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救赎论”是以基督教的“原罪”思想为前提的,原罪的思想即罪感文化,是西方文化中的核心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缺乏原罪的思想”———这种观点几乎成了人们的常识、共识。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类似于西方文化中的“原罪思想”,这一思想可能就蕴藏在庄子关于“混沌开窍”的寓言之中。各民族关于原罪的思想,可能正是自己真正走向现代化的巨大的精神文化资源。正在走向现代化的中国,迫切需要找到属于自己民族的“原罪思想”。  相似文献   

2.
"原鲁迅":在传承与超越中的跨文化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藤虎丸认为,形成一种"真正的个人主义",即"个"的思想的"原鲁迅"构成了后来鲁迅思想与文学的原型,但是这一"原鲁迅"并不仅仅是鲁迅留学日本与西方近代相遇而形成的。鲁迅与西方近代的相遇早在1898年赴南京求学时便已经开始,并且始终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中展开的,我们民族文化传统中涌流着的争取人的解放、反抗专制和精神奴役的思想暗流构成了鲁迅"个"的思想的中国"固有文化血脉"。因而是一种复杂的中西跨文化的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3.
严复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翻译家,一生致力于中西文化比较研究。无论是早期力批中国传统文化而推崇西方文化,还是晚期批判西方文化而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否定之否定,严复始终坚持重塑植根于传统文化而又超越中西文化之上的新文化体系这一宗旨,这反映出其文化思想"变中不变"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一、知识结构与学习价值 (一)知识范围与结构古代中西方的传统文化主题和古代中国与西方传统文化的内容有关,涉及“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以及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目前民族高校英语教育中有一种趋势,即在学习西方文化时忽略了民族文化,导致跨文化交际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外语教学界已经开始关注这一问题。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是轻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自卑心理和批判大学英语课、拒绝学习西方文化的民族中心主义这两种极端化的文化观所导致的。所以,英语教育不仅要学习与引进西方先进文化,还要输出本国文化。  相似文献   

6.
博华 《山东教育》2004,(32):57-57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之时.西方文化思潮大量涌入中国.西学东渐似一股巨大的时代洪流,席卷中国的思想界。就在同一时期。一位在西方文化世界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学者,穿着中国传统的长袍.拖着一条辫子,在北京大学这块开中国现代思想风气之先河的地方。以清朝遗老自居,捍卫中国传统文化,抨击西方文化和新文化运动。很显然,他的这一做法和其思想主张是与时代潮流背道而驰的,因而受到了国人的冷嘲热讽.并最终在孤独和抑郁中默默逝去。这就是长期以来被人们拿来作为笑谈的辜鸿铭。  相似文献   

7.
张灏在《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一书中提出幽暗意识这一新概念,以人性为出发点具体分析了西方民主传统和中国儒家传统思想的差异,尤其探讨了新儒家对当代中国的影响,主张以批判和继承的态度看待现代文化.这些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徐訏深受西方文化的浸染,基督教与西方现代主义对徐訏产生了很大影响。中西文化对比是徐訏文化反思的中心,他虽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情结,但他十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落后腐化的一面与中国国民的劣根性,更崇尚西方现代文化中的科学、民主、自由。徐訏小说的文化反思明显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为他的小说创作增添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所没有的文化因子,研究这一影响对徐訏的文化反思来说,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人文主义是在西方语境中产生出来的一种思想模式,这一思想发端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到近代,这一思想体系进一步得以完善,并成为西方社会的基本价值观。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开始被先进的中国人所接受。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以人权、民主、科学等观念为口号,猛烈抨击中国传统文化,提出重新估定一切价值,试图以西方的人权、民主、科学等价值理念,重构新的文化体系。从而使这场运动蕴含着以西方人价值观为核心的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0.
晚清儒学     
《现代语文》2007,(10):101-101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伴随着西方强大的经济侵略,西方的思想文化也以空前的规模、力度和深度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面对这一文化危机的挑战时,主要产生了以下三种不同的主张:  相似文献   

11.
曾国藩文化思想的理论渊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国藩文化思想主要渊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近代文化两个方面,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开始摆脱“华夏中心”论的束缚,不自觉地迈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步履。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当代性角度考虑,对中国现代文学传统进行性别意识的反思,将有利于当代文化的精神建构。从中国现代文学自身的现代性要求考虑,反思其男性中心意识符合“历史观点”这文学批评标准。倡导男女两性主体性平等,在主体性平等的前提下尊重性别和个体的差异性这一价值立场,包含着对封建性别等级文化的批判,也包含着对以平等为名义用政治化的男性类特性压抑性别差异性、压抑个体生命差异性这一历史的反思。这一种性别立场是对男权文化传统的本体性否定,而不是男女轮回式的反叛。  相似文献   

