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健康不仅是学生个体和家庭的需要,也是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只有健康的国民,才能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必须把健康教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一、健康教育的依据健康教育一直受到党和国家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先后颁发过各种相关的法规和文件,明确规定“学校应当把健康教育纳入教育计划,普通中小学必须开设健康教育课”。  相似文献   

2.
"人人为健康,健康为人人",健康影响着整个人群,家庭和社会,对于智力障碍者来说健康教育的开展更是其教育、康复的一种形式,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和性健康教育.总结国内外经验,健康教育提高了智力障碍学生的健康行为以及其选择健康行为的主动性,提高了智力障碍学生的健康水平等.同时,通过相关的健康促进,借助社会、家庭这一支持系统的力量,使健康教育的效果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3.
论学校健康教育的发展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健康教育是改善和提高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 ,保障人民身心健康和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千秋大业。从目前我国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学校健康教育没能较好地落到实处 ,学生健康状况没能得到有效改善 ,与社会经济发展没能同步。本文就学校健康教育的发展以及存在问题提出分析 ,并对加强和改善学校健康教育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人人为健康,健康为人人”,健康影响着整个人群,家庭和社会,对于智力障碍者来说健康教育的开展更是其教育、康复的一种形式,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和性健康教育。总结国内外经验,健康教育提高了智力障碍学生的健康行为以及其选择健康行为的主动性,提高了智力障碍学生的健康水平等。同时,通过相关的健康促进,借助社会、家庭这一支持系统的力量,使健康教育的效果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5.
关注健康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健康的地位愈发突出了,人类的健康意识也越来越强。幼儿健康教育的内涵构成也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幼儿的健康从发生区域方面分析,主要由家庭健康教育、园所健康教育和社会健康教育构成;而内涵维度下的幼儿健康教育则是包括心理健康、生理健康、健康知识、健康行为与情感态度融合构成的多维度构成。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的社会教育活动,已目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健康教育是以促进人们的健康水平为目的的,并以教育作为手段或途径来实现的。也就是说,通过健康教育这一过程,帮助人们获得有关态度、认识和行为上的转变,以此来改善和促进个体的健康状况乃至促进整个社会的健康。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新时期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现阶段高职师专健康教育仍然存在健康教育观念模糊、健康教育机制不完善、健康教育课程未开设或开课不足、教学形式单一、健康教育师资缺乏等诸多问题.新时期如何针对高职师专自身的特点,培养未来合格的学校健康教育人才是摆在高职师专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新时期加强高职师专健康教育有着十分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燕国林 《中学教育》2003,(6):3-5,46
在《健康教育刍议》(载本刊 1996年第 10期 )一文中 ,我曾就健康教育的基本性质、重要意义与主要内容等问题谈了一些看法。可归结为 ,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健康的分类出发 ,将健康教育分为三类 ,即身体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健康教育 ;并认为这三者都是培养人们 (学生 )具备健康知识、健康态度与健康习惯的教育 ,可总称之为健康教育。其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 ,即健康教学、健康活动、健康环境、健康服务与健康管理。现拟在此基础上 ,对尚未论及的有关健康教育的某些重要问题做些梳理 ,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一、健康教育与健康…  相似文献   

