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评论是整个媒体报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报纸宣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把同级党委和政府的意图传达给群众的桥梁,是编辑部表明立场和态度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一个时期的报纸评论,直接体现这一时期党委中心意图和宣传方针。所以人们常常把评论视为报纸的灵魂,视为报纸政治面目的旗帜。毛泽东同志曾说:“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于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  相似文献   

2.
3.
4.
迅猛发展的现代媒体已触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面对纷繁复杂的新闻资讯,公众有时会显得无所适从,找不到自己真正关注的、真正感兴趣的新闻报道,相反遭公众白眼,得不到赏识的却很多。  相似文献   

5.
6.
刘畅 《记者摇篮》2005,(9):46-47
作者送来两篇稿子,一篇“大”的。一篇“小”的,编者留下了这篇“小”的,“忍痛”把那篇“大”的退了回去——提了修改意见,请作者重新写来。很显然,编者退稿之所以“忍痛”,是深感作者为了那篇洋洋几千字的“大”稿肯定费了不少心血——为作者的“吃力”而“痛”。但在编者看来,写这样的“大”稿虽“吃力”却“不讨好”,原因是编者认为它有些“言之无物”。相比之下,这篇《提倡写“羊尾巴”新闻》的“一得”,却很新颖实在,绝无“无病呻吟”之嫌,读来有些味道。由此看来,写论文虽不是“纪实”,但要求文章“实在”却是“通例”。我们在本刊改版时特意设了一个“编采一得”的栏目。就是想让编辑记者把在新闻实践中的“一得”记下来,从实践的“一得”中悟出“多得”来。  相似文献   

7.
媒体上常见的成就报道特别是工程开峻工之类的程式化报道,写法往往是套用惯常模式介绍工程概况、建设情况、到会来宾领导并附上背景资料,许多单位会提供格式化的通稿,记者稍加改编便可成稿,时间一长便容易写成“套路”。有人形象地将此类稿件形容为“套话多、数字多、人名多”。久而久之,人们印象中的此类稿件大多形式雷同、行文呆板、读来味如嚼蜡。那么,有没有独特的写法呢?中国交通报有篇与众不同的报道  相似文献   

8.
在近年的“好新闻”评选中,我们有20多件作 品获山西广播电视奖,有2件获全国奖、回顾精品创作的经历,我们的体会是:用“心”想新闻写新闻,这里的“想”,并不是闭门造车、苦思冥想,而是理性的思考,是在积累中思考。通过思考,改变单一的思维方式,抓住心灵为之一动的瞬  相似文献   

9.
写好写活时政新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改变工作报道的写法,尽量使沉闷生硬的工作新闻变得轻巧灵动起来,以易于阅读。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改变“工作新闻像总结”的状况。其实不管是写什么材料,都应有主次之分,要分清孰轻孰重,详略安排要得当,不必平均用力,新闻不是开“中药铺”。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江苏7400万人民关注的省“两会”胜利结束了。作为“两会”报道组,我们在短短的9天中,共采写见报稿件130多篇,拍摄照片见报80多幅,顺利完成了报道任务,做到了省领导满意、出席“两会”的代表委员满意、广大读者满意的“三赢”效果。  相似文献   

15.
栗志涛 《新闻三昧》2000,(11):33-33
报谓“小新闻”就是与全国性的“大新闻”相比发生在某局部范围内的新闻。所谓写大“小新闻”就是提升发生在局部范围内事件的新闻价值,使其具有全国性的意义。基层通讯员经常接触的就是一些发生在身边的事件,那么如何才能把我们身边的“小新闻”写大呢?第一要注重研究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及当前的工作重点,准确把握局部工作在全国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在我们的新闻传播活动中,一般都非常重视对新闻人物语言信息的传播,以至于记者们在采访时总是给人一种边提问边埋头记录被采访对象谈话的印象。而对于人物非语言信息的体态语言信息,则往往不注意捕捉。这样造成的后果是,见物不见人,见事不见人,使新闻报道显得呆板、干瘪,不传神。所谓体态语言信息,指的是人们通过动作、表情、外表、服饰等,间接传递出的信息。行为科学家曾指出,“人们的所作所为比他们的所说所讲更为重要”。南振中同志在《眼睛在采访中的作用》一文中写道:“眼睛,是人身上灵敏的器官,它像一架精密的自动摄像机,随  相似文献   

18.
19.
现在,报纸正经受着市场竞争的严峻挑战。报纸间的竞争硝烟滚滚;广播电视的新一轮改革以及网络媒体的兴起,给报纸更是带来了不小的冲击。鉴于电子媒体目前在新闻信息传播中具有即时性,而开掘不深的情况,搞好深度报道便成为报纸与新兴电子媒体竞争的一个制高点。写好深度报道就要下功夫写别人眼睛“看不到”和“看不透”的东西。 所谓写“看不到”的东西是指,除了写现场所见所闻外,还得写记者在现场未能目睹的或是别的媒体记者尚未发现的一些东西。这就要依赖记者的发现力了,即善于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开展新闻追击,跟踪采访调查,获…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