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教育》1989年7—8合刊上有一篇杨晓峰同志“碘遇淀粉变蓝提法不妥”的文章。我认为杨晓峰同志文中所得的结论:“淀粉遇碘变蓝的提法仍欠妥。其一,固体淀粉遇固体碘时,淀粉变淡黄色或灰黑色。其二,淀粉浊液遇稀碘水显紫蓝色或淀粉溶液遇稀碘水显蓝色。因此,“淀粉遇碘变蓝色”应改为  相似文献   

2.
淀粉遇碘变蓝,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常识。如果加热变蓝的淀粉溶液,又会出现怎样的现象呢?在一次学生实验中,一位学生突发奇想,把已经变蓝的液体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不料产生了如下实验现象:蓝色的液体渐渐变为无色。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了给学生一个解释,我们查阅了淀粉与碘的相关资料,了解到了蓝色褪去的原因。淀粉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这是由淀粉本身的结  相似文献   

3.
“维生素C的检测”实验是利用吲哚酚试剂来检测维生素C的。但吲哚酚既昂贵又很难买到 ,为此 ,我作了如下改进 :1 材料的改进用加碘后变蓝的淀粉溶液替代吲哚酚作为检测试剂。2 改进的原理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 ,能使碘 (I2 )还原成碘离子 (I- ) ;碘 (I2 )能使淀粉变蓝 ,而碘离子 (I- )不能使淀粉变蓝 ,利用检测试剂的颜色变化可确定是否有维生素C存在。3 操作过程(1)检测剂的配制 :实验前根据需要配制一定量的30 g/L的淀粉溶液 (需加热煮沸 ) ,冷却后滴入 0 .0 2mol/L的碘液 ,使之完全变成深蓝色的溶液为止 ,装瓶 ,贴签 ,待用。(2…  相似文献   

4.
1 .氯气通入淀粉碘化钾溶液会看到溶液变蓝 ,继续通氯气溶液蓝色褪去 ,为什么 ?答 :氯气通入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溶液会变蓝 ,是因为发生如下反应 :2KI Cl2 2KCl I2 ,生成的单质碘跟直链淀粉反应溶液呈蓝色 ,与支链淀粉反应溶液呈红紫色。通常的淀粉都是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混合物 ,所以我们在做实验时往往看到蓝色溶液中略带紫色。碘跟淀粉生成的蓝色物质是淀粉同碘分子生成了一种包合物 ,包合物是一种以大分子包容小分子 ,借范德华力结合起来的化合物。当通入过量的氯气时 ,氯气与包合物中的碘分子发生如下反应 :I2 5Cl2 6H2…  相似文献   

5.
室温下淀粉遇碘会变蓝 ,这个现象常常用来鉴别碘或淀粉的存在 ,对此我们已经非常熟悉。如果向刚煮沸还未冷却的淀粉溶液中滴加数滴稀的I2 KI溶液 ,却会发现溶液没有变蓝 ,逐渐冷却后蓝色才渐渐出现。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淀粉遇碘会变蓝”与溶液温度有关。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个快速、易做、有趣的小实验。一、仪器及药品5 0mL容量瓶 2个 ,2 5 0mL烧杯 2只 ,带塞子的小试管 2支 ,1 0 0℃温度计 1支 ,酒精灯 ,多用滴管 ;碘、碘化钾、可溶性淀粉。配制溶液A :在 5 0mL容量瓶中配制 2 .5× 1 0 - 4 mol/L的I2 KI溶液。配制…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碘遇淀粉变蓝色。然而,学生在做淀粉遇碘变蓝色的实验时,笔者发现往淀粉溶液中加入碘水,溶液变蓝色;加热,发现溶液的蓝色会变浅甚至会消失,冷却时,又恢复为蓝色。这是什么原因呢?为此,笔者从温度、溶液酸碱性、溶剂、试剂体积分数等方面设计系列实验,探究淀粉与碘显色反应灵敏度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向碘的淀粉溶液中加入四氯化碳,振荡,蓝色会褪去吗?为了验证这一问题,笔者做了如下两个实验:[实验1]向试管中加入3~4毫升淀粉溶液,滴入2~3滴碘水,并振荡,溶液变蓝,再加入约3毫升四氯化碳,充分振荡,液体分层,上层呈蓝色,下层呈无色.[实验-2]向试管中加入1毫升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再加入3毫升淀粉溶液,充分振荡,静置,液体分层,上层呈蓝色,下层几乎为无色.以上实验事实充分说明:碘不能从淀粉溶液中被四氯化碳苹取出来,相反,淀粉溶液却能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把碘“夺取”出来.因此,长期以来被许多人所承认的那种…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理卫生教学参考书》中,设计了“酶的特性的实验”(见生物教学参考书第164~165页)笔者对该实验作了微型化的改进如下:酶的扑性的微型实验编号加入的物质数量(毫升)温度试荆结果1234淀粉糊情水各0 .1飞7℃左右碘液变蓝淀粉.唾钥夜各0 .137℃右右碘液不变蓝淀书煮沸过.糊钩睡李夜各  相似文献   

