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衍同志的《包身工》,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篇优秀的报告文学。一九六三年,作者在《报告文学的几个要求》中说:“我自己,除了诗以外,差不多的文学形式都写过,但都和草木俱朽了,只有《包身工》,在读者中还在起作用。”这虽然是作者的自谦之词,但清楚地说明了这篇作品在他自己创作中的突出地位。《包身工》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六年六月《光明》创刊号。解放后,一九五九年《中国工人》杂志重新发表了这篇作品,并展开了群众性的学习和讨论。粉碎“四人帮”以后,一九七八年《十月》文艺丛书又发表这篇作品,并刊载了评价文章。另外,建国以来所写的现代文学史和系统研究报告文学的文章,几乎没有不提及这篇作品的。大家一直认为,《包身工》是“报告文学的杰作”,标志着我国的报告文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是我国报告文学发展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2.
《包身工》是20世纪30年代最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它的发表,“在中国报告文学上开创了新的纪元。”(引文见于发表《包身工》的《光明》杂志的《社语》)《包身工》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一、说教材 《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的课文,是精读课文《短新闻两篇》中的一篇,另一篇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是新闻和报告文学,还有两篇作品分别是中国报告文学三大里程碑之一的《包身工》和记录中国航天事业辉煌发展的《飞向太空的航程》。  相似文献   

4.
夏衍在1936年6月发表的《包身工》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优秀报告文学作品之一。作为报告文学,它不仅具有令人信服的真实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且表现了作者极其深刻的见解和无畏的战斗精神。诚然,文章是以叙事为主体——作者详尽地报道了上海日本纱厂里一群失去自由的女工们的非人生活状况,其中着重描写了弱女子“芦柴  相似文献   

5.
《包身工》是 2 0世纪 30年代最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它的发表 ,“在中国报告文学上开创了新的纪元。”(引文见于发表《包身工》的《光明》杂志的《社语》)《包身工》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功之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内容深刻它并不仅仅浮光掠影地反映一下包身工的悲惨生活 ,而是全面深刻地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发展历史和罪恶实质。作品指出 ,这种制度是在帝国主义疯狂侵略、造成中国农村经济破产的情况下产生的 ,是帝国主义势力与中国封建势力相互勾结和相互利用的情况下而逐步发展并造成严重恶果的。这是一种具有双重剥削性质…  相似文献   

6.
《包身工》是现代著名的戏剧家夏衍于1935年写的一篇报告文学。它以旧中国包身工苦难生活的真实描述,无情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其描写的内容与学生有较大的距离,一是时间跨度大,二是生活领域相距较远。如何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7.
报告与文学     
夏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写于1936年,至今已有60多年的时间了。但我们今天读来,依然能感受到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包身工的悲惨生活以及这一制度的野蛮。黑暗,让人触目惊心,作家在表现手段上的纯熟和多样,也令我们叹服。也就是说,作家成功地处理了“报告”与“文学”二者之间的关系,创造出一篇熔真实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炉的报告文学作品来。报告文学属于新闻与文学的混合性文体。它以记事为主,不同于侧重议论的杂文,也有别于侧重抒情的散文。报告文学虽不绝对排斥艺术虚构,却要求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事实必须真实。作家的虚…  相似文献   

8.
夏衍同志的报告文学《包身工》,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也是我国报告文学发展史上一座光辉的里程碑.这篇杰作,最早发表于一九三六年《光明》杂志创刊号上.由于它真实而生动地揭露了二十世纪在日本帝国主义经营的中国纱厂里,还公然地保存着奴隶制度这一罪恶事实,因而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人民那时正在进行的抗日救亡斗争.对于这样重要的一篇作品,解放后在一些报刊、书籍中广为转载、选用,那是十分自然的.然而,在转载和选用中,几乎都作了改动,且改动的情况又颇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线索例说     
什么叫线索?线索是贯穿于记叙性作品(包括小说、戏剧、电影、电视、散文、报告文学、通讯、回忆录等)前后的脉络。如夏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中“包身工的悲惨遭遇”,中国青年报记者采写的通讯《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中“各级各类干部群众寻药运药抢救中毒民工生命的动人故事”,江耀辉的回忆录《红军鞋》中的“那双‘量天尺’”。这些贯穿于作品始终的脉络,象一根根红线串着一颗颗玲珑剔透的珍珠,构成一篇篇习习生辉的佳作。  相似文献   

10.
<正>《包身工》出自人教版必修二新闻单元,作为一篇报告文学,它以翔实而生动的内容,展现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东洋纺织厂里劳作的中国女工的血泪史,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盘剥中国、虐待中国人民的罪恶。这是一篇震撼人心的纪实文章,人们不会忘记"芦柴棒"枯瘦的身躯,不会忘记"小福子"遭受的殴打,不会忘记包身工们生存的恶劣环境和随时被奴役致死的悲剧。作者愤怒地控诉了不人道的黑暗现实,并预言人们必将反抗,黎明必将到来。  相似文献   

