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湖州文学中,词起于中唐张志和《渔歌子》,至宋而大兴,张先、叶梦得、周密、姜夔及刘一止、沈与求、葛立方、吴潜、吴渊等都为湖州词坛献上了绚丽的花朵.元代赵孟(兆页)家族、明代董斯张、陈霆等人虽都写词,但主要成就不在此.至清,词人辈出.正如整个中国古代文学一样,湖州词学才呈现复兴气象.湖州清代词学的复兴表现为:第一、词人数量之多远过两宋,仅就《全清词钞》和《国朝湖州词录》两书统计,清代湖州籍词人留有作品传世的有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由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广大妇女在政治、经济、伦理、婚姻等各方面的压迫束缚下,失去了学习文化和发表作品的机会,因而历代女诗人女词人很少.湖州古代文学史表明:从六朝起,有作品传世的湖州女诗人(含词人),每个朝代不过数人而已.清代,在清诗复兴中,有诗词作品传世的湖州女作者,大量涌现,且大多有专集,其数量之多超过历代总和.据不完全统计,清代湖州女诗人(含词人——下同.)约有五、六十人,其中包括非湖州籍而适湖州人者.除数量之多外,清代湖州女  相似文献   

3.
朱熹家族宗支繁衍,自他的祖代开始,到他的子孙后裔,多有与湖州的种种关系.从他的旅叔祖朱弁流寓归安竹墩,朱熹本人曾有湖州之行,到他的子孙辈,其间有六代人都与湖州发生关系.此后朱氏在湖州的后裔可分为长兴白溪、湖州获溪、竹溪、方丈港等支派.本文作者查证了现存朱氏家族的有关谱牒,对各支派的具体情况作了探讨,并对乌程令朱潜(湖州始祖)东渡高丽一事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4.
湖州诗歌的发展和整个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一样,唐代是黄金时期,清代又呈现复兴的情况.清代湖州诗歌的复兴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首先是诗人及其留传的作品之多,为以前任何一个时代所不及.据部分资料统计,清代留有作品的湖州籍诗歌作者有160多人,加上词人,总共有200多人.而六朝至明代,湖州籍的诗词作者留有作品的,总计只100人左右,与有清一代相比,数量上相差较大.而且清代的诗歌作者,大多都有诗歌集子.  相似文献   

5.
湖州位于长江下游、太湖南侧.境内河流纵横,水网密布,苕言两溪之水流经境内.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在摄氏16度左右),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240毫米上下),全年无霜期为245天,日照达2125小时,具有栽稻养鱼、育蚕缫丝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千百年来,湖州人民辛勒耕耘,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使湖州享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称.其中丝绸文化更负盛名,蜚声海内外,并对湖州的经济、文化、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对湖州丝绸文化作综合探讨,以加深对湖州丝绸文化的认识及弘扬丝绸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新浙江"的号召。湖州地处长三角腹地的太湖之滨,是中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的"江表大郡"和"东南望郡"。湖州不但是中国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而且是一座"富饶秀美宜居乐活"之城。"人生只合住湖州"看似元朝诗人的一句戏言,却准确地反映了湖州的不同凡响。现今,湖州人民正满怀信心地为创建生态型滨湖大城市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7.
清代中叶是指雍正至道光前期,正是清王朝兴盛的时期.这百多年的湖州诗坛,人材最多,据不完全统计,湖州籍诗人有五十多人,加上词人有七、八十人之多;客游湖州而留有诗歌者也不少.除张鉴、杨凤苞、闵南仲等附于“南浔诗派”另为文论述外,根据诗歌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反映社会矛盾、人民疾苦的,二是反映湖州蚕桑丝绸生产的,三是其它方面的.现就三方面选择十多位主要作家加以论述.在反映社会矛盾方面:有的反映了官府对劳动人民的迫害,有的反映农村破产的情况,有的表现贫富的对立,世风的变化,有的反映知识分子的贫困生活,现依次论述如后:  相似文献   

8.
德祐二年(1276)元兵统帅伯颜占领湖州,祥兴二年南宋即灭亡.元代统治者在征服过程中注意到利用封建文人巩固统治的重要,元世祖就曾征召著名儒士.但是走上仕途的文人很多因受蒙古贵族的歧视而苦闷不满,终又消极归隐.这对元代文学有很大影响.元代的湖州文人,或如钱选的入元不仕,或如赵孟(兆页)等较多的是应诏入仕而终又归隐.因此,元代湖州文学的特点之一是内容上功歌颂德的很少,反映隐逸生活、怀念往昔者较多.元代湖州文学的另一特点是与绘画的结合.湖州绘画艺术的发展,使湖州画坛为元初画家所崇敬,赵  相似文献   

9.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四川)人.自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至哲宗元祐年(1089),曾先后五次到过湖州.第四次自徐州移知湖州,时在元丰二年(1079),干四月二十九日到任,至七月二十八日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谪黄州,在湖州整整三个月,苏轼来湖期间,曾游览了湖州名胜古迹,如道场山、何山、岘山、卞山、法华山、白苹州、碧浪湖、飞英寺等,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也留下了数十首诗篇.本文辑选了其中二十五首,这些诗篇多数系记游之作,也有些诗篇系与湖地诗人往来倡和酬酢之作.这些作品,诗人尽情地赞美湖州山山水水和人物风貌,表达作者热爱湖州和湖州人民的深厚感情.我们选辑苏轼的湖州诗的目的,一方面表示对苏轼的怀念,  相似文献   

