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听课笔记是听课者对所听课堂教学过程真实的记录和反思,写好听课笔记有利于客观地评价所听课之感受,认真反思所听课之效果,有助于提高自己评课的能力和教学业务水平。因此,我们应认真写好听课笔记。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写听课笔记,如记流水账一般,只记录课堂教学过程,没有实实在在地记录师生活动中的优劣得失,没有听课“评析”或“建议”、“反思”,所以,无法实现听课之本意。在实践中,我们认为写听课笔记应做到“三要三勿”。  相似文献   

2.
听课、评课过程,是教师在互动中获取经验、自我提高的过程:听课过程中,不能为了记录而记录,听课教师不是“摄像机”,不可能也没必要对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作一翻录;也不可能像专业速记那样,一字不漏地记录。听课者应讲究听课技巧,记录时做到有所选择,要学会“去粗存精”,让自己真正从听课中受益。  相似文献   

3.
不少同学常常因为自己听课、做作业时爱走神而烦恼,因而总想找个办法来克服这个缺点。那就试试下面的这些办法吧。自我提示找几张卡片,在上面写上“专心听课”、“不准走神”或“少壮不努力”之类的句子,然后把它们放在平时学习时容易看到的地方,如铅笔盒里、书桌前或课本里。这样,无论上课听讲还是回家写作业时,只要一见到它们,便会提醒自己:专心,别走神啊!自我记录准备一个小本子,专门记录走神内容。比如在上数学课时想起了昨天的球赛,那么便在本子上作记录:“数学课——足球赛——约5分钟。”这样记录上几天后,你再从头到尾认真地看一遍…  相似文献   

4.
笔者近日参加了一次教育教学规范管理的观摩活动,在活动中,所观摩学校的教师听课记录本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些学校的听课记录本都是统一印制的,都印有"评课标准"、"记分办法"之类的文字,打开这些听课记录本,细看教师们的听课记录,嘿,全都是"有板有眼",什么"共提问多少次"、"提了些什么问题"、"学生是怎样回答的"……真是"挖到篮子里的都是菜".课堂过程中的一切无一遗漏都记在了本子上,记录本简直就成了"摄像机"了.  相似文献   

5.
听课笔记是听课者对所听课堂教学过程真实的记录和反思,写好听课笔记有利于客观地评价所听课之感受,认真反思所听课之效果,有助于提高自己评课的能力和教学业务水平。因此,我们应认真写好听课笔记。但在实践中, 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写听课笔记,如记流水账一般,只记录课堂教学过程,没有实实在在地记录师生活动中的优劣得失,没有听课“评析”或“建议”、“反思”,所以,无法实现听课之本意。在实践中,我们认为写听课笔记应做到“三要三勿”。  相似文献   

6.
听课记录要抓好“五关”青州市第二职业中专张玉光教师之间相互听课是不断取长补短、完善授课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有效途径。如何在听课活动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学到更多有用的东西呢?关键是在认真听课过程中作好听课记录。但是要真正做好听课记录,却不是一件容...  相似文献   

7.
听课笔记是教师在听取他人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所记录的文字材料。如何让这种记录材料更具实用价值,根据自己的经验,我认为教师写听课笔记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也许“研究”这个词,不太为教师喜欢。因为研究意味着时间与精力的投入,意味着精心规划与严谨实践。而对于目前的教师,像“研究”这种消耗能量的事务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他们缺乏的是心灵的放松。有没有一种方式,既能立竿见影地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又简便易行,不给教师心灵增加过重负担?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听课。这里的听课,不是教育学术研究视野下的听课,也不是学校刻板制度规定下的听课,而是纯属教师个人行为的听课。自发、自觉、自由的听课,是最朴素最简便的促进教师成长的方法。但它的重要性在注重“研究”的教育环境中被漠视了。为了帮助教师从各种“研究”中解放出来,回归实地,本期推出“听课”这一话题。让教师重新看待听课的价值,学习听课的科学方法,以最朴素有效的形式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9.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同伴是最好的镜子”……这些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借鉴他人是教师有效的学习之道。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听课学习是一条公认的捷径。但怎样听课?听课听什么?听课过程前后教师该做些什么?如何提高听课的效率等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听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为此,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明规定了教师每学期必须完成的听课次数,并依此对教师进行严格的考核。但结果往往是学校和教师都陷入“两难”的尴尬境地:对于学校来说,虽然教师的听课次数都达到了要求,但听课的效果却没有得到真实的显现;对于教师来说,尽管对听课没有兴趣,但为了完成“指标”还是要穷尽办法应付检查,甚至临时“抱佛脚”,在检查前集中突击听课乃至相互抄袭对方“听课笔记”内容。  相似文献   

