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武二年(1369年)明朝军队进兵陕西,在夺取河州之后,又打通河西走廊,切断了青海地区与蒙古各部的联系。在这种有利的军事形势面前,明王朝遣原元朝陕西行省员外郎许允德赴藏区招抚僧俗首领。历时一年,使吐番宣慰司都元帅何锁南普等一批元朝委任的吐番首领归附,并招降了元宗室,镇西武靖王卜纳刺,成功地收复了青海东部的河湟地区,打开了朱明王朝势力通向藏区的大门。  相似文献   

2.
河州贤孝是临夏地区流传于民间的传统说唱艺术,其唱本多半源自有关历史典籍,也有一部分唱本是由历史事件改编而来。贤孝艺术在解放前主要是给人们提供信息、教化人心。有些以历史事件为背景的唱本是当地人民了解历史的一种喜闻乐见的渠道,《尕司令打河州》正是以1928年发生在河州的马仲英事件为背景材料,对事件的起因、马仲英第一次围河州城过程、结果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3.
两汉时期,河西走廊不仅是匈奴的经济、政治与军事活动的主要基地,而且是中西交通的咽喉,在匈奴政权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占领河西走廊也就成了两汉政府的主要对外政策.河西走廊直接关系到汉王朝的边境安全与统治稳定,关系到匈奴的盛衰存亡,因而,汉匈双方为争夺河西走廊在300年间曾发生了多次战争,最后以匈奴被逐出河西走廊远遁西方而为结局.两汉时期的河西走廊在匈、汉统治政权中都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4.
临夏市地处黄河上游,为甘肃省西南部中心城市,是临夏回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和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史称袍罕、河州,素有“茶马互市”、西部“旱码头”和“河湟雄镇”之称。享有“花儿之乡”“彩陶之乡”和“牡丹之乡”的美誉。区域总面积88.6平方公里,辖4个镇41个行政村,6个街道办事处27个社区;总人口25万,其中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1.4%;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58.4%。  相似文献   

5.
明朝经略甘州始于洪武初期,是明朝经略河西及河湟地区的重心。甘州的经略大体经历了战略定位、战略运筹、战略延伸三个阶段,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基本完成了陕西行都司的体系架构。洪武后期,肃王分封甘肃,河西及河湟地区被正式确立为明朝在西北的军管行政区。河西走廊甘州军事、政治权力中心的形成,为甘州的开发提供了最佳的历史契机,也为开通西域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与必要的物质基础。洪武时期是经略甘州的关键时期,亦是甘州开发格局的形成期,对洪武以后甘州的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古称河州,是多民族聚居之地。《河州志》是了解、研究本区域内历史的基本史料。明嘉靖时期河州人吴祯编修《河州志》是河州史上第一本志书。到清代,河州地方志取得巨大进展,于康熙二十六年张瓒署名《河州志》和四十六年王全臣编修《河州志》问世。康熙四十六年王全臣编修《河州志》在袭承前面几版《河州志》基础上也有了大的突破。对康熙四十六年《河州志》的考述,旨在阐述其体例、内容特点、突破及不足等问题。目前对《河州志》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王版《河州志》是研究河州历史一手地方志文献,对了解清朝时期河州地方史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对于塔里木盆地的周围和河西走廊的古代丝绸之路所进行的现代探索考古发掘已经有一百多年左右的历史。许多国家都争先恐后的派遣考古专家,单独或结队地来到新疆,甘肃等地考察,并发掘这里的各种古代遗存,公开掠夺大批稀世的珍贵文物和罕有的历史文献。至今为止,已有相当一部分珍品被陆续公诸于世,其中有数量可观的一批是用会回鹘文写的。  相似文献   

8.
两汉时期,河西走廓不仅是匈奴的经济,政治与军事活动的主要基地,而且是中西交通的咽喉,在匈奴政权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占领河西走廓也就成了两汉政府的主要对外政策。河西走廓直接关系到汉王朝的边境安全与统治稳定,关系到匈奴的盛衰存亡,因而,汉匈双方为争夺河西走廓在300年间曾发生了多次战争,最后以匈奴被逐出河西走廓远遁西方而为结局,两汉时期的河西走廓在匈,汉统治政权中都占有重要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9.
魏晋时期屯田成为土地管理中最重要的制度.嘉峪关墓壁画真实再现了魏晋时期河西屯田的情景.该文通过对壁画军屯、民屯的描绘,分析当时河西屯田军民合一的形式与其在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作用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公元八世纪后期至十一世纪前期河西历史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所要探讨的是安史乱后至北宋初期的河西历史。因河西、陇右唇齿相关,史实往往交错,故言河西不能不涉及陇右。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随着统一形势的发展,划全国为十道。陇坻以西为陇右道,位列第六。至睿宗景云二年(711年),因政治和军事上的需要,从陇右道中分出黄河以西为河西道,领凉(武威)、甘(张掖)、肃(酒泉)、瓜(今安西县)、沙(敦煌)、伊(新疆哈密)、西(新疆吐鲁番一带)七州。河西、陇右分治,习惯上简称河、陇,大体即元、明以后的甘肃省区。这一地区在祖国历史上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秦陇为周人、秦人的发祥地,河西自古即为我西北各游牧部族驰逐往来的场所。因其地水草丰美,土地肥沃,宜牧宜农,一经中原王朝所控制,即发展水利,大兴屯田。所以自汉武开河西,张骞通西  相似文献   