13.
论学校教育视域里的性别文化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校教育与性别文化建构存在非常密切的关联 ,建构先进性别文化的教育突显三个主要特征。在学校教育领域 ,存在三个影响较大的制约性别文化建构因素 :异化教育的观念与机制、教师的落后性别观念、课程中大量性别偏见的存在。教育要在性别文化研究、教育研究和实践性别分析视角的引入、女教师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本管理、相关课程改造与建设、开发有效学习途径、教学运用感性审美原则、改变学生传统学习方式、建设班级女生性别文化、消除教师性别刻板印象和尊重差异、对女生进行挫折教育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4.
后哲学文化观是罗蒂思想体系中的核心思想。它不仅摧毁了以追求大写"真理"和大写"善"为己任的西方传统的哲学观,而且也摧毁了传统的科学观和哲学观,是一种新的文化观,即把所有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统一起来的包括人在内的文化观。后哲学文化所弘扬的对话哲学正符合现今时代的要求。它不仅给我们理解美国的民主和自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而且已经远远地超出了美国学术争论的范围,具有世界性的普遍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Studies show that co-authorship of scholarly articles in criminology and criminal justice journals are stratified by gender: males are more likely to publish with males, females are more likely to publish with males. Increasing co-authorship has led some to claim that the intellectual contributions of females may be devalued, systematically putting them at a disadvantage for tenure and promotion decisions. Despite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gender inequality in knowledge production, no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mechanisms that produce this outcome. Using data from 656 publications in five journals, we examine the structure of gender and co-authorship by testing two mechanisms that may generate a gendered distribution among scholarly articles. Although females exhibit a greater proclivity toward co-authorship with males, we show that this is a consequence of higher productivity among males. The tendency for males to have higher productivity than females in publications actually increases the likelihood of cross-gender collaboration.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传统廉洁文化中孟子“民本思想”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先秦政治思想中,有着优良的"民本主义传统",尤其以孟子的贵民思想最为鲜明。认为从传统廉洁文化的角度出发,先秦的"民本"、"贵民"思想可以转化为对掌权者的外在要求和价值准绳。据此,有必要将民本思想作为廉洁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为清廉政治提供坚实的价值落脚点。  相似文献   

17.
政治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政治心理、政治价值三个层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导,以民主法治观念为核心内容,以人为本、以社会主义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公民政治文化,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精髓、西方政治文明的先进成果与中国的现实国情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新型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8.
徐訏的传统文化情结相当深厚,儒家、墨家、道家、佛家等传统文化观念与传统文学文本对徐訏产生了很大影响,但徐訏对传统文化并未全盘接受,而是接纳从传统文化肌体上剥离出来的带有民间色彩与世俗气息的思想信念.徐訏深受西方文化的浸染,马克思主义、理性与非理性人文主义、基督教、弗洛伊德主义、存在主义等都对徐訏产生了很大影响.中西文化对比是徐訏文化观照的中心,他虽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情结,但他十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落后腐化的一面与中国国民的劣根性,更崇尚西方现代文化中的科学、民主、自由.传统与现代性交织并向现代性倾斜是徐訏小说明显的文化观照特征.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response patterns in exchanges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 and their effects on gender participation in five online debates. Students classified messages into arguments, evidence, critiques, and elaborations while posting messages to the debates to facilitate argumentation and the sequential analysis of message-response sequences. The findings revealed no differences in number of critiques posted in response to arguments because females were just as likely as males to critique messages from both males and females, and because females responded to males with critiques at a higher than expected frequency. Posthoc analysis revealed strong indications that females posted fewer rebuttals to the critiques of females than males, and males posted more rebuttals to the critiques of females than females. The methods used in this study illustrate a process-oriented approach to explain and predict gender differences in participation and serve as a framework for future research on gender participation, group interaction, and strategies for facilitating collaborative argumentation and problem solving.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语用学的视角出发,对言语交际这一动态环节中语言的性别差异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男女两性在言语交际中对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等语用原则的遵守与违反,文章发现了性别语言在语用学方面所存在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文章探究了语言性别差异形成的原因和在男女两性间实现成功的言语交际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