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勇敢的自由战士。《审判的幻景》是拜伦最重要的政治诗之一,诗中表现了他反对压迫、向往自由的战斗精神,彰显了拜伦作为一名自由战士的光辉形象。其战斗精神主要体现在其对反动势力的批判上。  相似文献   

2.
拜伦与雪莱,从生活到创作都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他们同为贵族出身,成年后同样就读于名牌大学,二人都主张以美好的大自然和情感世界来对抗人世间的丑恶,他们的作品都有着反抗的和人道主义的共同主题。拜伦与雪莱的最大差异,是雪莱具有利他主义和世界大同的思想,而拜伦则在某种程度上缺乏这一思想。此外,在浪漫主义时代,雪莱可以称得上是最有学问的诗人之一,他对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哲学、文学艺术乃至自然科学都进行过多年的研究,他的思想是启蒙主义、柏拉图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泛神论和博爱主义的集合。但就对于实践生活的影响方面而言,拜伦却远远走在雪莱的前面,拜伦是以一个怀疑主义、个人主义者和向世界宣战的斗士的形象而闻名于世的。  相似文献   

3.
诗人拜伦因其一系列惊世骇俗之举而享誉世界文坛,又因其特立独行的情感方式和人生观致使批评界对其毁誉参半。本文从拜伦典型的性格特征——叛逆的视角切入,并从天生叛逆的性格特点,对传统的叛逆——追寻自由与爱情,和叛逆的浪漫主义悲歌——拜伦式英雄,这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造成他叛逆性格的原因,这种性格在他文学作品里的表现以及和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约翰·济慈是 19世纪与雪菜和拜伦齐名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创作成就显著,诗歌创作理论也颇有见地.从济慈对诗及诗与自然、生活的关系的理解,把握其诗论内核,并体味诗人的审美追求及人生取向.  相似文献   

5.
诗歌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意识形态构成了诗歌创作的主体,自我是诗人创作中的首要表现对象。本文试从爱情伦理、革命战斗精神、悲剧精神三个方面来解析英国著名诗人拜伦在其作品《唐璜》中的自我表现,从而使人们能更好、更全面地解读和理解拜伦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6.
拜伦的诗歌并非单纯歌颂自然,而始终把追求自由的精神与自然美景融为一体。对自由的向往促使拜伦漫游在大自然中,寄情于各地风情美景,寻找到自我的精神家园。同时,大自然接纳了拜伦并给予其一种自信,让他身体力行为自由献身。拜伦留给后世佳作无数,常常反映了他对自然生态的关切,反对各种破坏自然甚至人类本身的变革活动,厌恶基督教教义的谎言,并积极主动与大自然直接对话。这些诗歌隐约表达出诗人批判人类中心主义,崇拜自然、融入自然、感受神圣而伟大的自然之美的生态观。  相似文献   

7.
“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是鲁迅先生在《摩罗诗力说》中对德国诗人拜伦的评价 ,他说拜伦“重独立而爱自由 ,苟奴隶立其前 ,必哀其悲而疾视 ,哀悲所以哀其不幸 ,疾视所以怒其不争……”意思是说 ,拜伦珍视独立 ,热爱自由 ,假使有奴隶站在他面前 ,他总是心中悲伤而又怒目而视。这本是拜伦对奴隶的态度 ,有人便将此说法移植到鲁迅对阿Q的头上。对于“不幸” ,大家没有争议 ,但对阿Q的“不争” ,尽管大多数学者都持赞同态度 ,但也有人持相反意见。譬如 ,阿Q被抓进大牢 ,别人问其进来的原因 ,阿Q爽利地答道 :“因为我想造反 !”这是阿Q的肺腑之…  相似文献   

8.
灵魂的膜拜     
希腊在土耳其十万大军的眼中也许不过是一片断柱残垣的废墟,但拜伦却在眼中引燃炽热的火焰横渡地中海来保卫它的圣洁。拜伦在英国歌颂希腊的月亮,而土耳其的铁骑却划破了希腊的天空,诗人震怒了,他挥舞着战刀第一个冲进了土耳其人弥漫在整个希腊半岛的战阵中。希腊使我生,我为希腊死!拜伦终于把他的财富与生命一同为他终生挚爱的希腊文化燃烧殆尽。36岁的拜伦,在迈索隆吉翁的病床上呼出了他的最后一口气,外面土耳其人攻城的呐喊声震天裂地。一切浮泛在无尽诗性当中的人都会对时间、空间、声音、色彩、地域等构成我们所居住的这个世界的那些最…  相似文献   

