审视"点赞"行为对我们在微信朋友圈这一虚拟环境中交流与沟通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点赞"行为并不是我们最初所想象的那么积极乐观。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腾讯微信公众账号为研究对象,对"985工程"大学图书馆官方微信服务的账号类型、推广方式、认证方式、运营模式、推送内容等进行调研,分析了目前官方微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官方微信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使用与满足"和"议程设置"理论协同起来,结合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焦点小组访谈、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北方工业大学微信公众号的传受双方进行多重分析,针对其现状,从内容和运营等角度提出可行性建议,以图解决高校微信公众号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贺翀 《新闻世界》2014,(7):215-216
本文以微信广告为研究对象,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其传播者、受传者、传播内容、传播过程和传播效果五个方面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8.
微信红包在央视春晚的造势下快而广泛的被用户所接受,微信红包的本质载体:货币的价值也渐渐地通过微信的消费体现出来.由微信红包推动的系列消费形式,成为了我们此次的研究对象,我们称之为"微信+"消费模式,包括"微信+支付"和"微信+服务"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快节奏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随着新媒体异军突起,手机阅读成为人们的"宠儿",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凭借传播优势,拉开了手机信息传播革命时代的序幕。本研究从分析微信的媒体属性的角度入手,即互动性与开放性、随意性与信任性、点对点和点对面的传播的高抵达率,说明了微信传播模式对其信息真实性带来的冲击,并根据微信传播特点,从官方信息推送、针对不同群体进行引导、以平等身份参与交流三方面探讨正确引导微信公众信息舆论的方法,从而力求实现微信公众信息的客观性和最佳效果,优化其信息价值。  相似文献   

10.
晏九珺  孙伟 《今传媒》2014,(6):84-85
现代信息技术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微信已成为传统媒体进军新媒体的一个重要平台。本文首先介绍了微信的主要功能,从拉斯韦尔提出的"5W"模式入手,并且试用传播效果理论对微信的传播方式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传统媒体借力微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针对微信代购这一现象,从熟人的"情感账户"角度切入,运用文献分析,访谈等研究方法,阐明"情感账户"在微信代购中的重要作用,"情感账户"维系的好坏与微信代购的运营优劣是相辅相成的,因此,重点从"情感账户"的收入、开支、存储三个维度探究微信代购在熟人的情感博弈中的运营策略,为微信代购更好的发展提供可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微信广告传播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蕾 《东南传播》2012,(1):21-23
Web2.0环境下的信息传播,由于网络的聚合作用不断滋生出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以"微内容"的传播、线上线下联动的微营销模式因顺应新的媒介环境而备受推崇。腾讯开发的基于智能手机的即时通讯软件"微信"的迅速推广结合微营销理念,为微信广告的投放提供了契机。本文结合微信的传播方式和传播优势,对微信广告的发展价值和潜力进行深入分析,以推进微信广告应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微信是在信息传播模式不断变化发展的新时期崛起的一颗红星,从最初的语音聊天工具慢慢变身为多元化的沟通软件。微信通过不断的升级改版在近几年瞬间成为信息聊天软件的巨头。本文主要通过著名传播学家拉斯韦尔的"5W模式"理论,结合微信近几年的功能升级、广告模式和传播特征,从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四个角度探讨微信的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4.
如今,微信已不再仅仅面向年轻群体,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也加入到用户的行列.微信必然能够在某些角度满足老年用户的需求,契合老年群体的心理特征和生活方式.以"使用与满足"理论为指导、以内容分析为手段、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老年群体对微信的使用需求、用户需求的满足情况,以及微信在满足老年用户需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5.
李盈盈 《东南传播》2014,(11):14-17
作为国内使用率最高的手机通讯软件,微信的用户数量已经突破了5个亿,随着微信对人们生活诸多细节的渗透,它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越了通讯工具本身,成为深入社会传播活动各个层面甚至是改变人们诸多传播行为和众多传播习惯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传播生态学的研究视角,关注微信传播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和传播类型,在对微信的发展过程以及功能优势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之上,重点分析了微信传播生态系统中所包含的各类传播形式,并且借助于"拟剧人"、"弱连带"、"把关人"等理论进一步探讨微信对于人类传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微信问政:自媒体时代的社会治理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界》2014,(15):64-68
微信问政在近两年的风生水起,反映出公共行政主体方在自媒体时代逐步转变舆情观念,通过优化顶层设计把微信导入政务、把网络弹性民意导入刚性制度建设,力图打通"两个舆论场"实现均衡话语权的平衡。本文依托微信在中国政治生态中的传播特征,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社会治理"概念的提出,研究微信问政在"指尖上的政民对话"中是否有效地适应并促进了社会治理,并试图探索微信问政未来继续改善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微信是当前社交媒体中首屈一指的新型营销平台,受到业界的广泛重视.本文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分析了交互性营销、精准营销、口碑营销、二维码应用、微信CRM、移动支付等几种出版业进行微信营销的路径,探讨出版业在移动媒体时代的进一步发展与转型.  相似文献   

18.
梁宏斐 《新闻世界》2014,(12):135-137
本文主要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分析浙江卫视与湖南卫视的微信公众账号是如何在微信平台进行宣传运营的,从信息发布频率、版面设计、内容和主题等方面去考量,进而比较这两大媒体微信公共账号的区别,并对电视媒体在微信平台进行宣传方面展开思考。  相似文献   

19.
2015年的新春佳节,腾讯旗下的社交型新媒介微信推出的应用——微信红包,以火爆的势头成为新年里最受欢迎的"新节目",央视春晚更是预见了新媒介的发展前景与腾讯微信合作,在春晚直播的过程中推出了由各个企业赞助投资的"春晚红包".传播媒介的创新对于受众来说是一种社交与传播方式的变革,而基于这种创新基础上的腾讯、央视春晚及广告投资方的合作,却是一种互惠共赢的行为.本文结合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介的传播优势与受众特性,从腾讯微信、央视、赞助商三个角度对微信红包的传播效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陈雪薇 《今传媒》2016,(1):45-46
新媒体技术的革新,使受众涌入了社会信息传播的"微时代",无论是微博还是微信,它们在更新生产机制的同时,也更新着各自所承载的信息内容,这些信息中传递的话语体系更影响着我们日常的交往、生活.微信公众平台是"微时代"中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中重要的分支,一方面,不同类别的公众号都有各自独特的话语体系,另一方面,微信公众平台也成为新媒体时代的一种话语形式.本文试图从多模式话语的角度来分析微信公众平台的运作模式和信息传播方式,探索微信公众平台的类别及其话语模态,阐明微信公众平台通过话语体系来吸引受众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