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罗建北简历 罗建北,女,1945年出生,汉族,中共党员。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留校任教,现为清华大学教授。现任清华科技园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副主任,清华创业园主任,清华留学人员创业园副主任,清华科技园孵化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历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党委书记,清华大学软件技术中心主任、清华信息技术公司总经理,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裁。目前兼任清华科技园教育培训中心主任,清华科技园技术资产经营公司董事长,北京厚德人力资源公司董事长等职.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清华科技园创建10周年的日子,十年来,清华科技园通过自己的努力提供了一个适合企业发展的平台,于是国内外的一些企业纷纷入园,这些企业的到来,在为清华科技园带来“人气”的同时,也为清华科技园带来了一些特殊的“荣誉”:  相似文献   

3.
梅萌简历 梅萌,男,汉族,1954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1982年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毕业。现任北京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主任,清华科技园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本科毕业留校后历任清华大学校团委部长、副书记,清华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等职务。1994年创建清华科技园,长期从事清华科技园的发展建设工作。目前兼任清华科技园发展建设委员会秘书长、清华留学人员创业园主任、清华科技园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大学科技园是否能提升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这一有争议的论题,对清华科技园中的中小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和海淀区及北京市的高科技中小企业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清华科技园的中小企业多是由一批年轻、高学历的企业家创办的以应用技术研发为主的高技术企业,有很强的创新意识.与其他中小企业相比,清华科技园的企业更善于利用科研机构的信息,研发层次更高,融资渠道更多,创新活动更活跃.  相似文献   

5.
作为国内最早建设的大学科技园之一和国家的第一批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清华科技园致力于创建富有大学科技园特色的创新服务体系。今天的清华科技园已经成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支持创新创业的基地,成为清华大学社会服务功能的一个重要平台。清华科技园主动承担了“搭建  相似文献   

6.
在移动互联网创业浪潮、科技创新与金融支持日益深化的背景下,孵化器近年来呈现出具有投资功能的商业化运作趋势。创业企业需求的变化促使孵化器需要商业模式创新。孵化器的价值主张由平台提供商转变为服务提供商和企业生产者,为技术与资本市场生产创意项目或公司。基于技术与资本市场对创业企业需求的变化,从商业模式基本原理出发,构建了基于技术与资本市场的商业孵化器商业模式核心要素及相应的描述性分析框架,并以创新工场、张江孵化器、清华科技园和联想之星等国内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商业孵化器为案例呈现了各核心要素的创新路径。最后以美国Y Combinator的商业模式描述了商业孵化器如何创造、传递及获取价值。  相似文献   

7.
1993年,清华大学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总目标下提出了创建清华科技园的构想,次年正式开始建设。经过了12年的发展,清华科技园主园区形成了占地25公顷的规模,规划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年底将全部建设完成,已有400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近150家,其中8家世界500强研发机构;拥有专利和专有技术近1千项;国家各类科技项  相似文献   

8.
<正>北京科技大学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探索,2000年成立了北京科技大学方兴科技孵化器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方兴孵化器被认定为"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2001年,科技园被北京市科委、教委认定为"北京市大学科技园"。2003年1月,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同年与中关村管委会共建了北京科技大学留学人员创业园。2005年,科技园建设了"新材料北京市技术转移中  相似文献   

9.
文化产业孵化器是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引导,帮助一些新成立、实力资金相对比较弱的文化企业或者有创意但缺乏创业资金的个人发展的文化经济组织,属于产业集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降低了文化企业和个人的创业风险,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高校文化产业孵化器则是依托于高校丰富资源发展起来的特殊的孵化器形式,具有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和特点,是实现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内江市加快建设成渝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一是搭建成果转化平台。与清华大学、机械研究总院等高校院所开展合作,共建"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内江产学研协同发展创新中心"等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250余个。整合"天府科技云"、内江市技术交易信息服务平台资源,实现线上线下"双线联动"对接转化交易。围绕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优势新兴产业和提升改造传统产业,推动建成3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全省率先实现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县(市、区)全覆盖。  相似文献   

