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课堂发言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许多老师也认识到课堂发言的重要性,但有时也为课堂“启而不发”而苦恼,特别是在上研究课、公开课时,更是因课堂发言不积极而陷入尴尬。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发言呢?这其中有很多复杂的心理因素。学生并不是不愿意发言。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都抢着发言,只要老师提出问题,大家就齐刷刷地把手举起,有的为引起老师的注意,甚至站起来。到了小学高年级,由于学生的个性、情感发生变化,评价能力有显著的提高,课堂发言也考虑…  相似文献   

2.
学生发言是课堂组织的重要环节,教师据以自评课堂质量。但是发言需要时间,相对于大量发言主体而言,课堂上时间资源的稀缺性会导致学生为争取发言机会而出现激烈竞争,课堂上的学生因而会出现多种样态,学生也会因为竞争发言机会而在博弈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内卷问题。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状态将学生进行归类分级,针对学生所处的分区对症施策,通过“口头发言+书面表述”相结合的方式拓宽发言通道,激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高质量的表达和贡献智慧。教师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需要通过创新性的课堂组织方式为学生创造发言空间,通过讲课留白等方式为学生创造发言悬念,扩大发言主体规模,形成“守望相助+相互制约”的互利共赢的课堂。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我国小学生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发言障碍的现状问题,并结合笔者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改善学生课堂发言障碍的具体教学策略,以期为我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给出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考察众多语文课堂后,我们会发现一个普遍性问题,即很难看到课堂上大面积学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如何才能使课堂充满活跃气氛,让大面积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表自己的想法呢?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一帮助学生提高对课堂发言的认识.使学生重视课堂踊跃发言。 (一)课堂发言有利于提高思维能力。课堂发言指学生当场在较短时间口头回答课文或老师、同学提出的问题。这就首先对同学们的思维至少提出了三点要求,即思维的勤奋性、思维的集中性和敏捷性。不喜欢动脑的同学,要求当场口头发言,他们就得开动大脑思维机器,克服思维的惰性.长此下去,他们就会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思维容易开小差,心不在焉的学生,要求当场口头  相似文献   

5.
多途径进行低段说话训练山西太原市校尉营小学张月娟一、训练贯穿于语文课中(一)训练于拼音教学中低年级学生一般会在课堂上争着发言,但他们的发言往往是随兴而发,说的话不完整,不规范。对此,我在学生刚刚入学接受拼音知识时结合教材进行说话训练。1.利用韵母或音...  相似文献   

6.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为探究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发言的策略,文章以某西部地区农村小学为例,分析该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并总结制约学生在数学课堂发言的主要因素,从采取鼓励式评价、开展小组式学习方法、设立阶梯式问题、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四个方面出发,探究激发学生主动发言的教学策略,以期为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龙丽英 《广西教育》2008,(19):31-33
2007年9月至11月,笔者对北流市清湾镇部分小学高年级教师和学生就“关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发言心理”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该镇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发言心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准确把握当前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发言心理的现状,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沈发升 《青海教育》2002,(12):30-30
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要求的核心就是注重能力与综合素质。怎样才能达到上述要求呢?我认为要重视和运用课堂讨论。一、做好学生的思想发动工作。现在的中学生,由于从小学到高中,大部分是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的情况下走过来的,因此大部分学生上课不愿发言、不会发言更谈不上在课堂上展开积极的讨论了。因此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宣传开展课堂讨论的积极意义,介绍一些课堂讨论的经验,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发言,敞开自己的思想敢于发表和别人不同的意见。学生讲错了,不批评、讽刺和挖苦,学…  相似文献   

9.
最近在某市一所小学低年级的公开课上 ,许多学生不举手就发言 ,因而课堂氛围显得异常活跃。这件事在听课教师中引起纷纷议论。有些教师认为 ,尽管学生不举手就发言 ,但并未妨碍教学正常开展 ,或许正因此 ,课堂上才会出现争相发言的景象 ;另有一些教师则不以为然 ,他们说 ,虽然在这位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可以不举手就发言而未引起教学秩序的紊乱 ,但是这个班的学生一旦养成上课发言不举手的习惯 ,以后别的教师接这个班可就为难了。于是前者又反问 ,假如接班的教师也能像这位教师 ,岂不就不成问题了吗 ?不过 ,学生上课是不是应该先举手后发言 ,…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课堂中,一些学生由于先天素质或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原因,会出现游离于课堂教学边缘的现象,成为课堂互动中的"局外人".  相似文献   

