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军人与法》创办快19年了,19年来,这个园地从专栏、副刊到专版,赢得了一批批忠实读,吸引着许多作为之辛勤耕耘。《军事记》的同志要我说说怎样给《军人与法》写稿,作为一名创办并一直经营这“一亩三分地”的责任编辑,我求之不得。准确些讲,这个题目应该是“怎样给军报写法制新闻”.因为军报的法制宣传虽主要由《军人与法》专版承载,但该专版所承载的并不是军报法制宣传的全部。  相似文献   

2.
报风和人格     
早在五年之前,我作为《解放日报》编辑,到华东某省的一个市组稿。这个市的宣传部长花了半天时间,和我商讨了在《解放日报》上出一个地方专版的选题,以及各篇稿件在版面上的布局以后,面有难色地说:“还有一个技术性的问题,等市委研究定当以后。才能拍板。”我不解地问这位部长,是一个什么技术问题。不料他直接了当地反问:“出一个专版文章,我们该向青报付几千元广告费?”这一问,不禁叫我大笑起来,忙解释说:“我不是来拉广告的。报纸登了你们的文章,到时候按规定发稿费给你们的作者,这个技术性问题可以解决了吧。”这位  相似文献   

3.
瑞隆  熊威 《新闻前哨》2004,(4):25-26
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在党委机关报上出现了“今日关注”、“特别报道”等专版和“热点追踪”、“新视点”、“记者广角”、“本期聚焦”等栏目。这些专版和栏目刊登一些新闻性强、主题鲜明、较有深度、有可读性、篇幅稍长的文字主稿(不是常规性的通讯或新闻述评),有的还链接“背景资料”、图表等。这类立体型报道的主稿,业内人士习惯地称为“特稿”。我们认为,党报特稿是新闻“深加工”的复合品。现结合采编实际,对党报特稿的选题等谈些想法,作点探讨。  相似文献   

4.
报纸“体育新闻娱乐化趋势”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传本 《新闻界》2005,(3):101-101,98
纵观近十几年来报纸文体新闻的发展和变化,“娱乐化”的趋势已显而易见,只不过,“文化新闻”的这一趋势更为明显。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各报对文化新闻的报道,均直接放在“文化新闻”专版或“文化新闻”栏目中,但到了90年代中期前后,许多报纸、特别是都市类的报纸,已把这样的专版或专栏改名为“娱乐新闻”。老牌的都市晚报,诸如《北京晚报》则在文化新闻的报道上同时用“娱乐新闻”和“文化新闻”两种版栏统之。这种外在形式上的变化已足以看到“文化新闻”娱乐化的趋势,本文主要探讨“体育新闻”的娱乐化问题,  相似文献   

5.
向明 《青年记者》2004,(12):21-21
这几年,报纸最大的变化是专版多、专刊多,像电脑、旅游、通讯产品、房地产、汽车.证券等专刊,不仅内容高度趋同,还时常有貌似“新闻”的东西出现,它们要么是企业的“新闻发布稿”,要么是企业或老总专访,要么是产品及厂商的最新推介……更有甚,一些报纸还将整个版面“承包”出去,服务专刊变成了广告专版,专刊部、专版部变成了广告部(或广告公司)。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服务类专版在各传媒中数量激增。与此同时,各报都在走服务性新闻专版化的路子。几年间,《襄樊晚报》曾成功地创办了“生活服务”、“消费指南”、“居家置业”、“投资理财”、“行情”、“时尚”、“读者”等一系列服务类新闻专版。这些版面之所以能各具特色,受到好评,其共同点就是“读者可以根据它所提供的具体可用的信息决定是否做某种事情.或者如何做某事情”。同时也因为加强了服务性新闻专版的前期策划,才使这些服务类版面有了内在的魅力。 与单兵作战、单们报迫的方式相比,专版化的服务类新闻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即…  相似文献   