11.
元甘肃行省诸驿道考胡小鹏蒙元时期全国大统一以后,传统的河西走廊通道重新畅通无阻。早在成吉思汗征讨西夏之时,察合台部将按竹迩就已设置了从删丹通往察合台兀鲁思中心阿力麻里的驿路,此后经过历代蒙古统治者的不断增置完善,到元世祖忽必烈时期,河西境内的驿站系统...  相似文献   

12.
伦敦素有“世界乐坛”之称。这里常常名师荟萃,赛事繁多,尤其是夏季音乐会盛行,成为此间社会文化生活的一大特色。伦敦夏季音乐会由来已久。据传,早在数百年前就有。盛夏时日,人经过们整天劳作之后,愿到户外乘凉小憩。有些好事艺人,间或作些弹奏、演唱,为人助兴。久之,人们变成习俗,直至今日。今日的伦敦夏季音乐会,无论就演奏规模或演奏水平而言,均非昔日  相似文献   

13.
公元前27年,奥古斯都在莱茵河西岸正式建立的贝尔吉卡行省,是罗马帝国莱茵河边疆最为重要的行省。在罗马对贝尔吉卡行省的治理中,形成了族群划分与管理的多元性、军事部署兼具防御性与进攻性以及边疆建构的均衡性与稳定性的显著特征。这些治理特征构成了罗马帝国莱茵河边疆建构的战略均衡性基础,进而奠定了莱茵河在此后西欧各个历史阶段作为重要界河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堡寨作为冷兵器时代的一种军事防御体系,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依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国家军事政策而建立。永泰堡是明朝在河西走廊东端松山新边墙附近修筑的以防御为主的堡寨之一,曾一度为明庭和蒙古地方势力对峙的前线。清朝平定西北蒙古势力叛乱以后,永泰堡逐渐向村堡转变,由军事防御的堡寨逐渐变为普通的村落形态。永泰堡的发展变迁不仅折射出此类堡寨村庄化的发展轨迹,也反映出西北一些地域的脱边历程。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自然环境极其复杂,自从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和青藏高原升起以后,我国的青藏高原、西北高原、西南高原和黄土高原就联成一片。形成了由青藏高原向东延伸和降低的阶梯式的高原地形。随海拔高度的降低,气温逐渐变暖,到了平川河谷地,有的地方气候竟接近甚至超过亚热带。在这样的得天独厚的生物环境中,适应各种植物的生长。远古时期,我国的大地上生长着极其众多的寒温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野生植物。原始人类为了生存,开始仅以采集某些植物作生活资料,以后又扩展到动物。但是仅靠采  相似文献   

16.
书院是中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化教育模式,自宋初至清末,存在千年之久。河州地处西北,书院兴起较晚,发展速度比较慢,制度与学术上的建树有限,但其在区域教育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清康熙以后,河州兴起的凤林、龙泉、爱莲三大书院,对河州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当今流行的几种权威性中国历史地图集对秦汉时期岭南区划的画法有错误.秦代建立的岭南三郡的疆界与今天的广东、广西、越南的疆界并不重合;桂林郡郡治不在今百色;象郡位置南端应在北纬13度线的今越南中南部,北境在今贵州东南部.西汉的象郡即秦象郡的北部,南境在今中越边境线稍南,郡治临尘在今崇左市.  相似文献   

18.
一、地名概念地名是地理事物的名称,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一个普通概念。但是,它常为人们所忽视。其实,从地名中可以了解到许许多多的事物!而它是值得探索的一门学问。地名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在人类社会出现之后才有的。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范围日益扩大,地名不但在数量上逐渐增多,而且在内容上也越来越丰富,地名的传播也就更广泛起来。因此,地名就成为人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个重要词汇。以后由于文字的产生,地名的内容包含了形(字体)、音(声)、义(含义),而从义的  相似文献   

19.
日军旨在扫荡并占领中条山,精心谋划了更大规模的中条山战役。对于日军的军事企图,徐永昌等多数国民党军事高层误认为是日军渡河西犯的前兆,蒋介石虽断定日军意在攻占中条山,但为防患于未然亦依附了徐永昌等多数国民党军事高层的看法,并将重点放在了加固河防上。就具体应对举措而言,国民党军事高层制定了加固河防和主动出击的应对方案,重新启用卫立煌担任战役总指挥,并极力寻求中共方面的军事支援。从实施成效看,国民党军事高层的应对举措有诸多失当或失误之处,为之后中条山战役的败局埋下了伏笔。通过考察国民党军事高层对中条山战役的策略因应,在一定程度上也可管窥复杂纠葛的国共关系及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  相似文献   

20.
汉武帝元狩二年霍去病出北地、转战河西之役,是汉匈战史中的重要事件。关于此役的行军路线,前人误以为汉军是从北地郡治马岭出发,绕道今内蒙古额济纳旗的居延海,南下而至张掖的。实际上,霍去病出军路线是由今宁县北上到高平,即秦时所开朝那、萧关道,由此经今宁夏海原至甘肃靖远县,由索桥渡济黄河,至媪围(今景泰县),西抵武威。居延新简提供的材料可以完美地解释《汉书》“票骑将军涉钧耆、济居延”之谜:居延为水名,即今武威市东南接纳黄羊河后的石羊河主河道;钧耆也为水名,即今山丹河下游。随着汉朝向西北的开拓,出现了地名迁移现象,居延地名由河西东部搬迁到走廊北端即其中的一例,这是造成后来对史料理解混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