11.
“听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所以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明文规定教师每学期要完成多少节课的听课任务,想以此促进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但这样的“好心”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好报”,相反的是,听课目前在很多学校教师的眼里,是一种形式,是一项教师必须完成的“作业”。一件好事,为休沦落到如此地步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杨波 《江苏教育》2007,(7):48-48
今天下午第一节课,一位平时专心听课、积极发言的同学突然沉默了,一声不吭、懒洋洋地坐在座位上.不时还用“怨恨”的眼神望望我。我心头一震,几次点名让她站起来回答问题,想使她认真听课,却始终没有效果。  相似文献   

13.
《当代教育科学》杂志2003年第13期,刊载一篇题为《听课应走出的几个误区》的署名文章,是就教师相互听课中的问题发表的评论。如今关于“公开课”的议论颇多。其锋芒主要指向“公开课”的误区,其中又主要涉及开课者,而鲜见关于“听课者”的议论。故这篇文章所指出的“听课的误区”,值得一议。一据称如今“听课的误区”为:“应付公事的听课”、“只关注主讲人的听课”、“近亲听课”以及“不重细节的听课”。所议,不无道理。问题是何以会出现这些“误区”呢?恐怕都同为什么要开设“公开课”和为什么要听这种课问题相关。如今,“公开课”已经…  相似文献   

14.
戴晓丽 《语文天地》2013,(12):77-78
本文所说的听课是指听随堂课,而非调研观摩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听随堂课算是一种最“草根”的教研活动。有了教师和学生,课堂可以随时展开,听课可以随时进行。  相似文献   

15.
很多学校领导喜欢听“推门课”(“随堂课”),认为这样的课比较自然,能真实反映出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这种听课方式还能敦促教师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应当承认,这些想法的出发点是正确的,但这只是学校领导的想法而已,据笔者调查,这种听课方式并不被教师认同,其效果也远没有学校领导所预想的那么好。  相似文献   

16.
怎样写听课笔记,本身没有可以遵循的模式。一些学校和教研单位有时给听课者印发听课记录本或听课卡什么的,一些听课者时常是按上面的栏目填空,我认为不足取。听课,跟授课一样,要有自己的个性特色。听课者要有独特的观察能力、欣赏能力、鉴别能力、领悟能力、评判能力,听课时的所听、所看要变成所感、所悟,而这些都要用笔记录下来。记录的目的是为了备忘,为以后的评课和为自己的反思、领悟做准备。  相似文献   

17.
听课评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我没有听两节课,我就认为今天在学校里什么事也没有做。”笔者以为,课堂上许多司空见惯的现象经过听课者细致的观察,听课后有意识地思考、总结,就可以得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其实听课也是一种创造。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赖勤 《广东教育》2003,(1):69-69
笔者从当前不少学校开展的听课活动中,发现普遍存在着一些误区,亟待正确认识,加以改进。误区一:重外轻内。在听课中,不少教师对于校内听课不当一回事,总是想外出听课,尤其是到重点学校听课。在此,暂且不论“西天”取回的“经”是否适合本校“和尚”念,以及取回的是不是“真经”,但是忽略了挖掘本校教学资源而劳师远行,造成了教学资源浪费,值得我们深思。误区二:重城轻乡。城市学校条件优越,其教学水平往往胜于乡村学校。于是,人们常往“城”看,忽视了广大乡村学校通过努力所取得的可喜的教育教学成果。误区三:重优轻劣。不…  相似文献   

19.
听课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新入职教师,使其教法逐渐成熟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每个学校常规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本培训的内容之一,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有效的一种途径。但在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掌握这一教学技能。听课,顾名思义是“听”,看似简单,但在“听”之余,要慎“思”,其中蕴含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技巧。本文针对科学课程中年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盲目听课、听课前准备工作不充分、课后不反思导致的听课效果不佳的现状,提出了“动态教案”学科教学技巧。  相似文献   

20.
卓永 《教育文汇》2011,(6):21-21
如果说公开课是“浓妆”课,“推门听课”则是“淡抹”课,甚至一点不需要“化妆”,该怎么上就怎么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