7.
樊涛 《新闻前哨》2012,(10):17-17
到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研修3个月,我发稿33篇,其中版面正头5篇。参加了县域经济系列专版和“我看新荆楚”7个专版的组稿。对我而言,发稿是一方面,更多的收获是理念上的突破、观念上的革新。下面谈一下我这三个月的几点感受。第一个感受:见微知著真文章。刚来的时候,参加了几次采前会、编前会.坐在办公室琢磨报纸上的一篇篇稿子.深深地感觉到“小切口、大主题”是改版后的《湖北日报》的变化之一,也是对稿件的一种要求。我的理解是,更多的时候.新闻写作并不需要我们指点江山做提纲挈领的全景描绘,而是需要我们沉下身子扑在一线抓活鱼。倾听来自陇上田间和十字街头的声音。在基层长期做行政工作,我们地方党委宣传部的同志或多或少带有惯性思维,容易陷入成就宣传的窠臼,容易走高大全的老套路。在集团进修,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一枝一叶总关情,点滴民生便是鸿篇巨著的道理。  相似文献   

8.
《法纪广场》是《人民前线》报的一个老专版、名专版,它以“普及法纪知识、提供法律服务、宣传普法之星、推动依法治军”为宗旨,抓问题准、可读性强,服务功能好,版面风格活泼、灵动。专版尤以稿件的抓问题意识在军区首长和广大官兵中获得较高评价,在报社几次组织的读调查中都名列前茅。近年来,这个专版所发的版面头条基本上都被报社评为了优质稿;推出的主要专栏也屡屡在全国、  相似文献   

9.
2004年8月,在全国各类媒体尤其是电视荧屏大打“治疗不孕不育”广告的北京新兴医院,因涉嫌使用虚假医疗广告的行为一时间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在对待新兴医院的问题上,一些媒体对新兴医院内幕穷追猛打,不停地质疑、揭露、追问,另一些媒体却照播不误,还企图替新兴医院掩盖不法行为。有人认为,造成这种所谓“新兴医院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行政和法律监管部门对公众的质疑回应迟钝。  相似文献   

10.
走进海岛     
李根萍 《军事记者》2003,(4):48-49,57
我负责《人民前线》报“海防线上”专版后,尽管常常收到或编发许多充满浓浓海味的稿件,但从未去过海岛。去年夏季,为亲临一线了解海岛官兵,以记者的视觉真实记录他们坚定海岛甜酸苦辣的生活,我特地去了一趟浙江舟山群岛,在几个岛上全方位体验了一番,接近了我所要接近的“目标”,写出了一些感人的报道。同时,一些采访细节也令我十分难忘。  相似文献   

11.
浅论娱乐新闻言论对娱乐新闻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无论是报纸还是广播电视,娱乐新闻更多地牵扯了读者(听、观众)的视线,人们在关心时政之外,也希望愉悦感官,放松身心。而各类报纸娱乐版面上的“眼睛”──娱乐新闻言论,更以新颖活泼的面孔,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娱乐新闻言论属于新闻小言论的一种,目前相当一部分娱乐新闻言论是以专栏或专版的形式出现的,例如专栏有羊城晚报的《众议院》和《龙眼碌碌》,深圳特区报的《娱情评弹》,深圳晚报的《娱情末了》和《观众席》等等,专版有南方都市报的《娱乐评介·四人吧》。出现在这些专栏或专版里的评论,都是对新近发生在娱乐圈…  相似文献   

12.
4月1日,美国间谍飞机在我家门口撞毁我拦截的战机,不经允许又进入我国境、降落我机场。做了错事蠢事,如果赶快说声道歉、赔个不是,再来谈事情的处理,也属人情之常,国际惯例,可美国不但毫无歉意,而且来蛮打横,说什么降落在中国的飞机是美国“领土”,中国人不能进入;机上人员和飞机不得“扣压”,必须立马交还云云。 只要是接受过起码、正常的教育,3岁小儿都会在做了错事之后说声“对不起”,堂堂美国怎么就不如3岁小儿了呢?事过5天之后,英国《卫报》专就“对不起”三字写的这篇新闻分析,如同一篇出色的心理分析,对帮助…  相似文献   

