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0年 4月份,读者桂运波以《知音》杂志刊登虚假报道,损害了他作为消费者的权益为由提出诉讼,要求《知音》赔偿 89元的损失。 8月,受理此案的法院以桂运波不具备当事人的条件而驳回诉讼。  以往针对媒体的诉讼案件原告都是“直接的受害方”,牵涉到的无非是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著作权等。桂运波诉《知音》一案却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层面,这可能是国内首次以消费者身份对媒体提出的侵权诉讼,是读者维权意识增强的一个标志,与消费者权益有关的新闻诉讼之门随之开启,读者的消费者权益应该受到保护。  提出读者的消费者权益还…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我国新闻界对教育报道越来越重视,突出表现在新闻媒体埘教育报道分量的加重,对教育战线涌现出来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给予了。定程度的关注,取得了较大成绩。毋庸讳言,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如舆论引导上缺乏导向意识,报道思想』二缺乏受众意识,报道内容上缺乏可读性,报道形式上缺乏灵活性等等。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闻传媒女性报道的误区及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作为新闻传媒受众的一部分而存在。 为了解大众传媒对妇女的影响,中国妇联于2001年10月在天津、黑龙江、湖南、湖北、宁夏、江西、云南7省(区、市)对600名女性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597份,有效率为99.5%。被调查者基本上是中、青年女性,且文化程度较高,分别来自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等。问卷以电视、报纸、期刊、网络、广播、等6项媒体为主进行调查。被调查者中,36.9%的人认为广告中歧视女性的问题较严重,21.6%的人认为互联网上有关女性的网页问题较大,17.6%的人认为在书报杂志中也有此类现象。  相似文献   

4.
5.
刘影 《新闻知识》2001,(5):38-39
“客里空”历来是新闻报道的大忌,不管是新闻单位、报道中的当事人还是受众都对虚假报道深恶痛绝。以往对于虚假报道的批评多从强调新闻职业道德和对公民隐私权、名誉权等的保护这一角度出发;而去年4月,读者桂运波则以《知音》刊登虚假报道,损害了他作为消费者的权益为由,将这份武汉出版的国内知名杂志推上被告席。法律界有关人士认为:“这次发生普通读者起诉《知音》杂志社,表明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正从单纯的物质产品领域进入精神产品领域”①。《知音》杂志社在答辩中强调,“商品和服务才是《消法》保护的范畴,而报刊的内容是文…  相似文献   

6.
发现独家新闻,写出原创新闻是每位记孜孜不倦的追求.但也不是说,当看到别人的独家新闻的时候,我们只能无所作为。牛顿有一句名言:“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更远,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同样可以站在别人的肩膀上,认真思考,从已有的题材中,也可以作出新章、好章来。  相似文献   

7.
时政新闻如何增强可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惜分在《新闻学大辞典》中,将“硬新闻”定义为:“题材较为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按此定义,毫无疑问,时政新闻属于硬新闻的一个种类。这个定义也表明,时政新闻从内在属性上说,有题材重大、能引起广大受众关注的特点。然而,在我国现实生活当中,时政新闻长期以来并不很是受读欢迎。不少读甚至觉得时政新闻版没看头。原因在什么地方呢?笔以为,主要是因为在时政新闻报道过程中,忽视了受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滕抒 《新闻三昧》2005,(3):26-27
案件,是指有关诉讼和违法的事件。案件报道属于社会新闻中的法制新闻。由于案件报道很容易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和震动,因而在新闻报道中的地位显得既特殊又重要。近年来,随着社会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在新闻实践中涉讼新闻侵权的比例增大。因此,新闻记在进行案件报道时要特别注意以下若干方面。  相似文献   

9.
10.
郑凌 《视听纵横》2004,(2):44-46
“策划”这个词语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计划和策略。不管你是否承认,在现代的电视新闻报道中,新闻策划已经成为报道准备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越来越多的报道依靠成功的策划获得轰动效应,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媒体本性的一种回归。  相似文献   

11.
写政工报道易空,写军事、科技报道易涩。涩在有些稿件满纸的技术性问题和术语,新闻不像新闻,论不像论,让一般读看着费劲,感到生涩难懂。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要从技术性中跳出来。  相似文献   

12.
文娱报道应摒弃媚俗之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尔滨广播电视周报》搞的专题讨论很好,这篇阅评也写得好。我们的文娱乐报道确应很好改进,要改变对明星不厌其烦的炒作、俗不可耐的吹捧,良知失范的攻击、无事生非的谣言充斥娱乐新闻版面的状况。改变要么媚俗品位差、格  相似文献   

13.
喜欢足球, 但看中国足球老是令人沮丧, 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干脆不看也罢。所以现在的足球比赛我已看得很少, 当然没有过多的时间也是一个原因。不看足球,不等于不看体育报道与其他项目的比赛,每天看报中又发现有时离开赛场,写写生活中的运动员的另一面也不错。比如5月  相似文献   

14.
郭亮 《新闻记者》2004,(9):13-15
时政报道因其特殊的重要性和敏感性,一般要遵循审定的“通稿”来报道,在保证了舆论导向正确性的同时,客观上也造成了“千篇一律”的结果。如何突破这种“千篇一律”,既满足受众对资讯的需求,又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我认为,鉴于时政报道的特殊要求,在主题和内容没有更大突破的现状下,记者捕捉到独家的、生动形象地反映主题的细节,就是找到了突破“千篇一律”的重要途径。如果说报道通稿内容是“规定动作”的话,那么报道细节就是“自选动作”。在大多数人都只做规定动作的情况下,“自选动作”编排得当,准确漂亮,就会更“出彩”,更抓人。细节对…  相似文献   

15.
蒋鸿升  秦恒 《新闻窗》2006,(5):85-86
近几年来,媒体报道被诉诸法律的案件越来越多了,有的被认为是报道失实,有的被认为是误导消费者,还有的被认为是侵权;甚至有一些记者因为写了批评报道而受到恐吓。所有这些,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即如何做到既符合媒体市场经济需要,又能保证媒体健康发展以及记者自身权益的现代传媒体系。  相似文献   

16.
17.
黄剑 《新闻前哨》2002,(10):31-31
“深入成就深度”,这句话虽来自国内某知名报纸的广告语,但笔者认为它也应成为我们从事经济新闻报道者的座右铭。 在高度理性,面目相对冷峻的经济领域,新闻报  相似文献   

18.
许青 《军事记者》2004,(2):58-58
高祥森撰指出。许多批评报道可以试用“中性”手法来操作。“中性操作”并非完全不带主观色彩。它是记在新闻报道中不掺带任何主观褒贬.客观准确反映事实的发生发展真相.记站在相对中立的立场上,不偏不倚进行采访写作.让读自己去把握、思考和判断。“中性操作”是让事实去说话.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