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即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心感受,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人的认识过程总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反映或体验,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相似文献   

2.
所谓情感,指的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能满足自己需要时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情感和认知有密切关系,认知是情感的基础,对事物的认知不同,情感也会不同,情感还伴随着认  相似文献   

3.
<正>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与该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密切相关。当客观事物符合人的需要时,人就表现肯定的态度,产生满意、愉快、赞赏等内心体验;反之,就表现否定的态度,产生憎恨、不满等内心体验。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情感教育的优势,乃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情感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学习动力和进攻  相似文献   

4.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体的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与内化。人是有一定情感的,对事物都有自己的喜恶。人们对事物的喜恶程度严重影响了其对事物的认知。人若是对一事物喜爱,认知速度就加快,并在学习中得到快乐与成就感,成为一种享受;相反,就是痛苦,是浪费时间,消耗生命。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教育必须围绕"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活"来重新设计与组织,未来学习强调的不是认知内容的获得,而是认知以外的情感知识的获取与情感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教育不仅是帮助人们取得知识的手段,更为重要的是塑造完善人格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情感,是主体对客体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时所持的态度体验。广义的情感,不仅包括情绪,也包括审美、道德、认知、自我情感等等。情感的发展,是个性的情感机能和情感品质在有利于个人成长发展和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方面所产生的积极变化的过程。众所周知,情感和认识是人的心理发展和教育的两个不可分割和相互作用的方面。课堂教学中的"情"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学生的、教师与学生的、学生与学生的、教材中蕴涵的等诸多情感因素的统称。  相似文献   

7.
初中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而谈到情感,现代心理学认为:它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对于审美来讲,情感反映了人对外界事物的一种特殊的肯定性的美感和体验,这种美感是情感与审美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孙忠芳 《现代语文》2005,(7):101-102
一、情感与语文情感教育 情感是一个含义很广泛而且相当模糊的概念,它往往作为对感情、内心体验、需要、愿望、价值追求等一系列心理现象的统称.在心理学界,较多的人把情感界定为人对客观事物与自己需要的关系的反映,或把它界定为人对客观事物的体验.有些学者认为既包括比较稳定的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即狭义上的情感,也包括情境性的与生活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即情绪;有些学者则认为情感仅指狭义情感.在个性的发展过程中,情感监视着信息流动,是唤起主体对信念的追求的内在条件.  相似文献   

9.
<正>心理学认为,态度是指人对特定对象所抱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影响着人的主观评价和行为倾向性。而情感是态度的子集,基于道德感与价值感两个维度内容,情感可以表现为爱情、亲情、友情、仇恨、厌恶等多种形式,具有复杂而又稳定的特性。情感是人生体验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在教育领域内,"唯理智"的倾向导致传统教育中情感教育的缺失,教师为了提升理智训练效果,维护作为教师的话语权威,侮辱学生的人格尊严,漠视学生情感发展,  相似文献   

10.
易巧玲 《学周刊C版》2014,(11):147-147
情感,是主体对客体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时所持的态度体验.广义的情感,不仅包括情绪,也包括审美、道德、认知、自我情感等等.情感的发展,是个性的情感机能和情感品质在有利于个人成长发展和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方面所产生的积极变化的过程.众所周知,情感和认识是人的心理发展和教育的两个不可分割和相互作用的方面.课堂教学中的“情”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学生的、教师与学生的、学生与学生的、教材中蕴涵的等诸多情感因素的统称.  相似文献   

11.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教育过程既是师生信息传递的双向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感作为一种潜在的动力机制,对人的言行具有激励、诱发和调节的功能。我们研究班务工作中的情感互动机制,正是为了充分发挥情感的育人功能。一、情感与情感互动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情绪体验。人在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总是对事物产生不同的态度,并以带有特殊色彩的主观体验和外部形式表现出来。情感作为人类独有的一种心理活动形式,调控着人类的各种行为。在班务工作中,情感发挥着润滑剂、推…  相似文献   

12.
情感是人对自我对待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具有重要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努力采取各种方式实现.  相似文献   

13.
情感是每一个人自身都具备的一种情绪,人对于客观方面的事物与自身需求的符合情况,并且根据自身需求的满足情况做出有效的判断,所产生的态度就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时时刻刻陪伴于学生对周围事物进行认知的过程中。学生一直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自身存在着多元化的非理性和理性,同时,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有心理上的需求。因此,老师在这个方面需要采用情感体验来展开教学工作,以情打动学生,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使学生可以自主的进行学习。本文对情感体验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课堂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情感体验的构建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是人的一种心理感受,是带有主观经验和感情色彩的认识活动,与个人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体验具有以下特点:1.体验是对学习个体,包括个体的生活经验、思维方式和情感态度的重视。因为真正有价值的学习是以学生个体经验为基础的,是学生对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更是使学生整个精神世界发生变化的过程。2.体验是学习个体在数学活动中的行为、认知与情感的整体参与。数学课堂上的行为具体…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对情感教育十分重视,因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需要时的态度体验,积极丰富的情感能加速学生的认知过程。因此,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上的发展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基本目标。通  相似文献   

16.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认知决定情感,而情感影响认知。人的全部认知过程是和情感密切联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带着某种情感在教,而学生也总是以某种情感在学,没有任何情感的教育过程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7.
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事物采取各种各样的态度,或欢迎、赞赏,或拒绝、反对。无论采取什么态度,总是被发生态度者本人所体验:如果对事物采取欢迎、赞赏的态度,就会感到满意、高兴、愉快;如果对事物采取拒绝、反对的态度,就会感到不满、厌恶、愤怒等。情感,就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与自己的需要是否相适应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情感是受人对事物的认识所制约的,情感的性质决定于人对事物的判断和评价。一个事物,如果判断它是与自  相似文献   

18.
浅述情感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产生的人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这种体验乃是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反映。现代心理学和生理学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人们的行为活动不仅仅依靠思想活动。而是在情感的参与下进行的。这个观点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思想和情感统—的角度来考虑。因为情感是意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桥梁和润滑剂。情感虽摸不着看不见,但它却弥漫在整个思想教育空间。贯穿于思想教育过程的始终对教育过程发生着强化和弱化作用。主要表现在调节、动力、启迪、桥梁、凝聚力五个主面。 一、悄地…  相似文献   

19.
邵云 《华章》2012,(15)
情感是人对客观与现实态度的体验,审美情感是我们在声乐演唱中主要依靠的情感.音乐情感是人对现实音乐世界的一种特殊反应形式,也是人对音乐及相关事物的客观认识是否符合自己的音乐需要而产生的音乐心理体验.情感在声乐演唱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歌唱者既要有坚实的歌唱方法做基础,又要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和表现技巧.  相似文献   

20.
<正>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认知决定情感,而情感影响认识,列宁说:"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情感对于人的认识活动的重要性。人的全部认识过程是和情感密切联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带着某种情感在教,而学生也总是以某种情感在学,没有任何情感的教育过程是不存在的。在此,笔者做了如下探讨:一、情感与语言学习的关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所以把情感态度列为英语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