13.
我国媒介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规模化发展的“快车道”,而以网络和数字化技术崛起为代表的传播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我国加入WTO后所面临的市场格局的国际化竞争,无疑从内外两个方面“加速度”地推动着我国媒介产业的发展和变化。因此,对于现阶段的传媒产业的操作来说,解决战略问题(即解决“在哪做”、“做什么”的问题)远比解决战术问题(即解决“如何做”的问题)要重要得多。因为战术问题的解决仅仅有助于局部操作的精细化,  相似文献   

14.
《今传媒》1997,(8)
专版不是哥儿们的“码头”文/辽宁·赵雄把自己负责的专版当成领地,当成自己的“码头”,是编辑职业思想不端正、编辑品格不健全的表现。这种情况在一些专版尤其是学术类专业性较强和文学、综艺类等和文化圈子贴得近的专版时有所见,有的还相当严重。有一家全国性的大报...  相似文献   

15.
在厚报时代,报纸新闻专版的划分正日益细化,政法、经济、教育、娱、体育等传统新闻专版不仅家家都有,而且版面越来越多。面对这种铺天盖地非此即彼的“克隆”专版和栏目,面对报纸日趋激烈的同质化竞争,如何独辟蹊径,创造特色,成为报纸真正比拼高下的砝码。武汉晚报“范春歌工作室”创刊于2004年4月1日的《人物新闻》,便是在这种同质竞争中“破茧而出”的新闻专版。  相似文献   

16.
社会新闻是以社会生活、社会风貌、社会问题、社会事件为题材的,与广大群众的生活、利益、情趣密切相关的报道。它的内容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较之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教育新闻、科技新闻、体育新闻、艺新闻等,有更大的广泛性,加之它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所以,它拥有庞大的读群。报刊为了抢占读市场,所以,它拥有庞大的读群,报刊为了抢占读市场、力争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都加强了“社会新闻”、“焦点”、“特别报道”等专栏或专版,并精心耕耘和培育,使社会新闻十分抢眼,成为报刊的名牌专栏,然而,纵观当前报刊的“社会新闻”专栏,尽管百花盛开,争奇斗艳,出现了不少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具佳的新闻作品,但除各级党报和品位较高的大报外,在各类小报上也出现不少倒人胃口,令人作呕的“字垃圾”。较突出的问题是庸俗、虚假和不重视社会效益,笔认为,要提高社会新闻的质量,必须坚持三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讨厌“专版”冉启蕾作为一名热心的作者和读者,我对报刊的渴求几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本人最大的爱好是阅览和收藏报刊。然而,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不少报刊包括党报党刊出于众所周知的目的,大搞特搞“专版”,有时一张大报上就有两个甚至三个“专版”,特别是一些行业或...  相似文献   

18.
所谓专版的“出新”,主要是指专版稿件的快捷、新鲜、独特和抓人。除了报道内容上的“新”,报道的角度和形式上也要新,要有打破常规的写法,创造出一些过去没有或不常有的新形式。那么,专版“新”的突破口究竟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9.
报业高度发展的今天,新闻言论有了一个较为宽松的释放环境,沿海地区的一些省级党报、都市报高举报纸言论这面旗帜,在保留原有的专栏言论外,纷纷开辟时评专版,扩大“言论场”,引导和深化新闻舆论。与此形成反差的是,在发展相对滞后的内地,不少地市报言论却出现退化和弱化的问题。其表现特征为:在形式上,一是传统的言论专栏被缩减甚至被切掉,或被其他非言论专栏所取代。鲜有新的言论专栏;二是版面上的言论数量严重不足,时有时无,成为“深宫闺秀”难见其面,报纸上一片沉寂。  相似文献   

20.
不管看什么报刊,我总是喜欢翻翻它的“读者来信”。这不单由于那些信上反映的问题大多是我关心的,更重要的原因是它往往使我回忆起一段永生难以忘却的往事。我通过它进入了新闻界,而且直到现在我还在新闻界工作。这家报纸是上海文汇报,它的“读者来信”专版叫“读者的话”。“谁叫你写通讯的文章”一九四六年我在河南开封高中读书时,对这个专版虽然也很爱看,但没给它写过稿。我当时的兴趣是搞文艺创作,给这个报纸的文艺副刊“笔会”和上海的其它一些报刊投过文艺一类的稿件。七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