9.
高一化学课本在讲到碘的检验时是这样叙述的:碘遇淀粉变蓝,这是碘的特性反应,利用这个反应可以检验碘的存在。笔者认为:“碘遇粉变蓝”之说法是概念上的错误。我们先从  相似文献   

10.
一、实验题解题思路 1.审准实验目的和原理 回答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确实验涉及的“生物学原理”是什么,或体现“生物学事实”的哪一方面.如“探索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的实验原理为:淀粉遇碘变蓝,淀粉酶可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化学第一册》,中提到淀粉溶液,又提及了淀粉胶体,那么这二者是不是一回事?这个问题如何解答?为此,我们做了以下的实验:用蛋壳作成半透膜渗析袋,用水洗净后使用。在小烧杯中盛少量蒸馏水,蛋壳中盛淀粉溶于水而得的液体(系用可溶性淀粉于蒸馏水中加热溶解而成,有丁达尔现象,遇碘水变蓝),放入烧杯中。静置一夜(12小时以上),取烧杯中“蒸馏水”试验:加碘水变蓝,无丁达尔现象。取蛋壳中液体对照:加碘水变蓝,有丁达尔现象。  相似文献   

12.
在用碘检验淀粉的实验中,常出现碘使淀粉变蓝后,过一段时间又褪色的情况。主要是碘与淀粉形成的络合物不稳定易分解,所以褪色。实验时,在碘液中加少量的盐酸或变蓝后加少量的盐酸,就会避免褪色。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教材中的实验一“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中所采用的酶是市面上出售的淀粉酶,此酶反应的最适宜温度为50~75℃。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步骤,把放在沸水中的淀粉酶注人到放在沸水中的淀粉溶液中,摇匀后保温5 min,滴加碘液,实验现象应该是变蓝。因为100℃时酶失活,不能催化淀粉水解,试管中仍然存在淀粉,所以遇碘变蓝。可笔者发现,滴加碘液后没有变蓝,什么原因呢?笔者经过查阅资料和进行实验操作得知:①因为淀粉在加热的情况下滴加碘液后会形成络合物褪去蓝色,当温度降低时,又会恢复蓝色,笔者  相似文献   

14.
新编高中生物《必修本》第45页,为验证酶是生物催化剂,设计了淀粉酶消化淀粉的实验。笔者认为此实验有三个弊端:1.实验前准备较困难。如小麦淀粉酶滤液的制取:选取萌发的小麦种子100粒,将芽切下,放入研钵中,加少量石英砂和10mL蒸馏水,研磨以后进行过滤,收集滤液,备用。2.淀粉遇碘可能显紫红色,这与学生已知淀粉遇碘变蓝有偏差。因淀粉由直链淀粉  相似文献   

15.
一九九七年高考化学试卷第三大题21小题出了个鉴别碘盐的试题:正确答案是选用淀粉碘化钾试纸和食醋。此题贴近生活实际,考查学生综合知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指导中等学校化学教学工作,端正教学目标,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我参照此法,做了多次实验,但效果不太理想,原因是含碘食盐中仅含微量的含碘化合物,只有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可以得出明确的结果。我在此基础上实验另一种简便方法,效果很好,现介绍给大家:一、原理。含碘盐中碘以碘酸钾的形式存在,在酸性水溶液中,IO离子加离子发生反应:析出的碘遇淀粉溶液变蓝色。二、…  相似文献   

16.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有一个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这个实验主要是利用“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来验证“绿叶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一些问题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有一个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这个实验主要是利用“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来验证“绿叶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一些问题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第5步在三支试管中滴入1~2滴碘液,然后摇匀。按实验原理推断冰水和沸水浴中的试管都应变蓝色。而实际实验现象只有冰水中的试管变蓝,而温水浴和沸水浴中的试管不变蓝色,实验失败。经过查阅资料后将实验略加改动:在实验第4步结束后将沸水浴中的试管冷却后再加入碘液,实验能获成功。这说明碘与淀粉反应受温度的影响,下面本人设计了实验探索温度对淀粉与碘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先加碘液效果更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以及验证酶的专一性的实验中 ,常用淀粉酶来催化淀粉水解 ,而对实验结果的验证都采用淀粉遇碘变蓝这一颜色反应。实验中一般是将一定量可溶性淀粉溶液加入试管 ,调至实验所需的温度或pH条件下 ,加入淀粉酶 ,保温 5~ 10分钟 ,最后向试管中滴  相似文献   

20.
在进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时,学生按照相应实验步骤,一步一步做着,在最后一步“滴加碘液”时,我向学生解释了淀粉遇碘液变蓝的特性,当滴上碘液,每个小组的叶片都相应变了色。一个学生突然问:“老师,碘液滴在叶片上是棕黑色,为什么不是蓝色?”其他学生也附和着“不是老师说淀粉遇碘液变蓝色吗?为什么叶片上不是蓝色啊?”叶片确是棕黑色,面对着学生的提问,我不知所措,因为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从前总是叶片变色就证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从没有学生对叶片的颜色产生疑问,我该怎么回答呢?猛地我想到:何不放给学生去探究呢?于是,我对学生说:“老师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一块探究,好不好?”学生们激情高涨,跃跃欲试。于是,我按照探究性实验的五步骤来引导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