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克守、桑哲先生的《墨学与当代社会》主要介绍了墨学研究史上的重要学者及代表作,较为全面详尽地论述了墨学的现代价值,展示了墨学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2.
墨学及其思想在中国有着重要地位及其现实指导意义。研究发现,墨学在国内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墨学的国际地位低下,其对外传播问题成为当前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分析墨学对外传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1949年以后的学术界前所未有地同社会现实政治生活发生了相当紧密的联系。就墨学研究而言,正是由于这一点,造成了五十年来这一领域的明显不同的两个阶段的发展变化。总的来说,前一阶段(1949年至1976年)可称为相对沉寂期,主要表现为墨学研究在学术观念、方法,直至研究对象方面由多样化向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一统化、由相对独立的学术研究向成为现实政治生活中的一域方向的变化;而后一阶段(1977年迄今)可称为全面爆发和深入开拓期,其情形则正好相反,由唯物史观的一统天下,变成为种种观念、方法的异形纷呈,研究对象日益广泛,研究工作日益深入,而且墨学研究亦一步步褪去其政治色彩,复归其较为单纯的学术面目。而这种看似相反的两个发展阶段,正好构筑了五十年来墨学研究的独特风景。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墨学之繁兴由当时的社会转型环境与学术自身发展理路所决定。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墨学的思想和精神为之提供学术解释和智力支持,这一经世致用的社会价值是其得以兴盛的基本原因;近代社会转型下的自由学术环境,也有利于墨学学术的发展;清代学者对墨学的奠基和研究方法的近代化,亦促成了墨学研究的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5.
<平民显学--墨学与中国文化研究>是陈克守教授又一部墨学研究力作.本书详细全面地论述了墨学的基本内容及其现代价值,引用资料丰富,言之成理,持之有据,论证严密,有很强的逻辑性.  相似文献   

6.
传统墨学在近代复兴经历了三个阶段 ,每一阶段都呈现出与时代思潮相呼应的特点。第一阶段是鸦片战争到洋务时期 ,主要强调西学源于墨学 ;第二阶段是戊戌和辛亥时期 ,旨在寻求墨学与西学的相通性 ,并倡导以墨学的伦理精神救世 ;第三阶段是五四运动前后 ,以西方的价值观念、科学方法为尺度 ,选择墨学作为新文化的生长点。传统墨学的复兴 ,既有西方近代文化刺激的外部因素 ,也有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内部因素。二者的相互激荡和作用 ,促使了传统墨学的复兴  相似文献   

7.
《平民显学一一墨学与中国化研究》是陈克守教授又一部墨学研究力作。本书详细全面地论述了墨学的基本内容及其现代价值,引用资料丰富,言之成理,持之有据,论证严密,有很强的逻辑性。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作为一个爱国的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和中国学术由古代走向近现代的开拓者,对墨家学派的历史演变,地位进行了考证和研究,对墨学所蕴含的牺牲精神,互助精神,和平精神,崇利精神,宗教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实践精神作了系统的阐述,其墨学研究成果具有承先启后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孙诒让是在两千多年墨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关键性人物。他是中国新旧墨学的分水岭,既是传统治墨方法的集大成者,又是新墨学的催生者。孙氏的治墨成果,是现代和未来墨学研究者的起跳板,既是必须依赖的文献基础,又是期待超越的思想对象。孙氏《墨子间诂》和《籀庼述林·与梁卓如论墨子书》等重要文献,充分证明了孙氏在墨学史上无可替代的崇高地位和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墨学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思想精华对现代化建设仍有着启迪作用。但从秦汉以来墨学就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思想文化流派存传于世。本文从时代背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状况、与各学说特别是儒学的内在联系等方面探讨墨学衰落的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