11.
评价学生的课堂发言是教学评价的重要领域之一。本文分析了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评价学生的课堂发言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学实例探讨了教师评价学生课堂发言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关于学生发言的情况,笔者发现这样一些不太乐观的情况:有些学生课下能说会道,课堂上却支支吾吾说不出什么;有些学生与同伴交流时滔滔不绝,但面对老师的提问却只是点头与摇头:还有些学生低年级时能积极举手发言,到高年级时却越来越沉默寡言了。而且笔者还发现,在课堂上积极举手答问的.往往也就是那么几个人。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除了与学生个性、师生关系、课堂气氛、问题难易程度等有密切关系外,与教师对他们曾经的发言、同学的发言做出怎样的评价,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生本教育是新时代新型的教育理念。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生本教育"理念,但从调查中也发现课堂提问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时,要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引人入胜;科学提问,启发思维;引入热门话题,激发兴趣;实施个性化提问,鼓励发言;有效分解问题,授人以渔。  相似文献   

14.
研究发现,物理教学中学生敢讲话、会讲话、能合理提问与学好物理有密切关系。所以,针对学生在物理课堂上不敢发言,不能合理提问等现象做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得到学生在课堂上不敢提问的原因,从而提出培养学生在物理课堂上敢于发言、敢于提出问题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5.
常听一些老师感叹,学生在课堂上不积极,不敢发言或发言没有新意,缺少创新。我们也曾试图从加强教学组织,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方面寻求解决措施,但效果却不如人意。其实,学生在课堂上的这种表现往往是教师忽视课堂教学心理学,忽视学生健康心理的课堂培育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当我女儿进入小学一年级学习后,每天放学回家的路上,我都会问她同样的问题:"今天你发言了吗?"有时,女儿会绘声绘色地讲述她在课堂上的精彩发言;有时,她会就某个问题讲班内同学谁谁谁怎么说的,最后教师怎么说的;有时,她会很委屈地说:"我总是举手,可老师总不请我。"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一些教师特别喜欢自己当“导演”,让一部分思维敏捷、成绩优秀的学生充当“演员”,按照教师的意愿和教案编排程序参与整个教学过程的“演出”,让一小部分“学困生”充当“观众”,专门回答一些“对不对”、“是不是”和“好不好”之类的问题,以增强课堂的活跃气氛。这些教师的课,从表面上看学生发言积极,气氛活跃,教学效果不错。可是,如果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加以分析,就会发现其中的许多弊端。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创造力的第一个阶段就是问题提出。在小学课堂中,学生“提出问题”会呈现一些基本特征,课堂实践中也会存在一些常见的困境,基于这些现象,可以从关注课堂文化、营造自由开放的情境入手,进一步改变评价方式,并鼓励学生在丰富联想中提出“好”的问题,实现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19.
课堂上常常会涌现出一些新想法,出现一些新困惑,有时还会产生一些新问题,进而形成了动态的课堂。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上的动态资源,帮助学生深化理解课堂知识,让课堂变得更灵动,从而使小学数学课堂更具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课堂发言交流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载体。学生在课堂发言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一是敢说,不管对与否,只要他觉得对,自己会就抢着举手发言交流;二是会说,却无意交流,怕说不好受批评或嘲笑;三是无话可说,无从下手;四是课后谈笑风生,课内默默无闻等。这些现象都造成课堂发言交流的空白。后几种情况主要原因在于心理定势因素——心理上存在的不平等。教师授课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居高临下的心理状态,学生相应存在戒备或自卑的心理压力,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安或紧张,不敢大胆、坦诚发言,有时即使发言也是言不由衷,与教师的脸色应对。所以我们要给学生创造说话条件,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