11.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主导战略的背景下,大学科技园本应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育、创新集群发展的主阵地,却尚未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在对大学科技园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转变及其研究的必要性,分析实际调研中发现的大学科技园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探讨发达国家科技园的发展模式,并重点分析瑞典KISTA科学城和武汉大学科技园的特色及成效,进而有针对性地研究提出中国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应从基于创业链的孵化器及产业集群向基于创新链的创新集群转变,再进一步由区域发展中的创新集群向国家战略发展中的创新极演化。  相似文献   

12.
在已经过去的十年建设历程中,清华科技园在园区开发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创业企业、鼓励支持创新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大学科技园发展到今天,如何处理好与所依托的大学的关系是一个涉及到大学科技园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作为国内最早建设的大学科技园之一和国家的第一批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清华科技园致力于创建富有大学科技园特色的创新服务体系。今天的清华科技园已经成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支持创新创业的基地,成为清华大学社会服务功能的一个重要平台。清华科技园主动承担了“搭建  相似文献   

14.
正首都师范大学科技园成立于2000年,是首都师范大学产学研联合工作的重要基地,是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发展科技、文化、教育产业的重要平台。2003年7月,经北京市大学科技园工作指导委员会审核,市科委、市教委联合发文认定首都师范大学科技园为北京市大学科技园。2007年首师大科技园与北京市其他13家大学科技园共同发起成立"中关村大学科技园联盟"。同年9  相似文献   

15.
论大学科技园与风险投资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学科技园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建立风险投资机制是“十五”期间科技园的重点建设内容之一。大学科技园是一个大孵化器,同时,园内又包含大大小小的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的孵化功能、孵化器与风险投资的融合,表明了大学科技园与风险投资融合是必然的趋势。大学科技园应着手建立和健全其独特的风险投资机制,以促进自身、地方以及国家科技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云南光谷光机电科技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云南光谷孵化器")成立于2013年,座落于素有"光学城"美誉的昆明市西山区海口镇,是在西山区人民政府和西山区科信局的引导和支持下,由云南云光发展有限公司和昆明盛华科技有限公司出资共建,是云南省首家、也是唯一的光机电专业孵化机构。云南光谷孵化器现为昆明市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旨在传承西山区海口镇在中国光学史上的光辉地位和光机电工业企业的历史文化,通过整合中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1月11日,在喜迎诺贝尔奖获得者、清华大学名誉教授李政道博士80寿辰之际,清华科技园“科学与艺术”主题雕塑的揭幕仪式在清华科技园阳光厅隆重举行。李政道博士,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张景安,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及海淀区区长周良洛,已故著名画家李可染大师的夫人、著名雕塑家邹佩珠女士,清华美术学院领导和清华科技园领导等400多位来自艺术届、科技界的嘉宾出席了此次揭幕仪式。李政道博士与邹佩珠女士亲自为雕塑模型揭幕,共同揭开了“科学与艺术”主题雕塑这项促进科学与艺术相结合有特殊意义工程的序幕。与此同时,由李政道博士与著名画家吴冠中共同主持召开的第二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研讨会也在清华大学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8.
正本刊讯内江高新区汉安孵化器"三项措施"全力提升孵化成效。一、引入专业机构,提升管理质量为推动内江汉安孵化器健康有序发展,内江高新区通过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方式于2018年1月正式引入孵化器专业运营机构-北京启迪万博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该公司已组建专业运营团队,目前团队成员共8人,团队中大多具有丰富的科技服务行业服务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清华科技园的空间扩散模式进行探讨,指出科技园区的空间扩散实际上是两种或多种模式的组合,究竟采用何种模式,取决于自身条件、发展阶段、城市环境、政府推动、管理者理念等诸多因素,下一阶段清华科技园的空间扩散可能会以扩展扩散为主,向现有规划区内部及周边扩展,兼顾向条件突出的二三线城市扩散,即重点建设现有集群,扩散速度将放缓。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信息》2001,(8):38-41
创业企业气候渐成 清华的创业故事,流传最广同时也最为人所知的是视美乐."视美乐"的全称是视美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它是一家以开发、生产、销售多媒体超大屏幕投影电视和相关视听产品为主的高科技公司.其创业团队和技术发明人都是清华毕业的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