10.
“天下第一奇书”(金瓶梅)中多次写到湖州.当时官民之间来往送礼常用湖绸.作者为叙写西门庆生意中的丝绸买卖.写其与应伯爵、韩道国关系,从而引出湖州商人.张竹坡评点指出.作者写“湖州”乃谐音“胡诌”.“爱何”则谐音“爱河”,“湖州爱何”谐音“胡诌爱河”.全书100回人物命运终于湖州何姓,乃以“胡诌爱河”惩劝世人.  相似文献   

11.
湖州的新农村建设,被专家学者誉为新农村建设的"湖州模式".以实际调研为基础,以问卷内容为论述主线,围绕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目标"展开.指标评估体系采用5个一级指标,50个二级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量化,在此基础上,根据湖州新农村建设实践的可行性,对新农村建设中的不足,提出了较为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人口作为影响生态演变的重要力量,已越来越受到关注.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不仅仅来自人口数量,更重要的是人口行为的压力.湖州在建设生态滨湖型城市进程中需要对相关的人口因素和人口战略予以足够的重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生态文明与和谐理念的视角确立湖州发展的生态支撑点,通过积极的人口政策促进反生态人口向亲生态人口的角色转型,提升人口的生态素养,营建"生态湖州"的人口推力.  相似文献   

13.
湖州旅游业起步迟、发展慢,必须迅速振兴、发展湖州旅游业.湖州发展旅游业具有旅游资源丰富、自然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区位交通条件优越等优势.发展湖州旅游业的首要任务是开发旅游资源,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和产业优势.为此,要明确开发思路和开发主题,突出重点,尽快建成有较大规模并有吸引力的景区,开发好特色旅游项目.同时,要解决进一步强化产业意识、制定优惠政策、加快旅游商品开发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刘一止是宋代湖州著名的政治家和文人.其为人清廉耿介、刚正不阿,诗词创作自成一家,曾以一首<喜迁莺·晓行>词在当时获得"刘晓行"之美誉.通过对刘一止生平仕履及其交游的考索,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刘一止这一宋代的湖州名家.  相似文献   

15.
大历之后的中唐湖州著名文学家,主要是孟郊、沈亚之.分述如下: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人.少隐嵩山,两次应试不第,四十六岁(796)中进士,五十岁才任溧阳尉,后辞官奉母归湖州.元和元年(806)河南尹郑余庆召他,五十六岁时作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等小官.元和九年,郑出征兴元,又召为参谋,病卒于赴任途中.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湖州电网输电断面稳定限额监控"项目,分析了湖州电网当前输电断面在稳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7.
浙北吴语是吴方言的次方言,湖州话是浙北吴语的重要一种.湖州话的声韵调系统中,声母有33个,韵母有37个,声调有8类.对湖州话的声韵调系统进行描写分析,不仅可以明确湖州话的声韵调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而且有助于方言研究和推广普通话.  相似文献   

18.
进入80年代,湖州工业增长迅速.198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45亿元,比1982年增长1.8倍,年均增长率为23.1%.五年来,全民独立核算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35.1%,利税总额增长75.2%.这些数字充分说明改革开放给湖州工业带来的活力,也表明湖州工业获得了超高速的增长.当我们居安思危,用“超前性”眼光来注视湖州工业的发展前景,特别是考虑到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内在要求,处于上海经济区的战略地位和周围城市优势经济的挑战以及本市经济起飞的必要条件,会使我们察觉到现有的工业结构在今后的发展中存在着一些“潜在困难”:  相似文献   

19.
湖州,向为浙北重镇.这里西邻天目,山峦起伏绵亘;北傍太湖,河湖港汉纵横;土地肥沃,物产殷富,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美称.湖州,又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早在秦代,这里就设置乌程县,相传有善酿酒的乌、程二姓居此,故名.三国东吴宝鼎元年(公元266年)在这里置吴兴郡.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置州,因地滨太湖,得湖州名.自古来,湖州也是名人、学士荟萃之地,不少文人作家诞生于此,其中也不乏名闻海内、给后世深远影响者.本文试将湖州历代较有名的作家作一汇编,并录小传于后,以飨读者.文中所举人物仅笔者根据手头现有资料进行整理、摘编而成,既不能尽全,又不能尽美,且免不了谬误之处,望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20.
南宋虽偏安东南,但两浙甚富.湖州已成为当时丝织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又是铸造铜镜和雕板印刷的中心之一.这为湖州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由于民族矛盾尖锐,关怀国事的作品成为湖州文学中最光辉的篇章.南宋湖州籍和卜居湖州的词人、文学家,前期有葛立方、倪称、葛郯、沈瀛、沈端节;后期有吴潜、吴渊、章良能、宋伯仁、吴惟信、周密、牟巘、沈禧、章谦亨、胡仔等.来湖为官、寓居一段时间或客游过的、有姜夔、杨万里、曾几、王炎、王十朋、汪元量等.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