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总结出了学习的三字方针:静、兴、恒。所谓"静",就是"静下心来",一心一意地学习。所谓"兴",就是"兴趣",在学习上培养浓厚的兴趣。所谓"恒",就是"恒心",学习贵在恒心。一.静学习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先做到"静",即"静下心来",这是前提,是学习的最佳精神状态。静下心来学习,就是一心一意、  相似文献   

2.
人脏就得洗,要想洗好"澡",就得好好"蒸";有病就得治,要想排好"毒",就得发好"汗"。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突出"为民务实清廉",着眼于解决问题。"洗洗澡、治治病",就得"红红脸、发发汗",要"满脸通红"地"出一身汗",既是热汗,也是冷汗。这样才能触及灵魂,抛开面子,揭短亮丑,动真碰硬,除去思想上的"灰尘",打扫身上沾染的"污垢"。  相似文献   

3.
教师是什么?教师是在各级各类学校中,以教育、培养学生为职责的专业工作者。因其工作的特殊性,教师获得了许多饱含深情的美好比喻:教师是"园丁",是"春雨",是"人梯",是"灯塔",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相似文献   

4.
"品",应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一种受众关切的主观体验。办学之"品",不能只满足于某项成"品",而应该致力于项项成"品",以至汇成大"品"、做成"品牌"、创成"名牌"。要使办学之"品"由"低空掠过"的基础层面转入"高天唱响"的更佳阶段,应循序渐进,须拾级而上;得宁静致远,当整体成功。如此之"品",必更厚重、精彩……这是常识,也是铁律。  相似文献   

5.
变"讲堂"为"学堂",就是要把教师讲课的"讲堂"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学堂"。怎样才能实现这一转变呢?一、观念更新是变"讲堂"为"学堂"的思想基础1.课堂教学观的更新。过去,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的是"教师的教",学生只是通过被动的听,去适应、配合教师。现在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自主地学",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过去是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教师从自己的"一桶水"中舀"一杯水"给学生;现在是教师带着学生去找"水",并指导学生怎样才能找到"水"。  相似文献   

6.
康艳玲 《考试周刊》2013,(95):80-81
"数学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闪烁着的是鲜明的学生立场,揭示的是教学应该以学生接受的方式进行的实践哲学。学生的立场,是一种精神的指引,实施的途径必定因人而异、精彩纷呈。"我是学生",作者尝试立足学生视角,摘录、整理平时实践中的教学片断,"读"并试图"懂"学生,从"教材"走向"学材",从"复制"走向"理解",从"盲目"走向"洞察",努力"为学生"的数学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快"时代,这话确实很在理。你看,生活中"快"无处不在,信息有"快报"、"快讯"、"快信",传递有"快递"、"快运"、"快件",出行有"快车"、"快艇"、"高铁",唱歌有"快歌",摄影有"快照",写作有"快枪手",餐饮有"快餐面",连购物都时兴"秒杀"……面对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于是有人感叹:我们千万不能慢,一定要快起来啊,否则我们不但不能成功,还要被时代所抛弃哟!真的是这样吗?相信看了如下两个故事之后,你会有新的看法和感受。瑞典著名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罗  相似文献   

8.
生命性课堂是开放的、生成的"生态系统",是以促进学生生命发展为宗旨的教育场所。从生命性应然样态的视角来观照,科学课堂是学生科学探究的"实验室",是师生间对话的"小会场",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源地",是学生发展的"金殿堂",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区"。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从应然理论层面还是实然操作层面上讲,班级都应该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人文精神的场所,学校教育也应该是回归、体现生活的一种"在场对话",班级管理更应该是使人的理性能够从容、和谐、自觉展现、调动的实践活动。基于此,教育管理的本质是治人,前提是"人性",方式是"法治",关键是"择人",组织原则是"人伦",最终目标是"安人",管理的一切措施都应该围绕着"人"来实施,人既是以班级为单位的管理育人的中心,也是凸显管理育人成效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0.
马路 《中国德育》2014,(21):38-41
正过去常说"真、善、美"。一般的概念是:科学求"真",宗教管"善",艺术负责"美"。而实际情况复杂得多,无法切割得那么清楚。广岛原子弹爆炸后,许多对原子能研究做出贡献的科学家都感到震惊,良心不安。艺术也同样,下面再说。善,另外的说法就是"德",儒家把"德"细化为"仁、义、礼、智、信",常在前面加上"道",成了"道德"。"道"是天道、天理,人顺天理而行事就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好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想把作文写好必须过好"四关",一是"兴趣关",二是"材料关",三是"语言关",四是"修改关"。过好这"四关",学生的写作水平可以得到一定程度提高。不过想让学生写出好文章,除了培养读写兴趣,传授写作方法、技巧外,更重要的是严格要求学生持之以恒、笔耕不辍。  相似文献   