9.
智力残疾儿童健康教育意义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人群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教育活动。本文从社会的发展、健康教育学科的发展及智力残疾儿童本身的发展等不同角度探讨了对智力残疾儿童开展健康教育的意义。对智力残疾儿童开展健康教育有助于智力残疾儿童适应社会的发展;对智力残疾儿童开展健康教育是对健康教育学科的丰富和完善;对智力残疾儿童开展健康教育能促进智力落后教育目标的实现:对智力残疾儿童开展健康教育还可以促进教育者教育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健康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关系到国家发展、社会和谐、家庭幸福及个人的发展.本文从健康教育的内涵、目标、内容、方式、分类健康教育及影响健康的因素等多个角度对我国高校健康教育及健康教育研究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完善我国高校健康教育及健康教育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从“终身教育”到“学习型社会”理论、理念和思潮的演变,虽与人类社会自身对教育认识不断深化密切相关,更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和科学技术发展在教育和社会领域的必然要求和必然反映。学习型社会的基石是“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也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12.
社会需要和谐,社会和谐需要道德。道德如何才能为人们所接受?理学家以宇宙的最高本体“天理”为建立社会道德的外在的终极的权威,以人的“本心”为内在的道德源泉,以“天人合一”即人的“本心”与“天理”的贯通,熏陶、约束和规范“人欲”,力图达到社会和谐、民富国强的目的。重新审视“天理”和“人欲”的关系,对其进行历史的、客观的考察和现代性的解读,对于今天我们开启道德源泉,构建和谐社会,将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仁爱”与“兼爱”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谐社会,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理想和目标。和谐社会的建设,既要制定和谐的国家典章制度,又要建立处理个人、家庭、国家、社会关系的和谐原理、原则。孔子以“仁者、爱人”为指导原则;墨子从“兼相爱、交相利”思想出发,认为和谐是治理个人、家庭、国家、社会关系的原理、原则。这些思想对于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时之“小康”不外有三重含义:一曰生活稍有所安,一曰“家天下”之礼治杜会,一曰家境相对宽裕。近世又有康有为之小康社会理想,旨在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小康”之用诸现代,是邓小平对古人用于指谓物质生活水平的“小康”概念的革命性再造。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对邓小平当初提出的建设“小康”或“小康社会”之含义的最新丰富和发展。现代小康社会理想根本不同于古代和近世的小康社会理想;现代小康生活亦根本不同于古人囿于自然经济的狭隘条件所向往的“小康之家”。  相似文献   

15.
邵南 《南平师专学报》2005,24(2):107-109,137
现阶段居家养老仍是我国最主要的养老方式,但是在我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传统居家养老方式受到多方面的冲击。因而就要分析当前影响居家瞻养难度增加的几个因素,并改善居家瞻养质量.建立现代居家养老的新形式——“亲情社区”。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决定了当前所进行的和谐社会建设,必然要受“制度”因素与“非制度”因素的双重规制。一方面。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政策、奈例等“制度性”因素规范着各种社会关系;另一方面,社会秩序和大量社会关系又游离于法律规则之外,“非正式制度”因素发挥着调节人们的行为和一定社会关系的作用。和谐社会建设应强调“非正式制度”因素的积极形态。使“非正式制度”因素的外在制约转化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内源动力。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总书记所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科学发展观,正是针对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迷失了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偏离了社会之"善"(不损害一人利益而反应和体现所有公民的更高层次的需求),而一味地追求"善的型"(生产力或者国民经济总量)这一问题。党和政府正是是站在历史的特殊发展阶段,对过去几十年的社会发展模式的一种总结和理论反思,为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之善"标明了最终的路线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研究始于他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1844年以前,马克思使用的"市民社会"是与"政治国家"相伴随的,主要指"资产阶级社会";1844年以后,随着法哲学批判转变为经济学研究,马克思的"市民社会"则指"物质关系总和"。市民社会概念内涵的变化体现了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认识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血缘作为维系人们关系的纽带作用十分强大,祖先崇拜不仅是原始社会末期祭祀活动的核心内容,也是国家形成后的父权与君权交叉重叠的渊薮,于是事父与事君的“孝”、“忠”准则就成为了中国古代礼制的核心内容,并对后继的中国社会以强势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试论"后唯物史观"的诞生及其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唯物史观是时代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是工业社会和机器大生产的产物,与商品经济社会是相对应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其基础。“后唯物史观”是后工业社会的产物,与知识经济社会相对应,以知识创新和转化为基础的文化生产力是其基础。“后唯物史观”及其基础的诞生是物质生产力的重要性被文化生产力所取代、商品经济形式被知识经济形式所取代、物质主导的社会被知识主导的社会取代、物化的主体被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主体取代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