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卜新章 《新闻知识》2003,(3):41-42,37
新闻图片的拍摄通常有“抓拍”和“摆拍”两种,在摄影采访过程中两种方法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同时运用,合理的运用“抓拍”与“摆拍”能拍摄出真实感人的新闻摄影作品,否则只会拍摄出矫揉造作,甚至是虚假新闻图片。在新闻摄影实践中,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刘刚 《记者摇篮》2004,(5):48-48
众所周知,新闻摄影是新闻报道的手段之一,那它就必须遵循新闻理论,遵循新闻的五要素去报道最近发生的事情。因此新闻摄影作品中大多采用“抓拍”的手法。因为“抓拍”,不干预被摄对象,客观而真实的记录被摄体,真实准确的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这完全符合了新闻摄影的基本风格和宗旨。虽然在目前新闻摄影作品中有少量的“摆拍”和“抓拍”相结合的现  相似文献   

3.
我说抓拍     
新闻摄影提倡“抓拍”,反对“摆拍”,在摄影理论上已形成共识。然而,翻开报刊杂志,众多明显有摆布痕迹的新闻图片,仍然纷纷映入我们的眼帘。为什么在绝大多数摄影记心中已达成共识的东西,在操作中却禁而不止?怎样认识抓拍的规律?我想从新闻摄影化构成的宏观角度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4.
李田 《新闻前哨》2004,(1):38-39
“真实”是新闻的灵魂,“快捷”是新闻的“生命”。用高科技手段武装起来的电视新闻,恰在“真实”与“快捷”上大有用武之地。在多年的电视新闻工作实践中,我体会到善于进行“抢拍”与“抓拍”,应是新闻记者不容忽视的一项基本功。虽然抢(抓)拍的镜头从专业技术上看,常有不够完美之处,难以尽善尽美。然而,就其画面的真实感,冲击力和生动性来看却是多少摆拍出来的画面所难以企及的。  相似文献   

5.
2005年创办的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已举办了四届。作为前三届评委会主席,我参加了组织和评选的全过程,从中体会到一些新闻摄影的奥妙,也产生一些疑惑和思索。抓拍与摆拍一般说来,新闻摄影是提倡抓拍的,但摆拍现象由来已久。虽然不断有人呼吁取缔摆拍,但就是无法完全取缔。在华赛评选过程中,一些中国和外国参赛照片有明显摆拍痕迹,而外国评委并不一概反对摆拍。在评到一组反映一位15岁舞蹈少年的照片时,有中  相似文献   

6.
新闻摄影表现的是随时随地发生的新闻事件,它不同于照相馆、影楼的艺术摄影,可以随意地对被摄主体和拍摄场景进行摆布,直到满意的镜头出现为止。在大多数情况下,新闻摄影不允许摆拍,只能采取抓拍的方式。要拍好新闻图片,一定要打好抓拍的基本功,掌握抓拍的技巧。  相似文献   

7.
新闻诚信是一切诚信的根基,没有诚信的新闻,大众在依赖公众传媒的信息传播中就会迷失方向,因此大家对新闻造假现象一直深恶痛绝。作为最能真实地反映现场真实情况的新闻摄影,长久以来大家十分信赖其真实性,然而在新闻摄影中却一直有造假之风,甚至在摄影界一直存在着新闻摄影的“摆拍和抓拍”之争,所以,新闻摄影造假有一定的拥趸,甚至还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关于新闻摄影、电视、纪录片的真实性,多年来争论较多的是摆拍、补拍与抓拍的问题。新闻摄影拍摄的是新闻事件某一瞬间的静止画面,电视新闻、新闻纪录片纪录的是新闻事件一段时间的活动画面。它们在真实性上出现的问题往往是类似的。“摆拍”,为新闻道德原则所不准“摆拍”就是按记者的要求摆布拍摄对象和环境。  相似文献   

9.
王从启 《新闻世界》2012,(8):243-244
读图时代,新闻图片在报纸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闻图片往往能产生令人震撼的效果,而新闻摄影又是“抓拍”的艺术,“抓拍”是新闻摄影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一、新闻摄影现状分析 当前图片报道几多几少的现象仍然突出:摆拍的多,抓拍到鲜活的少;唱四季歌的多,有特点的少;反映动态的多,深度报道的少;事件新闻多,典型人物少;社会新闻多,经济新闻少;一般性的多,重大主题少。其主要原因有三点:  相似文献   

11.
新闻摄影作品能否摆拍,或者说摆拍出来的作品能不能算新闻摄影作品?是新闻界多年来的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老生常谈,在网络媒体与报刊媒体以视觉新闻竞争受众的今天,本人旧话重提,旨在想借此机会发表点个人浅见,与各位同仁切磋,共同振兴新闻摄影事业。  相似文献   

12.
新闻摄影是抓拍还是摆拍,这是涉及报道思想、采访作风和记者素质的大问题。新闻摄影要坚持抓拍,反对摆拍。抓拍有许多难题需要解决,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有以下“四难”:一、发现有价值、出画面的新闻难。抓拍新闻图片,首先要发现新闻,捕捉到新闻,到新闻发生现场,置身于新闻发生的过程中,才有可能抓拍到新闻图片。但我们的一些作者,背着相机上高山、下海岛、登舰船,转游了十天半月,拍了十来个胶卷,拿出来的片子让人一看,很少有称得上是硬碰硬的新闻。有的作者还是靠采访到的一两件铁闻旧事,找个相似的环境,找个风和日丽的清晨…  相似文献   