12.
"微日记",其抓手为微素材、微视角和微策略,立足点是"生活",着眼点是"写作",它为学生架设一座具体可感、方便快捷的桥梁。素材细"看",释放童心,历练捕捉能力;感悟深"思",强化体悟,深化领悟意识;实践促"写",追溯方法,积累写作技巧。如此基于生活,从"微"起步,多措并举,可以化解难题,有效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3.
开放办学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之一,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也是高校存在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基本条件。校友是高校最宝贵、最丰富的开放办学资源,是高校伸向社会、联动世界的触角,做好校友工作、用好校友资源,是高校开放办学不可或缺的内容。在开放办学话语下,校友工作必须解放思想,实现"三个转变":从"囿于现状"到"积极作为",从"单方获益"到"合作共赢",从"偶尔联系"到"常来常往"。创新方法,构建"三好体系":建好"信息库",织好"校友网",打好"感情牌"。聚力开放,打造"三类平台":建设校友互动"根据地",构筑社会合作"主战场",搭建国际交流"桥头堡"。  相似文献   

14.
校长处于学校管理系统的中心,处于主导、决策的地位,是"教师中的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校的"神经中枢",是全校师生幸福生活的"奠基人"。因此,作为校长就要常备"三种仪器",时刻查看自身定位,准确把握办学方向,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塑造新时期现代校长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5.
<正>"云盘",是旧词新用,是个新义词。本指:"高耸入云的承露盘",后借指"妇女的发髻"。现在的"云盘"是"互联网存储工具"。"云盘",又简称"云",网络上随处可见,如:"百度云"、"微云"、"快云"等。"云播",是个新词,是时代的直接产物,是一种视频播放软件。"云盘"和"云播"("百度云"等)是两个不同概念的  相似文献   

16.
"人本质"不是"自由",故而"自由美学"不足为训,应予解构。"人本质"是"自我",从"自我"出发解释"美本质", 建立"自我美学",也许正构成21世纪中国美学发展的正确方向、必然选择和真正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17.
劳模是"愚公",是"智公",是"品牌",是"旗帜"。创新创效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劳动模范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和重要资源。当前,上海电力正处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关键时期,新的形势和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发挥、放  相似文献   

18.
以民为本是治国之纲,本固则国宁。神农氏炎帝提出"民为邦本",黄帝提出"爱民如子",管仲提出"以百姓为天"、"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晏婴提出"以民为本",孟子提出民贵君轻,范仲淹提出忧国忧民,当今重提"以民为本"。  相似文献   

19.
数学"童画"是一种可视化的学习方式,它主张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把握、抽象事物的本质,用图式的方式表达思维过程。通过数学"童画"表示、说明、示意、猜测,让内涵"显出来",让发现"说得清",让思路"看得见",让推理"说得通",让特征"说得准",从而让学生思维的轨迹更清晰。  相似文献   

20.
语言乃语文之根。欲辨清语文教育的性质,须先厘清语言的本质。在现代哲学的视野下,语言的本质既非列宁所讲的"工具",也非索绪尔所称的"媒介",而应当是"介质",是思维的介质,是表现、传播思维成果的介质。由此出发,以语言为内容的语文教育的着力点,就不应止于"言",即所谓的"法则"、"方式"、"方法"、"样式"等"形式上",而必然要扩展到思想感情,扩展到既涉及"言"又涉及"意"的具体交际中的"言意场"或"言意体"的正确生成。语文教育的性质便当是:学习正确生成思想或话语、提升言意和美的母语交流能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