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读陶行知先生的几首育儿诗,很有感触。陶先生有一首诗这样写:“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此诗说明,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坚持民主平等,要理解、信任、尊重儿童。陶先生的《手脑并用歌》告诉我们要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儿童自立的习惯和能力。“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有一首诗这样写到: “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小,便比小孩还要小。”这说明,在对待孩子时要坚持民主平等,要充分理解、信任、尊重孩子。记得儿子亮亮两岁多时的一天,找在阳台收叠衣服,儿子也在一旁忙着把衣服上的衣架取出来.还特别愉快地学我的样子叠衣服,一边叠一边不停  相似文献   

3.
周五参加同学聚会,让我感慨颇多。很多男同学都已经结婚生子,他们在餐桌旁照料孩子的细心周到、谈论孩子时溢于言表的幸福,令人感动不已。再对比自己的先生,他的工作比较忙,平时别说细心照顾孩子,哪怕一周抽两小时陪孩子玩都非常难得。这种不平衡的心理导致我一回家就忍不住“炮轰”起来:“你看看人家是怎么当爸爸的,照顾孩子多细心哪!”“想一想你给孩子换过几次尿布?”“你喜欢小孩吗?只因为是自己的小孩,你是没办法只好喜欢……”  相似文献   

4.
贲友林 《福建教育》2007,(2):48-50,64
“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小,便比小孩还要小。”陶行知先生的这首诗我们多数人耳熟能详。但我们眼中的小学生,往往都被视作“小小孩”。有位教育评论家曾这样描述中国传统教育:“在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先生,而在精神上,恰恰被颠了个儿,站着的先生始终占据着至尊地位,  相似文献   

5.
曾子杀猪     
在经典里走出,在智慧中安顿,e时代与古典的碰撞———中国文学中的智慧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上买东西,但孩子却哭着缠着不让她走,于是她哄孩子说:“如果你乖乖地待在家里,回来后就杀猪给你吃。”当她从集市上回来时,见曾子要将猪捆起来准备杀掉,于是连忙制止丈夫说:“我不过是哄哄小孩而已,你怎么当真了!”曾子认真地对妻子说:“和小孩子不可以开这种玩笑,孩子还太小,不懂道理,全靠父母言传身教,今天如果骗了他,那就是教他学会骗人,作父母的要是欺骗了孩子,就再也得不到孩子的信任,以后想再教育他们就很难了。”说完这话…  相似文献   

6.
我希望     
师范还没毕业,有人问我:“你喜欢小孩吗?”我说:“喜欢呀。”“那你喜欢教师吗?”“也喜欢”“那你更喜欢什么?”小孩?教师?我言词闪烁。有时候,我希望自己永远是个孩子。是个孩子多好啊。可以无拘无束地游戏;可以别具一格地妆扮;可以天真地炫耀自己的新鞋;可以自豪地获得老师的小红花;可以显得幼稚;可以蹦蹦跳跳。哦!做孩子真好,可以无忧无虑地愉快生活。有时候,我希望自己是个老师。是个老师多好啊。众兵包围,凛然如大将风度,多威风。可以得意地帮孩子剥开硬桔子;可以带领孩子“寻找春天”;可以成为孩子眼中的大画家;可以是孩子心中的保护神。哦!做老师真好,可以听幼儿唠叨不止地“老师……”“老师……”  相似文献   

7.
(四)不结婚的坏习惯毛小弟这个老师我们都喜欢。他是我们的班主任,还是我们语文老师。他和我们就像哥们一样。你想,老师和你就像哥们一样,那么你不喜欢他还喜欢谁?毛老师到现在还没有结婚。他没有结婚是他自己告诉我们的。他说:“幸亏我还没有结婚,要不我生了一个小孩和你们一样烦,那我肯定头痛死!”他这么说了以后就问我们:“你们以后结婚吗?”我们就齐声回答:“我们以后不结婚!”我们齐声回答问题时总是很响亮的。“为什么?”“因为不要生一个小孩和我们一样烦!”可是马儿帅指着汪小中说:“他会结婚的!”汪小中就生气地说:“…  相似文献   

8.
成尚荣先生曾说过:“教师是成人世界派往儿童世界的文化使者。”我们教师要踏进儿童世界的门,首先要拥有一颗真挚的童心,用这颗童心去理解儿童,才能“想儿童所想,急儿童所急”。我们的习作教学写什么,怎么写,都要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思考,才能让儿童心甘情愿、满心欢喜顺着你的“导”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能力,彰显他们独特的言语个性。  相似文献   

9.
孩子喜欢什么样的教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戴凯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要想小学办得好,先要造就好教师。”那么,好教师的标准是什么呢?孩子心目中的教师又是什么样的呢?固然,教师要具有良好的性格、气质、能力、道德修养等等,然而,这些素质所反映出来的教师自...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先生有一首诗这样写到:“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小,便比小孩还要小。”这说明,在对待孩子时要坚持民主平等,要充分理解、信任、尊重孩子。 记得儿子亮亮两岁多时的一天,我在阳台收叠衣服,儿子也在一旁忙着把衣服上的衣架取出来,还特别愉快地学我的样子叠衣服,一边叠—边不停地问:“妈妈,这件衣服是谁的?”我都态度很好地一一作答了。最后他拿着一件自己的小衣服又问  相似文献   

