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判定社会进步的标尺,是指衡量社会进步与否或良性发展与否的标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判定社会进步的标尺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的历程。古希腊时期,哲学家柏拉图以社会是否由哲学家(智者)进行统治为标尺来判定社会进步;中世纪,人们把是否符合宗教教义的要求作为判定社会进步的标尺;近代以来,经济发展(GDP)成为人们判定社会进步的标尺;当下,人们以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判定社会进步的标尺。人类判定社会进步标尺不断演变的历程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给予重要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关于整个人类社会的科学发展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的重要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一脉相承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当代运用,它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既抓住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理想的本质,又鲜明地体现了中国特色与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些思想与"美丽中国"有很多契合之处,并对构建美丽中国提供了重要启示。建设美丽中国必须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坚持五位一体的布局,只有在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情况下,才能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教育理念,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教育时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让科学发展观成为检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标尺。本文讨论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明确了科学发展观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指导地位,同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在高校中普及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将二者结合起来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建设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指明了总体方向,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开放实践不断深化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把金钥匙,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应用价值,为社会的前进与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和道路。  相似文献   

7.
共同富裕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的核心。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不仅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和谐社会基本思想的确立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而且为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立城乡二元经济利益协调机制,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提供了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共同富裕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的核心.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不仅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和谐社会基本思想的确立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而且为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立城乡二元经济利益协调机制,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提供了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类中心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观为人类的存在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其内在的局限性又必然使之在新的发展时代陷入困境。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价值理念与人类中心主义既具有立场的相似性,又具有本质的差异性,它一方面消除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主体虚妄性,另一方面又重视发展的实践性、层次性和适应性,是一种促进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的人类中主义。这是中国人民为人类社会发展理论创新做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的新著《以自由看待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所阐述的以自由为核心的发展观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科学发展观,其中的深刻内涵无疑为我们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有一个发展过程。马克思提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毛泽东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论;邓小平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关于人的发展理论的继承,而且使之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核心理念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其中,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基础。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相互关系,二是深刻理解从传统发展观转向"包容性增长"的重要性,三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向更加注重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形成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创新成果,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涵;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有重大发展,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执政理念有重大发展和升华,赋予党的先进性以最新的时代内涵.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形成的理论创新体系,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4.
生态问题仍然是当今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这一问题不仅关涉到全球经济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健康。生态问题也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至关重要的问题,是科学发展观题中应有之义。揭示了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生态危机所表现出的国界消融、程度加强、层次复杂等几方面特征,追踪生态危机生成的多种原因,加强人们提高生态危机的意识,从理论上说明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紧迫性,以及世界民族国家转变发展观念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探求科学的发展观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科学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依据,是唯物史观的发展观,其内涵在社会进步、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不断充实和完善。它对人们转变认识视角,加强世界联系,调整国家政治经济政策,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科学实践观视阈下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人类实践的深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危机问题,并不单纯是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严重破缺,实际也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严重失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即科学的实践观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始终,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背景下,环境以及其他一切物品的价值集中体现为能够以货币计量的经济价值,市场体制及其价值观是导致全球环境危机的根源。在环境经济领域被广泛采用的CVM法以及其他准市场方法以一元价值论为哲学基础,因此受到环境伦理学家的激烈批评。市场及其新古典经济学并非价值无涉的经济体系和学科体系,而是充满价值判断的道德体系,它们强化了经济价值但同时弱化了其他人类价值。除了经济价值以外,环境还具有无法用货币衡量的内在价值,但这一概念及其主张同样存在难以克服的理论矛盾。量子力学发现,经典物理学中物质与意识的两分未必成立,量子纠缠现象表明整个宇宙是一个存在内在关联的整体,环境是否具有内在价值可以借助量子论的观点得到更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在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贡献。在当代中国,只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是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实践中的又一重要理论成果,它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发展的新思考。为此,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现实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