9.
高莉 《海外英语》2011,(4):183-184
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是19世纪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和讽刺家,他的著名长诗作品《唐璜》被认为是浪漫主义时期最伟大的诗歌之一,该文通过分析其诗歌中人物唐璜的个性,来探讨拜伦内心深处的感伤与孤独。  相似文献   

10.
一天,英国诗人拜伦在伦敦的泰晤士河畔散步。他看见一个富人掉进河里,一个穷人奋不顾身地把富人救了上来。那个富人获救后,不仅没说一句感谢的话,而且还傲慢地甩给穷人一个铜钱。围观的人愤怒了,要把那个富人重新扔到河里去。拜伦不慌不忙地阻止了大家,说:“饶了他吧,他很清楚自己的价值是多少!”  相似文献   

11.
左思在魏晋文学中的地位不可小觑。他的《咏史》八首开拓了咏史诗的题材,借咏史以抒己怀。在其诗中我们不难看出诗人的思想变化和复杂矛盾的心理。特别是所表露出的自信、自悲和自欺的心理从另一个角度呈现给大家一个真实而富有魅力的诗人形象。  相似文献   

12.
昌耀是一位从西部高原走出来的卓尔不群的当代大诗人,他用一系列颂扬西部高原的诗歌堆垒了诗歌史上的一座丰碑,用自己痛苦的人生经历与悲辛的生命体验化育了一篇篇不朽的壮丽诗篇.他将生命之血注入到诗歌创作中,使得生命与诗歌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了他诗歌中独特的多重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3.
伟大诗人杜甫以现实主义诗歌享誉盛唐,在他的诗歌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伟大的人格力量,是诗人的良知。而这位伟大的诗人又是不幸的,他一生漂泊不定,生活艰难,尤其晚年的名作《登高》更是感人肺腑。  相似文献   

14.
中国诗坛著名的实力派诗人江一郎是从乡村语境创造诗篇的高手。他以特有的敏感和睿智直接潜入生活与生命经验的底部,透视人生,拷问死亡。弥散于诗行间的是草根诗人的悲悯情怀和忧患意识。他的诗作内敛而有张力。江一郎对庸常生活的挖掘能力和感悟能力令人惊异,他沉潜于诗的技巧,烘托意境,驱遣手法,锤炼语言,把握节奏,其诗呈示鲜明的艺术个性和丰富的诗歌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5.
昌耀是一位从西部高原走出来的卓尔不群的当代大诗人,他用一系列颂扬西部高原的诗歌堆垒了诗歌史上的一座丰碑,用自己痛苦的人生经历与悲辛的生命体验化育了一篇篇不朽的壮丽诗篇.他将生命之血注入到诗歌创作中,使得生命与诗歌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了他诗歌中独特的多重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6.
李贺是一个用生命来进行写作的诗人,其诗歌正是其短短的一生的心路历程的真实反映。李贺诗歌风格不是一成不变的。李贺诗歌由早期的朗健变为后期的奇峭冷峻直至最后的荒诞,都和其所经历的一系列悲惨际遇所导致的变态心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闻一多是一个把生命当作诗,以诗来书写生命的诗人。孤独、家园与死亡是他诗中生命意识之表现最为突出的几个侧面。通过对这几个意象系统的精心营构,闻一多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个丰富复杂的生命世界和一幕幕斑驳陆离的生命场景。透过意象之维,可以读解闻一多诗中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8.
个性·矛盾·悲鸣--论苏曼殊的感伤之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曼殊作为一个神秘、浪漫的文学天才,在近代中国东/西杂陈的剧烈动荡中,走过了他短暂而凄凉的一生.他孤独、矛盾的心灵在世纪末的风雨中痛苦挣扎、绝望哀鸣,这种浓郁的感伤情愫已融入他生命的深层,并成为他浪漫生命之旅中的一朵哀艳之花.他的感伤之旅主要包括个性主义反抗的矛盾性;与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情感共鸣及个体反抗的精神畸变;浪漫感伤情怀在小说中的深入呈现等.  相似文献   

19.
杜运燮的人物题材诗歌是其诗歌创作的重要部分.在这类诗中,诗人往往不直接站出来说话,而是作为一个旁观者,通过对人物的言、行、心理等等的打量,间接地揭示诗人对于人生、现实的理解.这种方式与现代主义诗歌所追求的间接性、暗示性是一致的,也是杜运燮重视对对象进行心理分析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