11.
没有爱,就没有师德,就没有教育。陶行知先生在他的教育诗里反复吟诵,提倡教师要“发现小孩”,“了解小孩”,“信仰小孩”,“解放小孩”,“变成小孩”,表达了他对儿童炽热的爱。我们尊敬的斯霞老师,用70多年的教育实践揭示的教育真谛,也是一个“爱”字!  相似文献   

12.
父母没有不喜欢自己孩子的,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茁壮成长,不管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给予孩子最大的满足,真可谓“可怜天下父母心”。假如你是优秀的父母,我建议你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良好的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孙云晓先生曾总结说:“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  相似文献   

13.
总统和小孩     
签名克林顿当美国总统期间,有一天到一家医院视察。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使劲挤到他的跟前,呆呆地看着他什么也不说。克林顿弯下腰来问:“你有什么事吗?”小孩挠了挠头,说:“我想得到总统先生的签名,您能满足我的要求吗?”克林顿很高兴地答应了孩子。不想孩子突然又说:“总统先生,可以给我签4张吗?”克林顿不明白:“你为什么要那么多?”孩子说:“我只想要一张您的签名,但想用另外3张去换一张迈克尔·乔丹的签名照。”克林顿愣了一下,想了想,笑着说:“完全可以。但我有个侄子也喜欢迈克尔·乔丹,我想再给你签6张,请你替我的侄子也换一张迈克尔·…  相似文献   

14.
正确的道路     
有一对夫妇在乡间迷了路,他们看见一位老农夫,于是停下车来问:“先生,你能否告诉我们,这条路通往何处呢?”老农夫不假思索地说:“孩子,如果你朝正确的方向前进的话,这条路将通往世界上你想要去的任何地方。”  相似文献   

15.
《小读者》2013,(1):71-71
作为父母,我们对孩子爱的“心”从未变过。而爱的年轮和我们年龄一样在增长着。正是我们的爱,孩子从襁褓婴儿成长为可爱的少男少女;正是我们的爱,孩子从蹒跚学步成长为茁壮的运动健儿;正是我们的爱,孩子从咿呀学语成长为朝气蓬勃的读书郎……我们的爱不止,孩子的成长不止。然而,在孩子成长的备阶段中,我们到底该怎样爱孩子?一位母亲问女儿,“你最喜欢爸爸妈妈怎么爱你?”小女孩两岁时回答说:“爸爸抱抱、妈妈亲亲。”四岁时说:“我要爸爸妈妈都陪我看动画,轮流给我讲故事。”六岁时说:“喜欢妈妈说‘哈哈!这事你做的真棒!’;喜欢爸爸说‘走,我们带妞妞和叔叔家的小帅一起郊游去’。”九岁时说:“我不喜欢妈妈老盯着我学习,不喜欢妈妈总把我和别人比;不喜欢爸爸总说‘我很忙,等爸爸有空了一定参加你们学校的活动、一定陪你去看动漫剧……’”  相似文献   

16.
某大公司老板有急事要找一名职员,他拨通了这个职员家的电话,听到一个孩子低声说:“喂?”老板问:“你爸爸在家吗?”“在。”小孩悄声说。“请他接电话好吗?”老板问。令老板惊讶的是,小家伙低声说:“不行。”老板想跟一个大人说话,于是又问:“你妈妈在家吗?”“在。”“请她接电话好吗?”小家伙又低声答道:“不行。”老板知道这么小的孩子不可能一个人在家,决定让照看孩子的人捎个口信。“家里还有别人吗?”老板问。“有,”小孩低声说,“还有一个警察。”老板很奇怪怎么会有警察在这个职员家里,于是问:“让那个警察接电…  相似文献   

17.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和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不像成人那样更多地依赖语言。正如《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所展示的:儿童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在他们的世界里进行全方位的交流。可见,沟通是一种艺术,有关的时间、地点、环境和方式都是要考虑到。教师只有从孩子的角度来思考,用孩子喜欢的方式来交流,放下老师的架子,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  相似文献   

18.
张福顺 《小学生》2011,(4):11-12
张志公先生曾指出:教师的任务并不单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带领学生自己去学。对于这一点,叶圣陶先生曾有一个很有启发性的比喻:“扶着小孩走路,目的是要他学会走路,而不是替他走路。要是我们辛辛苦苦叫出来的一些离开老师就走不成路的学生,无论我们曾经传授给他们多少宝贵的知识,我说那教育还是失败。”  相似文献   

19.
姚玉君 《考试周刊》2013,(8):196-196
<正>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教师态度神色上的少许变化,儿童都能看到或感觉到,教师思想上的一切转变,无形之中都会影响到儿童。"教师作为幼儿的主要交往者和教育者,教师的教育态度是幼儿最敏感的,也是对幼儿影响最大的,它对幼儿的成长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小孩是喜欢称赞的,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听好话,也没有一个孩子是喜欢有人骂他的。"多年的工作实践证明:教师对幼儿鼓励的教育态度,是影响幼儿积极接受教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以前带大班,习惯说的一些话,说话的语气、神态,现在用来对待小班的孩子,再也不灵了。跟小班孩子说话,要特别用心,想着法、变着花样,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比如问小朋友的姓名、年龄,我这样说:“喂,你好!我是小兔子,想跟你交个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待孩子回答后又鼓励说:“你真好,我喜欢跟你交朋友。”再比如,小朋友骑在一只大玩具狗上玩,我这样制止:“这只大狗是老师请来看门的,它呀,整个晚上在为我们班守门,可辛苦了,我们该怎样对它?”待孩子作出反应后,教师给予相应鼓励。学习跟小班孩子说话是一门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