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几何人生     
我们的人生像一个弧形,有缺憾的人生比比皆是,不圆满是人生的常态.可谁又能说弧形不是一种美.是的,缺憾也是一种美,让我们更加珍惜拥有的一切,每天过着感恩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本文所指的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着重谈及的是废名、沈从文、萧红、艾芜和孙犁的作品。理想,作为一种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期望,本文将从审美理想、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三个方面论及。中国现代抒情小说中的理想注重人性和审美,是一种在美的包容下,逐渐趋向于社会的美好人生图景。废名一沈从文一孙犁抒情小说中的理想体现了从市美理想到人生理想再到社会理想这一与时代暗合的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3.
美是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只要是热爱生活的人,都会热爱美、享受美。若我们用心地去观察和感悟,将会发现有四种美:自然美、艺术美、科学美、社会美,这些美组成了有意义的人生要素。  相似文献   

4.
无名 《成才之路》2012,(36):3-I0001
正人性中有许多美,常常滋养着我们,温暖着我们,感动着我们。人性之美犹如一盏明灯,照彻了人性的天空;也如一叶碧舟,载着我们驶向人生和成功的彼岸。正像飞鸟需要天空,游鱼需要江河一样,人性中不能缺少这种美。在经历过人生的风霜雨雪之后,我更加感到,有一种人性之美必须具备。这种美,就叫克制。克制是一种意志,一种历练,是一种节制的美,忍耐的美。大凡有所作为,获取更大的成功者,一定是个有  相似文献   

5.
本文集中探讨了宋词的悲美情感场,其内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爱情的悲美,二是家国的悲美,三是人生身世的悲美。  相似文献   

6.
人生都想拥抱成功.收获辉煌:奋心追求之后,又难免产生遗憾.如果说。失败乃成功之母,那么,遗憾可谓成功之父。遗憾与成功有着血缘亲情。你想赢得成功.就得随时坦然地去面对不约而至、扑面而来的遗憾。遗憾固然可厌,而如果人生的元素只是由成功组成.人生是否未免太单凋乏味?遗憾与成功构成了人生的完美。缺乏遗憾的人生.也是人生的一种遗憾。遗憾是一种凄迷的美啊!  相似文献   

7.
梁遇春的散文可以说全部是他对社会人生的观察与思考。他把种种矛盾的人生现象作为题材。来倾吐对人生的认识,同时宣泄自己对现实的不满。梁的散文率真自然,话语滔滔,虽无含蓄之美,但有晓畅之风,具有一种自然天成的风韵。  相似文献   

8.
蒋静 《甘肃教育》2004,(5):15-16
任何一种认识,都同时伴随着情感活动,语文教学尤其如此。这是因为语文教材本身就颇具情感性,文中充满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道德美和人生之美,而且这些深具美感的文章大多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精粹,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语文教师要想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豁达之美     
美学家朱光潜说:“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大自然的朦胧美,文学的虚虚实实,音乐的神奇莫测,美术的似与不似,雕塑的夸张变形,我们都能够由此推及人生,想一想人生的世相! 有这么三种人:一种人离生活太近,不免陷于利害的冲突;一种人离生活太远,往往又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士;还有一种人与生活保持一种恰当的距离。这种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豁达的人。啊,豁达,你是人生的一种美,一种艺术。  相似文献   

10.
路遥、陈忠实、贾平凹各自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取向。路遥在其文学创作中追求的是宏阔的社会生活叙事的审美艺术建构,有一种雄浑壮阔的美,不失社会现实与人生理想相融会的美;陈忠实的文学审美追求是一种道德力量的美,并融于现实生活,有其蕴涵沉稳、真实质朴的美、刚毅人格的美;构成贾平凹生命情感、文化精神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爱与美,在贾平凹的文学创作中,善于发掘生活美、生命美、人生美和情感美。  相似文献   

11.
朱菊兰 《师道》2010,(1):48-48
阅读是人认知世界的过程。阅读的对象既包括有字之书,也包括无字之书,如阅读自然、城市、人生。阅读陶冶人的情操,升华人的品德,是一种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春节,朋友发来手机短信:“好朋友简简单单,好情谊清清爽爽,好缘份永永远远。”看完这条短信,我又一次深深感到“简单”实在是人生的至美,一种值得追求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著名学者胡适曾在《追悼徐志摩》一文中概括了徐志摩的人生理想:“这里面只有三个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这是很贴切的。美,是徐志摩的人生理想,同时更是他至爱的艺术追求,在《再别康桥》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其“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谢子军 《学语文》2011,(4):60-61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强调。美在于“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把杂多导致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即美的最高境界是和谐美。如果把这一美学观念移植到现实生活中。那么美好人生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和谐人生。当红女作家六六是一位具有深切人文关怀的作家。  相似文献   

15.
“道”是融宇宙本体和人生之道为一体的形而上的抽象理念。老庄的“大美”是一种微妙玄通、虚形阴柔、静寂空灵、含蓄隽永的审美追求。老庄“大境”以自由心灵感受人生,以审美态度超越人生.以精神自由为审美旨归,是道家美学思想的最高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6.
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实践美学突破之途初探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主客二元对立的认识论思维框架已经成为阻碍中国当代美学取得进一步突破性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西方美学发展历程也告诉我们,必须突破以求知为目标的认识论美学的束缚,中国美学才能有多方面的创新发展。我们认为,跳出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思维方式,坚持美是生成的而不是现成的观点,以审美活动为美学研究的出发点,把审美活动作为一种基本的人生实践,把广义的美作为一种人生境界,从而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可能是我们克服当前中国美学发展瓶颈的一个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论哲学美     
哲学是呈现在人的思想领域里最美的奇葩 ,这种美表现为思维美、思想美、智慧美。这种美是一种人性美、境界美、自由美 ,它具有化育智慧胚胎、培植幸福心灵、开拓美好人生的奇特功效。  相似文献   

18.
怀古诗是晚唐诗坛的一座高峰,残宫作为一种典型意象常被用于晚唐的怀古诗中,诗人借此表达他们对人生空漠、繁华难恃的感慨,探寻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同时,残宫意象较多地出现在怀古诗中也是深深契合晚唐诗人在衰世的阴影中形成的审美心理,表现出一种富于哲思而内蕴悠长的美。  相似文献   

19.
简单,真好!     
今年春节,朋友发来手机短信:“好朋友简简单单,好情谊清清爽爽,好缘份永永远远。”看完这条短信,我又一次深深感到“简单”实在是人生中的至美,一种值得追求的高境界。  相似文献   

20.
死亡和生存一样,都是人生的重大问题。海明威创作中不断出现的死亡主题,乃是他独特的人生经历的产物。海明威笔下的死亡体现了一种独特的美,展示了作者渴望超越生命的理想。同时,作者对死亡作了细致的心理学式的描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