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传媒链接     
中华商务为上海印业添动力7月11日,中华商务联合印刷有限公司上海基地正式落户上海青浦,百年中华商务源于上海又回归上海,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  相似文献   

2.
中华商务联合印刷(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华商务)成立于1980年,由中华书局香港印刷厂和商务印书馆香港印刷厂合并而成。目前.中华商务已经发展为拥有4家全资附属公司的印刷集团.包括中华商务彩色印刷有限公司、中华商务安全印务有限公司.中华商务联合印刷(广东)有限公司和深圳中华商务安全印务有限公司.并且在世界各地开设了多家办事处.客户遍布欧美和亚洲地区。  相似文献   

3.
中华商务联合印刷(广东)有限公司近日在深圳开业,同时举行了第二期工程动土仪式。这家公司是中华商务联合印刷(香港)有限公司的全资附属机构。占地3万余平方米,首期工程2万余平方米的厂房、宿舍已竣工,二期工程预计今年底完工后,建筑面积可  相似文献   

4.
中华商务联合印刷(香港)有限公司(简称中商印刷公司)成立于1980年。10多年来,中商印刷公司坚持“服务至上,以质取胜”的经营方针,把握机遇,不断扩展,至今已发展成为一家有规模、有实力的综合性印刷集团。  相似文献   

5.
24个世界印刷业的奥斯卡金像奖Benny Award.2004年整体销售收入超过16亿元,2004年百强印刷企业榜上书刊印刷企业中排名第一……这些辉煌的成绩一次次证明了中华商务联合印刷(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华商务)已成为中国现代化印刷产业的中坚力量。25年来,中华商务坚持发挥了窗口、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为印刷业传播新信息,推介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中华商务安全印务有限公司成立于1986年,主要致力于服务香港本地的金融和证件市场,除有价证券、股票、胶卡、智能卡、财经印刷外,更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护照,澳门特别行政区护照、台胞证、回乡卡等重要证件的印刷。  相似文献   

7.
1998年末 ,集中国印刷源流之大成的《中华印刷通史》(以下简称《通史》)的繁体字本在台北出版了。《中华印刷通史》的编纂和出版凝聚着海峡两岸众多印刷出版同仁的心血 ,是海峡两岸出版印刷同仁合作的结晶。一编纂《中华印刷通史》(当时称《中国印刷史》)的动议 ,始于80年代中期。1988年初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李兴才教授率团来京 ,笔者与李先生面晤并讨论了印刷史问题 ,彼此在“应从科技史角度研究和著述印刷史”等方面达成共识。为尔后用“大印刷史观”研究和著述印刷史奠定了理论基础。1993年12月 ,在中国印刷博物馆奠…  相似文献   

8.
中国出版网讯:美国纽约时间10月20日下午6时,由中国印刷博物馆主办、美国亚洲文化中心、中华文化基金会、上海当纳利印刷有限公司等协办的“中华印刷之光”专题展览,在纽约亚洲文化中心开幕。展览浓缩了中国印刷术起源、发明和发展的悠久历史,是我国首次在美国举办印刷史专题展  相似文献   

9.
今年的香港印制大奖特设企业社会责任大奖,用以表彰香港的印刷、出版等企业中,在实行社会责任方面有出色表现者.这不仅是大会本身在运作了18年的一次有意义的提升,同时也是企业对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第18届香港印制大奖颁发之际,记者就相关的问题采访了大会筹备委员会联席主席谭丽转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大奖得主中华商务联合印刷(香港)有限公司的助理总经理关耀深和人事行政部高级经理麦美施.  相似文献   

10.
深圳中华商务安全印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安全印务”)是中华商务在收购原深圳美光彩色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后组建成立的.收购之后大胆对其主营业务进行了调整.在书刊胶印的基础上引入了安全印刷及数印刷,迅速华丽转身为采用最先进技术、业务类型独特新颖的新型印刷企业。所以如果将深圳安全印务简单地归为数码印刷企业.似乎有失偏颇,但我们从深圳安全印务至少可以看到传统印刷与数码印刷共生共荣的一种新型模式。  相似文献   