11.
在报告文学《包身工》诞生之前,上海的明星电影公司就曾拍过一部电影,叫《女性的呐喊》。这是第一部描写包身工的文艺作品。它的材料,就是夏衍提供的。夏衍最初了解包身工的情况,是通过中共上海地下党中从事工人运动的几位同志。夏衍也曾接触过一些描写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女工生活的文艺作品,和她们比起来,中国的包身工简直就像是生活在地狱了。夏衍后来回忆说:“包身工的悲惨生活更使我们这些知识分子感到‘灵魂的震动’。” 1935年,夏衍找到了一位在日本纱厂当职员的中学时代的同学,到包身工工作的车间去看了几次,对她们的劳动条件有了一些了解。可是要懂得“带工头”对包身工的管理制度和她们的生活情况,就非  相似文献   

12.
夏衍同志的《包身工》,是我国报告文学的一篇奠基作品。它写于1935年,发表在1936年6月出版的《光明》创刊号上。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魔爪从我国东北伸向内地,国民党反动政府开门揖盗,沦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人民在受难中觉醒,革命斗争正向新的高潮发展。作者选取了黑暗现实中的一角,揭示最底层人民生活的真相。作者写的虽然是局部的社会现象,没有从正面来描写光明和黑暗两大势力的搏斗,但是,它却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阶级矛盾的本质特征。作品里的包身工,她们身受日本资本家和带工老板等的残酷压迫和剥削。日本资本家,是他们日本侵华势力的体现,带工老板,是中国封建邪恶势力的代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互勾结,构成了罪恶的共同体,他们大量地吞噬着人  相似文献   

13.
夏衍同志1935年写成的《包身工》,是一篇思想性艺术性较好的报告文学。它在我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产生过一定的影响。报告文学这种文艺形式,是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要事件,用文艺的形式及时真实地报告读者,从而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三十年代,在党的领导下,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运动的倡导者,为了使革命文艺更紧密地配合现实阶级斗争,发挥革命文艺的战斗作用,积极提倡报告文学。在很短的时间内,报告文学蓬勃兴起,及时地反映  相似文献   

14.
《包身工》修改类析四川南充高中杨猛夏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真实地描述了旧中国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无情地揭露了野蛮残忍的包身工制度。作品写于1936年,最初发表于《光明》半月刊,后来收入《夏衍选集》和高中课本时,作者和编者都曾作过文字上的改动,现将部分改...  相似文献   

15.
精讲:《包身工》是一篇六千三百多字的课文,篇幅较长,题材较复杂,表达的方法也多样。教学时应根据报告文学的特点,讲得精要,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1、抓住包身工一天生活情景这根线索,使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历史到现实,认识包身工制度血淋淋的罪恶。2、抓住文章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推理与典型的形象描写相结合的写作特点.作者在冷静沉着的叙述中交织着热烈的抒情.由于充分展示了新闻的纪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第一期刊登了《读<包身工>琐记》一文,读后很受启发,得益非浅。但也有一点不成熟的异议,愿提出来商榷。《读<包身工>琐记》中说:“《包身工》与一般报告文学不尽相同,作品中没有一个完整的人物,没有一件完整的事件,通篇是一些片片断断的零星材料。”《包身工》有没有完整的人物,与分析该文关系甚重,需作深究。《包身工》依时间为序写包身工一整天的生活.着重写“起床”、“吃粥”、“劳动”以及对这三个场面的分析和揭露。被组织进去的片片断断的零星材料,大部分用来  相似文献   

17.
夏衍的《包身工》写抗战前夕上海纺织厂里包身女工的悲惨处境。夏衍经过深入调查,写得惊心动魄。他能站在较高的角度,从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局势,加以分析议论,使读者感受到的,不只是一部分中国人的受苦,而且使人感受到整个中国处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下。夏衍的《包身工》是中国早期报告文学的代表作。说代表作是当之无愧的,因为它的影响大,体现出的报告文学的特点也充分。它是同新文学里的‘“报告文学”这个概念同时产生的。那是在30年代初期。不过,如果把霍秋白写于1923年、出版于1924年的徽乡纪程》(关于苏联十月革命后几年的纪…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编辑部:在中学语文课本中,选有《地质之光》、《包身工》、《探索星空奥秘的年轻人》等报告文学作品。在讲解时,学生提出了“报告文学是否允许想象”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在教研活动中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有的教师认为报告文学写的是真人真事,不能想象,否则就是掺假;有的教师认为报告文学现在属于文学作品的范畴,说文学离开  相似文献   

19.
新编中学语文放材中的报告文学选目,除唯一一篇事件型作品《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之外,其余全部是以人物型报告文学为主,它包括有中国30年代以来至80年代初期的作品:《包身工》、《截肢与输血》(《诺尔曼·白求恩:》片断)、《谁是最可爱的人》、《地质之光》、《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两百个将军同一故乡》,另加上一个捷克作家伏契克昕写《绞刑架下的报告》之片断《二六  相似文献   

20.
夏衍的《包身工》写于一九三五年,发表在一九三六年六月出版的《光明》创刊号上。这是一篇写女工生活的材料丰富、情意真挚的报告文学。这一年,他还写了一篇同样反映女工生活的短篇小说《泡》,完成于一九三五年十一月二十日,发表于一九三六年二月出版的第六卷第二期的《文学》上,早于《包身工》。《泡》的女主人公王彩云是一家肥皂厂的女工,年纪十七、八岁,但由于营养不良,看上去顶多十四、五年的模样。她刚进厂时身体并不衰弱,第三年就得了可怕的干血痨。母亲想给她冲冲喜,但她期待着还有几个月自己便做满工五年,到那时可以多拿半年的工薪,然后及早摆脱那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