13.
我拍新闻图片,有空常读一些摄影理论文章。对于拍新闻图片能否摆布的问题,一些老摄影工作者强调要抓拍,反对摆拍;一些中年摄影工作者实际上经常摆拍,在理论文章中却不敢直说。这样,弄得我这个青年摄影爱好者一度思想上矛盾重重。还好,我学什么总有个“学不好,心不死”的劲儿,自己拿上相机到处跑,有时抓拍、有时摆拍,各种方法都要试一试。我曾跟一位艺术摄影老师学习,他认为新闻片  相似文献   

14.
如 果我们肯定美是无处不在的 ,那么新闻摄影也应该讲求美 ,尽管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不同 ,隶属于实用美学范畴的新闻摄影 ,其所表现的对象自身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内质 ,关键是新闻摄影工作者应该如何去“发现”和挖掘它。摄影是一门运用光学原理和化学原理再现客观对象的艺术。早在人类第一批摄影作品问世之际 ,法国浪漫主义诗人、历史学家、政治家拉马丁就说“这是要与太阳合作的艺术”。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在这一点上是相同的 ,但由于许多真正意义上的新闻摄影要依赖抓拍完成 ,因此如果说与太阳及替代光源“合作”的优劣左右着新闻摄影的成…  相似文献   

15.
抓拍的魅力     
“真实”是新闻的灵魂,“快捷”是新闻的“生命”。用高科技手段武装起来的电视新闻,恰在“真实”与“快捷”上大有用武之地。在多年的电视新闻拍摄工作实践中,善于进行“抢拍”与“抓拍”,是记者不容忽视的一项基本功。虽然抢、抓拍的镜头从专业技术上看,常有不够完美之处,但就其画面的真实感、冲击力和生动性来看却是多少摆拍画面所难以企及的。  相似文献   

16.
张鹏 《军事记者》2004,(6):53-54
新闻摄影是新闻事业的一支独立“兵种”,图片新闻在诸多样式的新闻报道中日益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1928年,世界新闻摄影的先驱、德国人萨尔蒙,以摄影记身份出现于国际外交场合,创造了“小相机 现有光线 不干涉对象”(抓拍)的摄影方法,并提出新的摄影美学观念——“向受众展示新闻现场的真实情况,表现新闻人物的现场真实形象。比影像清晰而形象呆板更具价值”。从此,抓拍这种摄影方法很快流行于世界各国。  相似文献   

17.
黑枫 《新闻记者》2005,(3):60-61
新闻摄影中的瞬间新闻与文字新闻在采集方面有所不同。新闻是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事实的报道,文字新闻可以记述也能追述.而瞬间新闻则不能.它只能在现场抓拍。因此瞬间新闻应该是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记者只有到现场去,才能获得,舍此别无他途。  相似文献   

18.
邢宇  王莹 《新闻前哨》2007,(4):63-63
一、基于事实1.把握典型瞬间。一幅成功的新闻作品,很大程度上在于记者对瞬间抓拍的掌握。瞬间形象选择得好,便可以发挥新闻摄影的独家优势,达到一图胜千言的传播效果。恩格斯指出,应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新闻摄影不同于其它,它的典型性主要是通过典型瞬间来表现的。因为具有典型性的新闻摄影可以反映新闻事实的本质特征;而典型瞬间的准确表现,是反映新闻事实本质最具代表性和鲜明特点的基本要素。缺少这种基本要素,新闻的典型性就难以准确地体现,从而使新闻摄影流于平常化和一般化,缺少个性,没有感染力与冲击力。  相似文献   

19.
3位函授学员的习作总体来说不错,题材紧扣部队的中心,反映了部队的训练、人才培养等工作,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值得赞赏的一是作者都选择了现场抓拍.这是一种很好的采访作风。作为刚刚步入新闻摄影门槛的学员.从一开始就坚持深入实际、现场抓拍的原则.这对于今后从事新闻摄影工作非常必要。近来新闻摄影界连续出现“打假”行动,说明造假之风对新闻摄影界影响严重.这不光是后期电脑制作造假的问题,摆布导演、组织拍摄更是造假,而且是从采访拍摄的源头造假,是更为恶劣的行径。在这样的背景下,这3位函授学员的采访作风就显得尤为可贵。  相似文献   

20.
1928年,世界新闻摄影的先驱莎尔蒙,以摄影记者身份出现于国际外交场合,创造了"小相机+现有光线+不干涉对象"即"抓拍"的摄影方法,并提出新的摄影美学观念——"向受众展示新闻现场的真实情况,表现新闻人物的现场真实形象,比影像清晰而形象呆板更具价值。"从此,抓拍这种摄影方法很快流行于世界各国。不可否认的是,新闻摄影的确是"抓拍"的艺术,而"抓拍"又恰恰是新闻摄影的关键所在。在新闻摄影中,抓拍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