11.
从1992年茉绥华公司(以下简称“茉织华”)的第一家印刷企业浙江茉织华印刷有限公司的创立,到1998年上海浦东、北京、四川成都三家颇具规模的印刷公司的相继开业,再到2003年年底,与日方合资,专注于不干胶印刷的上海茉织华印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茉织华印刷”)的成立,茉织华在我国的印刷业界实现着起步、发展壮大、拓展新业务领域的几次跨越。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适应加入WTO以后我国出版界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内地与香港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出版的繁荣和发展,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组织了“2002年大学版协赴港参展培训团”赴港参展培训。在港期间,培训团参加了书展的版权贸易活动;听了香港明报集团、华宇传媒公司、靳与刘设计公司的资深报人、出版人及装帧设计专家的报告;参观了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和中华商务联合印刷公司;还与香港大学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香港)有限公司进行了交流座谈。活动内容丰富,给人以启迪,且使人感触良多。一、香港书展概况香…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到过许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目睹了这里印刷业的发展变化。我发现除了日本(日本的许多印刷企业都具有相当高的印刷质量)以外,东南亚地区的其他印刷商同样拥有最先进的设备,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如香港的中华商务.泰国的Cyberprint等。  相似文献   

14.
二、战时经营方针商务印书馆最早经营印刷,后来经营出版仍十分注意于印刷.添置、更新装备,印刷出版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印刷在国内无论从规模、技术设备新颖等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印刷工人最多时超过3000人.而且文具仪器,纸张、机械等副业经营极多.1930年王云五出任总经理后,曾出国考察,了解到西方出版社经营的单一性,回国后开始收缩副业,停止采购新式印刷机器.加以惧怕工潮,“一·二八”后复业,他便采取了压缩上海自有印刷力量,发展外加工和香港厂的方针.以商务自有的字铅等材料贷与工贼、技工开办排版厂、装订厂、印刷厂,委托他们加工,贷与物资折价后从工缴中陆续扣回.这类围绕商务的  相似文献   

15.
据香港报纸报道,香港三联书店、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在6月3日至13日联合举办了“香港三联中华商务出版物联展”,汇集出版物之精华,为读者全面介绍三家机构  相似文献   

16.
关蕙仪来信     
关蕙仪来信编者按:第四届北京国际印刷展确实开的十分火爆,其中的数字印刷技术作为近期热点特别令人关注,本刊96年第6期(总第19期)“第四届北京国际印刷展印象”一文讲述了展览会上得到的印象。爱克发印艺系统部中国/香港常务经理关蕙仪小姐特别来信,对数码印...  相似文献   

17.
上海国际印刷包装产品交易会期间.“2009佳能商业印刷行业全国巡回研讨会”在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拉开了帷幕。借着中国国际广告展和上海国际印刷包装产品交易会的东风.佳能(中国)有限公司与业界同仁一起分享了数码技术在当今印刷领域的成果,直观感受到了数码印刷未来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8.
在’99上海国际印前印刷技术及设备器材展开幕之际,上海市印刷协会、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华东印刷工业信息站联合举办了为期3天的“展望21世纪印刷技术交流会”。上海美沪印刷新技术有限公司莫春锦总经理代表美国印刷、出版及纸品加工技术供应商协会(NPES)总裁戴尔蒙坦先生宣讲了“21世纪的印刷”,周国勤先生代表NPES大中国区经理周亚平先生作“美国出版印刷和包装印刷业的现状和发展”的报告。现就有关美国出版印刷业的情况,扼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业界动向     
出口带动了香港印刷业不断进步 据香港报纸报道,2000年香港印制大奖的参赛项目高达20多项,有一千多份参展作品,很多达到了国际水准,堪称世界一流。香港商务印制的《敦煌画册》等获印制大奖,香港印刷业商会永远名誉主席吴树炽博士获香港印制大奖之“杰出成就奖。” 香港印刷产业近年来已上升为香港制造业第一位,1999年印刷品出口总值86亿港元,2000年出口估计有  相似文献   

20.
香港书展的前身是“香港国际书刊印刷展”,1990年开始由香港贸易发展局举办,展品除书刊以外,还包括文具、印刷业服务、印刷设备等。从第三届开始,展览会更名为“香港书展”,参展商以书刊零售商及出版商为主。从1997年开始,举办了首届“国际版权交易会”,以推广香港作为亚洲重要书刊贸易中心的地位。算来7月下旬举行的’99香港书展已经是第十届了,据不完全统计,共有360多个机构参加了书展,其中不仅有图书、期刊、音像电子出版机构和书店,还包括许多文具公司、玩具公司和电脑公司等。中国大陆共有110多个出版单位参加了本届书展,台湾地区则派出了12个出版机构组成了“台北出版人馆”。赚钱、娱乐与读书我刚刚在酒店落脚,便有一位朋友来访。这位朋友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我立刻抓住机遇,大问起关于香港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